為方便2013年中考考生及家長查詢相關信息,出國留學網(wǎng)中考頻道特別搜集匯總了中考語文輔導教學篇以供參考:
中考詩歌鑒賞題復習指要
詩歌鑒賞類的考題通常放在閱讀理解或積累與運用部分,一般為兩個小題,所占分值4分左右。取材以課本內(nèi)(含讀本)為主,也有取材于課外淺易材料的。以考查古代詩詞為主,近年來語言美、立意好的現(xiàn)當代詩歌也開始進入考卷??荚噧?nèi)容以賞析詩詞的內(nèi)容、主題、表達技巧為主,也有適當拓展,如考查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描述能力。中考古詩詞考查有兩個明顯的轉(zhuǎn)變:一是由對一般性識記和理解的考查轉(zhuǎn)向以欣賞能力為重點的考查;二是由單一的客觀性選擇題轉(zhuǎn)向以主觀性表述題為主的多類型考查題。
一、對古詩詞的賞析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边@段話包含兩個重要信息:一是學習古詩詞的目的,即“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二是學習的方式,即“積累、感悟和運用”。解讀古詩詞都是建立在對詩詞內(nèi)容、意旨的理解之上,如果沒有理解,也就不可能有賞析。只有反復閱讀,理解了詩的內(nèi)容,才能做對題目。所以鑒賞詩歌首先多讀,從關鍵詞語、詩句及作家、作品的背景資料入手,仔細品讀,把握整首詩表達的主題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其中關鍵詞句的含義并能作簡單的分析和評價。其次要把握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領悟詩句的表達效果。
綜合近幾年的中考試卷,常見題型有:
1. 煉字“詩眼”型
常見的題目形式:對詩中某字某句,你認為寫得好不好,為什么;從哪一句可以找出最能體現(xiàn)詩人感情的一個字;某字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題目解讀;古人作詩常追求一字傳神。這種題型要求品味出古人煉字妙在何處。不能就字論字,應放回句中,結合全詩主旨、意境和詩人的思想感情來分析。
【例1】(2006年江蘇省鹽城市卷)
渡荊門送別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1)這首詩非常講究煉字,請自選一個字加以賞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詩中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指津:第1小題考查對詩句表達技巧的理解。煉字這類技巧的賞析主要是從它的表達效果方面去談自己的理解——談所用字的準確、形象、意蘊。第2小題考的是對詩歌主題(意旨)的理解。主要在理解內(nèi)容的基礎上,抓住此詩所用到的一些意象“月”“行舟”等,并結合詩中的一些關鍵詞“游”“憐”“送”等,就能達到理解詩歌意旨的目的。
參考答案:(1)“盡”“入”“下”“結”“憐”等。如:“盡”字意思是山消失了,表達了剛從三峽順流而下的詩人望見荊門山一帶廣闊的原野風光頓生的喜悅開朗之情?!跋隆笔莿釉~,月亮像一面鏡子從天上飛落,想象奇特。(2)抒發(fā)了詩人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
2. 整體賞析型
常見的題目形式:解釋某一句的意思,并分析其情與景的關系;解釋詩詞的含義,指出它們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或給人怎樣的啟示和思考。
題目解讀:考查對詩歌主題或情感的理解歸納能力,即有沒有理解全詩表達的感情,或作者闡述的某種哲理,或?qū)ι鐣θ松?、對歷史的某種總結。
【例2】(2006年浙江省金華市卷)
登飛來峰
王安石
飛來峰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1)這首詩中“浮云”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
(2)你從這首詩中領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思路指津:第(1)題考查的是對詩中意象含義的領會。要準確說出其“意”,一是要了解景物的特點,“浮云”是飄動、遮住視線的;二是要結合詩中具體的詩句——“浮云遮望眼”,“望眼”是長遠的眼光、發(fā)展的眼光,望到的是未來、是希望??赏浦案≡啤敝傅氖乔斑M路上的困難、挫折、障礙等。第(2)題考查的是對詩歌內(nèi)涵的理解。先找表達哲理的議論性、抒情性詩句——最后兩句。分析后找到“不畏浮云”的原因——身在最高層。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不被眼前的景象迷惑。
參考答案:(1)指困難、挫折、障礙等。(2)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或任何時候都不要怕困難、挫折。
3. 表達技巧型
常見的題目形式有;這首詩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或藝術手法;是怎樣抒發(fā)詩人感情的,有什么作用;請選擇一個角度說說你的理解。
題目解讀:古典詩歌十分講究表達技巧,是詩人抒發(fā)感情、表達主題的一種手段。常見技巧有:(1)抒情方式,分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兩種,而間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2)表現(xiàn)手法,有小中見大、化虛為實、動靜結合等;(3)修辭手法,有對偶、擬人、夸張、雙關等??疾閷υ娋鋵懽骷记珊捅磉_效果的賞析能力。
【例3】(2006年江西省卷)
鷓鴣天
辛棄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①。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
山遠近,路橫斜,青旗沽酒有人家②。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注]①些:語氣詞。②青旗沽酒有人家:指山村酒家。青旗。酒家招牌。沽,賣。
(1)這首詞的內(nèi)容與《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相同,都是描寫_________________。
(2)詞的上闕在描寫春天的景象時,有哪幾處詞用得非常傳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是名句,請自選一個角度(表現(xiàn)手法、語言運用等),作簡短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指津:第(1)題是對詩歌內(nèi)容總的概括,而且用與《西江月》比較的方法限定了概括的方向。從兩首詩中景物的特點,我們很容易得到答案:都是描寫農(nóng)村景色。第(2)題考的是對詩歌藝術形式的領會。題干中“上闕”限定了范圍,“春天”提示了內(nèi)容,要求寫出用得傳神的詞。幾個動詞非常傳神地表現(xiàn)了各種景物的情狀,又很新奇。第(3)題為開放題,答案不統(tǒng)一。從景物描寫的角度、修辭手法的運用、詞語的精煉形象等方面賞析均可。
參考答案:(1)農(nóng)村(田園、鄉(xiāng)村)風光(2)破、鳴、點(3)最后兩句既是描寫,又是作者飽含情感的表現(xiàn)。前句以“城中”“愁”等字眼作為后句情感的反襯,目的是為了突出鄉(xiāng)村景物的“喜”。這個“喜”中包含著作者的喜愛、欣賞、流連之情。莫看城中開著桃李,它們卻在愁風愁雨呢,結尾筆鋒一轉(zhuǎn),說真正的春天卻在那野菜花上,同上闕的春意前后呼應。此詞結尾兩句用的是比興手法,城中桃李實指南宋君臣在敵人面前的妥協(xié)投降,而溪頭薺菜花上的春色則暗示真正的力量在老百姓身上。言近旨遠,平中見奇?!俺侵刑依睢迸c“溪頭薺菜花”形成鮮明對比,給人以哲理的啟示:平凡的事物往往具有頑強的生命力,春天是屬于它們的!
4. 語言表述型
常見的題目形式:描述名句所展現(xiàn)的畫面或用自己的語言將詩中圖景描繪出來。
【例4】請描述“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所展示的畫面,并揭示詩句的含義。
題目解讀:概括詩人描繪景物的特點,展開想象和聯(lián)想,用自己的語言再現(xiàn)景物形象。
考查擴充性描寫的能力,再現(xiàn)詩歌所創(chuàng)造的藝術境界。這種類型的試題帶有一定的開放性,是針對詩歌語言凝練豐富的特點而設計的,讓學生把凝練的詩歌語言轉(zhuǎn)換成富有表現(xiàn)力的現(xiàn)代白話文??疾榈牟粌H是對詩的理解,還有學生的表達能力。
思路指津:這種題型主要考查學生的想象和描寫能力。想象是解答這種題目的關鍵。在深刻理解詩句內(nèi)容的基礎上,應該盡可能在全詩的基調(diào)范圍內(nèi),想象更多的細節(jié)和景物。找準最能體現(xiàn)詩句主旨、氛圍的關鍵詞作為描寫點,綜合運用各種修辭手法進行細致生動地描繪,盡可能再現(xiàn)和重塑當時的情境氛圍。原詩中的“沉舟”“病樹”“千帆”就是描寫的對象,可以運用修辭手法,把這些點描繪得形象具體。
參考答案:放眼望去,展現(xiàn)在眼前的是一幅這樣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畔仍有千帆競發(fā),病樹前頭仍有萬木爭春。它昭示我們,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
從近幾年的中考詩詞鑒賞命題情況來看,主觀的表述、賞析題越來越受到命題者的青睞。從應對角度來看,我們應從以下幾方面著力:
1. 廣泛積累,掌握盡可能多的古詩詞。
2. 了解詩詞的背景知識及提示信息。例如詩人的生平,作品的思想感情、藝術風格、題目及注釋等。
3. 掌握必要的典故和慣用的意象。
4. 借助以上知識和信息,體驗詩人情感,品味詩歌意境。
二、對新詩的鑒賞
新詩是用分行押韻的形式和富有音樂性的語言,通過抒發(fā)強烈的思想感情和發(fā)揮豐富的聯(lián)想,最集中、生動地反映社會生活。由此我們可以了解新詩的三個要素:
語言要具有音樂一樣的旋律、美感,并以之作為表情達意的重要手段,如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便是新詩的經(jīng)典之作,它將韻律與日常語言完美結合,十分巧妙地運用疊詞與反復,讀起來瑯瑯上口又回味悠長。
情感是詩歌的生命,新詩更是直接傾注了詩人濃烈的情感。我們在讀新詩時也要注入情感。在情感的波濤中進行聯(lián)想想象,把詩歌的情感引入我們的心田。如柯巖的《周總理,你在哪里》抒發(fā)了詩人對周總理的深摯感情。
意象是融入詩人主觀情感的客觀物象,是詩人抒發(fā)情感的載體。如余光中《鄉(xiāng)愁》一詩中用“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四個意象便寄托了詩人的家國之思。
1. 古今結合
【例5】欣賞下列詩歌,完成(1)~(3)題。
【甲】鄉(xiāng)愁(節(jié)選)
后來啊/鄉(xiāng)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
而現(xiàn)在/鄉(xiāng)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乙】天凈沙 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1)“鄉(xiāng)愁”本是一種抽象的情感,但【甲】、【乙】兩詩都把它轉(zhuǎn)化成了具體可感的物象?!炯住吭娂耐性卩]票、船票、________、________等對應物上,【乙】詩則寄托在枯藤、老樹等對應物上?!炯住?、【乙】兩首詩都抒發(fā)了思鄉(xiāng)之情,但【甲】詩已將個人的故鄉(xiāng)之思上升到了_________。
(2)品讀【甲】、【乙】兩詩,找出自己最欣賞的詩句,并談談欣賞的理由。
最欣賞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欣賞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放飛思緒,想象【甲】詩中的“我”,跪在母親的墳前會想些什么?【乙】詩中的“斷腸人”,一旦與“親人”相聚會說些什么?
“我”的心理活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斷腸人”的傾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題目解讀:類似的考題我們很少見到,此題將古詩與現(xiàn)代詩比較考查,明顯呈現(xiàn)出考查考生綜合能力的趨勢。這道題既考了學生一般性的理解能力,也考查了賞析能力和開放思維,可以說本題思維活動的跨度相當大。
思路指津:由于詩歌語言凝練的特點,其意象之間的跳躍有時很大,這就要求我們閱讀欣賞的時候,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聯(lián)想想象,將其融合到一起,而這融合的過程也就是我們感受、體味的過程。
參考答案:(1)墳墓 海峽 家國之思(2)最欣賞的句子示例:鄉(xiāng)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理由:“淺淺的海峽”和人們渴望早日團聚的愿望形成強烈的反差,抒發(fā)了濃濃的愛國思鄉(xiāng)之情。(3)“我”的心理活動示例:媽媽,原諒不孝的兒子,我回來遲了,我多么想念您啊!“斷腸人”的傾訴示例:“回家的感覺真好!”
2. 現(xiàn)代詩歌
【例6】(2006年湖北省恩施課改實驗區(qū)卷)人,不一定能使自己偉大,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你認同這種看法么?
我不期望回報
汪國真
給予你了 我便不期望回報
如果付出 就是為了 有一天索取
那么,我將變得那么渺小
如果,你是湖水 我樂意是堤岸環(huán)繞
如果,你是山嶺 我樂意是裝點你姿容的青草
人,不一定能使自己偉大 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
(1)這首自述性哲理小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崇高精神和人生境界?
(2)請依照第2節(jié)詩的句式和內(nèi)容寫兩句詩。
題目解讀:這首詩的內(nèi)容并不是很難,但是對于考生的能力考查卻并不低。它不僅有一般的語意解讀,還有深層意義的理解。由此將考生的語文能力由詩本身引向更為廣闊的空間,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思路指津:對于那些用得靈動且能充分體現(xiàn)詩人情感的詞語,我們稱為“詩眼”。我們閱讀時一定要注意尋找這個詩眼。如“不期望回報”“付出”“崇高”這些詞語體現(xiàn)了詩人的高尚品德和思想境界。
參考答案:(1)詩中表達了深刻的哲理,感悟人生的價值,盡量多地不求索取地為社會、為他人做些事情,努力使自己的心靈變得充實、美麗。(2)略
【真題演練】
1.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按要求回答問題。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1)全詩以“_______”字統(tǒng)攝,形象鮮明,意境開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寫出了初望泰山時的興奮,驚嘆仰慕之情?!癬______”一字煉得極好,寫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景象。
(2)“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边@句詩寫詩人由望岳產(chǎn)生登岳的意愿,道出了詩人怎樣的雄心和氣概?
2.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回答問題。
清平樂·村居
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1)這首詞中,作者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怎樣的農(nóng)村生活畫面?
(2)作者描寫小兒,用了“臥”這個動詞,很有情味,試分析其妙處。
參考答案:
1. (1)望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割 (2)昂揚向上、積極進取、勇于攀登、俯視一切的英雄氣概,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傳誦并引起了強烈的共鳴。
2. (1)茅草蓋的小屋,屋矮檐低;門前有一道溪流,岸邊長滿青草,綠水青草相映,更顯得碧清可愛。兩位斑斑白發(fā)的老夫妻喝過幾杯酒后,醉醺醺地用地道的土語對話,語調(diào)柔和親昵。大兒子在河東的豆田里鋤草,二兒子正在編織雞籠子,只有我最喜歡的頑皮的小兒子在河邊爬著臥著剝蓮蓬玩。這首詞具有濃厚的農(nóng)村生活氣息,字里行間處處洋溢著作者對農(nóng)村生活的喜愛之情。(2)“臥”字用得極妙,一個天真、活潑、頑皮的小兒形象躍然紙上。
中考相關信息請關注出國留學網(wǎng)中考頻道......
?
中考政策 | 中考狀元 | 中考飲食 | 中考備考輔導 | 中考復習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