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方便2013年中考考生及家長查詢相關信息,出國留學網中考頻道特別搜集匯總了中考語文輔導教學篇以供參考:
中考文言文閱讀專項突破訓練——文意把握
考點解讀:
“文意把握”是文言文閱讀中的一種綜合能力,它建立在“語句理解”的基礎上,既涉及對語言形式的把握,又涉及對整個文段內容的理解。初中教材中涉及對的文言文內容大多比較淺易,以記敘文為主。中考中大多數考區(qū)的文言文材料是課內文段;近年來也有些考區(qū)的文言文材料選自課外,多以記敘文為主,如江西省2005年的《王粲傳》,2006年的“歐陽修論東坡詩”,2007年的“《資治通鑒》之前秦部分之事”。因此,同學們在熟練掌握課內文言文內容的同時,要適當由課內向課外拓展。
考勢預測:
“文意把握”要求學生理解文言選段中的字詞句,能夠把握整個文段的基本內容。
例如,江西省近年中考中對該考點的考查,或要求用原文中的句子或詞語來回答,或要求用自己的話來解說選段中人物做法的原因;而2007年山東煙臺卷則出現了填空題的形式;有的省份還把對該考點的考查設計成了選做題。我們預測,今后中考中對文言文閱讀“文意把握”這一考點的考查形式將會多樣化,但萬變不離其宗,只要把握住文段的整體意思,就能正確答題。
答題技巧:
下面以江西卷為例談談文言文閱讀中怎樣進行“文意把握”。
一、理解文段中記敘的人和事,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如《王粲傳》主要記敘了王粲被當時的大學問家蔡邕賞識、記憶力驚人、善算、善寫文章幾件事。“歐陽修論東坡詩”主要寫了歐陽修對蘇東坡詩文的稱贊、蘇東坡詩文被傳抄流行兩件事?!啊顿Y治通鑒》之前秦部分之事”則記敘了前秦時期王猛和鄧羌懲治豪強的事。
二、分析重點詞語、句子和選文主旨的關系,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和作用。
《王粲傳》中畫線句“因使背而誦之,不失一字”,結合上下文可知是表現王粲記憶力強的。2007年試題(見“真題在線”第一題)中苻堅的感嘆(篇末畫線句)是針對鄧羌和王猛嚴守法令打擊懲治豪強而發(fā)的。
真題在線:
一、秦王堅①自河東還,以驍騎將軍鄧羌②為御史中丞③。八月,以咸陽內史王猛④為侍中、中書令,領京兆尹。特進、光祿大夫強德,太后⑤之弟也,酗酒,豪橫⑥,掠人財貨、子女,為百姓患。猛下車收⑦德,奏未及報⑧,已陳尸于市,堅馳使赦之,不及。與鄧羌同志⑨,疾惡糾案⑩,無所顧忌,數旬之間,權豪、貴戚,殺戮、刑免⑾者二十余人,朝廷震栗,奸猾屏氣,路不拾遺。堅嘆曰:“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
(選自《資治通鑒》第22卷)
【注釋】①秦王堅:指前秦世祖苻堅。②鄧羌:人名。③御史中丞:官職名。下文的“侍中”“中書令”“京兆尹”“特進、光祿大夫”均指官職名。④王猛:人名。⑤太后:苻堅的伯母。⑥豪橫:恃強橫暴。⑦收:拘捕。⑧報:答復。⑨同志:志趣相同。⑩糾案:舉發(fā)其罪,考問其實。⑾刑免:判罪免官。
1.用自己的話簡要說說王猛嚴懲豪強的原因。
2.王猛嚴懲違法官員取得了什么成效?請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2007年江西卷)
二、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3.文章敘述了五柳先生的兩個主要愛好:一是 ,達到了 的程度;二是 ,達到了 的程度。
4.陶淵明通過寫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樣的內心世界?
(2007年山東煙臺卷)
【解析】做此類題,一定要將材料的內容讀懂。要善于根據題目的要求尋找原文中的相關語句,并注意題干的要求,如第2題要求用原文語句回答問題,而第1題則要求“用自己的話簡要說說”,這就要求學生有較強的翻譯、歸納、概括能力。第3題采用填空的形式,較有新意,熟悉材料內容即可回答。第4題要求學生進行歸納、概括、比較,用自己的話表述出來,有一定難度,但只要理解文段內容,也不難答出。
【答案】一、1. 豪強恃強橫暴,搶奪別人的財物,擄掠他人的子女,成為百姓的禍害。2. 朝廷震栗,奸猾屏氣,路不拾遺。
二、3.好讀書 欣然忘食 性嗜酒 期在必醉 4. 仕途失意,內心痛苦,也是一種消極的反抗。
中考相關信息請關注出國留學網中考頻道......
中考政策 | 中考狀元 | 中考飲食 | 中考備考輔導 | 中考復習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