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語文備考:詩歌讀不懂怎么辦

字號:


    為方便2013年中考考生及家長查詢相關信息,出國留學網(wǎng)中考頻道特別搜集匯總了中考語文輔導教學篇以供參考:
    怎樣突破詩歌鑒賞
    鑒賞評價是人們閱讀作品時對作品的感受、分析和評論,是一種審美認識活動,也是閱讀的最高層級。
    下面總結教學過程中同學們?nèi)菀壮鲥e的幾個點,希望對即將進行詩歌鑒賞復習的同學有所幫助。
    一、易混術語區(qū)分
    (一)“方式、手法”的區(qū)分
    ①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議論。
    ②表現(xiàn)手法:起興、聯(lián)想、烘托、抑揚、照應、正側、象征、對照、由實入虛、虛實結合、運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諷今、化動為靜、動靜結合、以小見大、開門見山。
    ③修辭:比喻、借代、夸張、對偶、對比、比擬、排比、設問、反問。
    (二)“情”、“志”的區(qū)別
    在詩歌里,“情”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喜、怒、憂、思、悲、恐、驚,一般都是通過景物描寫表達出來的;“志”就是我們平時說的理想、抱負、情操、品格等,一般都是通過對物的描寫表達出來的。例如,宋人楊萬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生活及對新事物的喜愛之情,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是以冰清玉潔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質(zhì),屬于言志。
    (三)“情”、“景”關系區(qū)別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詩人把要表達的感情通過景物表達出來?!敖杈笆闱椤北磉_感情比較直接,讀完詩歌后的感受是見“情”不見“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達感情時正面不著一字,讀完詩歌后的感受是見“景”不見“情”,但是仔細分析后卻發(fā)現(xiàn)詩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語皆情語。
    (四)描寫的角度
    常見的角度有:形、聲、色、態(tài)、味。“形”、“色”是視覺角度;“聲”是聽覺角度;“態(tài)”分為動態(tài)和靜態(tài);“味”是觸覺角度。
    二、常用答題方法
    (一)找出“冷詞”“暖詞”
    詩歌中,某些詞語的色調(diào)實際就是作者感情的暗示,在分析時首先應該找出。
    浙江省2005年高考詩歌鑒賞第16題:閱讀下面兩首古詩,然后回答問題。
    齊安郡中偶題   杜 牧
    兩竿落日溪橋上,半縷輕煙柳影中。
    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暮熱游荷池上  楊萬里
    細草搖頭忽報儂,披襟攔得一西風。
    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
    指出兩首詩中“荷”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不同情感特點,并作簡要分析。
    這兩首詩描寫的都是傍晚時刻的景色,均以荷與西風為詩歌的主要意象,都運用了擬人的表現(xiàn)手法來刻畫“荷”的形象,但是抒發(fā)的感情卻不一樣。杜詩的“落日”、“輕”、“恨”、“背”等屬于典型的冷色調(diào)詞語,楊詩的“熱”、“藏”、“碧”等屬于暖色調(diào)詞語。所以杜詩的“綠荷”有“恨”而“背西風”,含有詩人之恨,表露了傷感不平之情,基調(diào)凄怨低沉。楊詩的“荷花”被西風吹動而躲藏于荷葉之中,似是“愁熱”,卻呈現(xiàn)嬌羞之態(tài),表露了作者的憐愛喜悅之情,基調(diào)活潑有趣。
    (二)運用答題格式
    1. 對抒情形象的分析回答:身份+性格+思想。
    鷓鴣天代人賦 辛棄疾
    晚日寒鴉一片愁,柳塘新綠卻溫柔。
    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
    腸已斷,淚難收,相思重上小紅樓。
    情知已被山遮斷,頻倚闌干不自由。
    分析:這首詞描寫了一位思婦,即一位內(nèi)心充滿“離恨”與“相思”的女性。她“眼底”充滿了“離恨”,明知視線已被青山遮斷,心上人是看不到的,但仍要情不由己地、一次又一次地倚靠著樓上的闌干(欄干)遠望,足見其情之癡絕。
    2. 對詩歌意象的分析回答:表層含義+深層含義。
    題菊花 (唐)黃 巢
    颯颯西風滿院栽, 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 報與桃花一處開。
    分析:滿院菊花在颯颯秋風中開放,似乎帶著寒意,散發(fā)著幽冷細微的芳香,蝴蝶也難得飛來采掇菊花的幽芳。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就要讓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開放。而統(tǒng)觀全詩,詩中的菊花寓意是當時社會上懷才不遇的有志之士的化身。作者既贊賞他們迎風霜而開放的頑強生命力,又深深為他們所處的環(huán)境、所遭的命運而憤激不平,立志要徹底加以改變。
    3. 對所抒發(fā)情感的理解和回答:通過什么+抒發(fā)(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漁歌子 (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通過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寄托了作者愛自由、愛自然的情懷,也反映了他高遠、沖淡、悠然、脫俗的意趣。
    4. 對詩歌意境的體味回答:客觀形象+主觀感受+交融了什么樣的感情。
    山居秋暝 (唐)王 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這首詩寫秋晚山景,描繪了山中秋雨過后清朗明凈的月夜:松間的明月、石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漁舟有機地勾勒出了一幅恬靜、淡遠的秋色晚景圖。這首詩是王維晚年隱居輞川時所作,寫秋晚山景,借以表達作者對純樸安靜、放縱山林生活的熱愛。
    5. 對關鍵字的品位回答:詞語含義+手法+表達作用。
    玉樓春 (宋)宋 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
    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分析“鬧”字:“鬧”字以動寫靜,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春天的濃烈氣氛和春天那一派盎然春意以及生機勃勃的美妙境界。
    6. 對表現(xiàn)手法的賞析回答:手法+表達作用。
    關河令 (宋)周邦彥
    秋陰時晴漸向暝,變一庭凄冷。
    佇聽寒聲,云深無雁影。
    更深人去寂靜,但照壁孤燈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分析:這首詞表達的思想感情:融情于景。本詞上厥先寫薄暮凄清之景,孤獨的旅客默立客庭中,長鳴傳來,不見雁影,營造了一種凄清的氛圍。下厥的“孤燈”與上片相呼應,孤寂凄苦之情自然流露于詞的字里行間。
    盡管高考對古詩鑒賞只求在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及思想內(nèi)容方面作淺易、概要的分析,“就詩論詩”,不涉及作品之外的高深問題。但是,詩歌語言反對直白,提倡幽微。加上同學們對它的興趣和接觸非常有限。因此,同學們臨場常常遭遇兩大得分障礙:讀不懂詩,不會表達。
    三、讀不懂怎么辦
    1. 揣摩詩歌的題目
    “題者,額也;目者,眼也?!鳖}目包含諸多信息,或揭示內(nèi)容,如《觀書有感》;或展示思路,如《望月懷遠》;或流露情感,如《西宮春怨》;或表露神情,如《尋隱者不遇》:或托物言志,如《詠蟬》;或懷古詠史,如《石頭城》等。題目為我們打開了通向詩歌主旨的第一條快速通道。
    例如:劉楨的《贈從弟》:“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BR>    整首詩只言松而不言人,如果不在題目“贈從弟”上下功夫,很難把握其主旨。由題目明白了詩是贈堂弟的,才可能理解該詩托物言志,借詠松樹來勉勵堂弟保持節(jié)操的主旨。
    2. 尋找體現(xiàn)詩人情感的關鍵詞
    “詩言情”,情是詩的生命,是詩的靈魂。找到關鍵性的能體現(xiàn)詩人情感的關鍵詞,就等于讀懂了詩。詩人的情感往往通過兩種方式來體現(xiàn):一是直接用感情詞,如喜樂哀傷,憂悲愁思之類;二是用意象體現(xiàn),如雁、明月、秋雨、落花等。兩種方式又往往混用。
    例如:韋應物的《聞雁》:“故園渺何處?歸思方悠哉?;茨锨镆褂辏啐S聞雁來?!壁w嘏的《寒塘》:“曉發(fā)梳臨水,寒塘坐見秋。鄉(xiāng)心正無限,一雁過南樓。”
    兩首詩中的“故園”“渺”“歸思”“悠”“雁”“寒”“鄉(xiāng)心”等關鍵詞體現(xiàn)了詩人濃濃的鄉(xiāng)愁情感。體現(xiàn)情感的關鍵詞為我們打開了理解詩歌主旨的另一條快速通道。
    3. 挖掘考題提供的信息
    出卷人必須緊緊圍繞所選詩的特定形象、語言特色、表達技巧和思想內(nèi)容來設計考題。因此,考題本身就是理解的重要信息和難得的資源。
    例如:2005年廣州二模題所選的兩首詩:“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安石《梅花》)“云里溪橋獨樹春,客來驚起曉妝勻。試從意外看風味,方信留侯似婦人。”(陳煥《梅花》)
    從考題題干“王安石和陳煥兩首詠梅詩,都抓住了梅花的同一特征進行歌詠,這一特征是什么?兩位詩人是怎樣借此抒發(fā)他們的情感的?”中可以獲取三個重要信息:①兩首詩中“梅”的特征一樣。②“這一特征是什么”間接告訴我們理解的關鍵。③“怎樣借此抒發(fā)他們的情感的”間接告訴我們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這些信息大大減小了理解及答題的難度。考題中的信息為我們打開了理解詩歌主旨的又一條快速通道。
    此外,作者背景特點、詩歌注解也對理解有很大的幫助。
    四、不會表達怎么辦
    表達是信息的輸出活動,是理解的外化。臨場要能順暢表達,心中不僅要存貨,而且還要會取貨。
    1. 搜索鑒賞的對應術語
    鑒賞術語內(nèi)容龐雜,臨場打開題目問題與對應術語的通道:如果鑒賞描寫方式,就搜索動靜結合、虛實結合、點面結合、細節(jié)描寫、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等;如果鑒賞修辭手法,就搜索對我、比喻、比擬、借代、夸張、排比、反復、襯托等;如果鑒賞內(nèi)容主旨,就搜索托物言志、邊塞征戰(zhàn)、懷古傷今、即事感懷等;如果鑒賞思想感情,就搜索哀怨憂愁、離愁別恨、激憤憎惡、懷鄉(xiāng)思親、壯志未酬等。
    2. 運用規(guī)范的表達模式
    題干如果明確提出了鑒賞某種藝術手法,其答題內(nèi)容只要在詩句中引出印證性內(nèi)容,并分析說明。如鑒賞對比手法,表達模式為:詩中將什么與什么進行對比,突出了什么;鑒賞情景交融,表達模式為:詩中寫了何景,渲染了何氣氛,寄托了何感情;鑒賞虛實結合,表達模式為:詩中何為虛景,何為實景,虛實結合有何作用;鑒賞襯托手法,表達模式為:用什么襯托(反襯)什么,突出了什么等等。題干中如果沒有明確提出鑒賞某種手法,先準確找出來,然后同上。
    此外,還要活用一些答題格式:先觀點后理由式、先分后總式、先總后分式,分點作答式等。
    例如: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菩薩蠻
    李 白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
    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關于這首詞表達的內(nèi)容,有人認為是“游子思歸鄉(xiāng)”,有人認為是“思婦盼歸人”,也有人認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請簡要說明理由。
    采取先觀點后理由的格式答題:是寫“游子思歸鄉(xiāng)”的。因為一、二句寫游子眼前所見之景;三至六句寫游子觸景生情,設想家人盼望自己歸去的情景;最后兩句表現(xiàn)了游子感嘆旅途漫漫,歸鄉(xiāng)無期的愁苦之情。
    3. 利用“三句到位法”
    對需要結合詩句分析賞析的考題,筆者根據(jù)近幾年高考出題的特點及規(guī)律,總結出答題“三句到位法”,最大限度地解決了心中明白卻表達不出的困惑?!叭涞轿环ā钡幕舅悸肥牵旱谝痪湟娽屃x,第二句指明特殊(包括藝術手法,詞類活用等),第三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三句到位法”的依據(jù)是:鑒賞不能脫離原詩,出題人擬題都要針對具有可考性的特殊現(xiàn)象,任何特殊現(xiàn)象都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主旨情感。
    例如:閱讀下面的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春日登樓懷歸
    寇 準
    高樓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
    荒村生斷靄,古寺語流鶯。
    舊業(yè)遙清渭,沉思忽自驚。
    從首句的“聊”到末句的“驚”,反映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變化?請聯(lián)系全詩進行分析。
    利用“三句到位法”:(①引詩釋義)詩人登樓“引望”,看到“野水”、“孤舟”、“荒村”、“斷靄”等景物,想起家鄉(xiāng)。(②指明特殊)觸景生情,并在“沉思”中顯然產(chǎn)生了自己就在故鄉(xiāng)的錯覺,可是一醒悟,發(fā)現(xiàn)自己卻身在異鄉(xiāng),心中不由一驚,前后感情急劇變化。(③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突出作者深深的思鄉(xiāng)之情。
    第二部分 “詩眼”專題訓練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蓱z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殘陽照射在江面上,詩人不說“照”而說“鋪”,有什么表達效果?
    飲 酒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
    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把“悠然見南山”的“見”字改這“看”“望”等字,表達效果是不是一樣?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
    早梅 齊己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前樹深雪里,昨夜一枝開。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艷來。明年如應律,先發(fā)望春臺。
    3.你覺得頷聯(lián)中哪一個字用得最好,為什么?
    旅夜書懷 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4.有人認為,詩中的“獨”字是詩歌的詩眼,你同意此說嗎,為什么?
    終南別業(yè) 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生看云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5.首聯(lián)中“晚”意為______,“家”意為______。頷聯(lián)中“獨”、“空”寫出了詩人_______的情趣。
    秋浦歌 李白
    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6.“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边@句詩的詩眼是___________,作者運用__________手法,突出了作者________之情感。
    7.“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秋霜色白,以代指白發(fā)。詩句的詩眼是“得”,請分析“得”字在詩歌中的作用。
    菩薩蠻 李白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瞑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瞑色:夜色)
    8.“宿鳥歸飛急”中的“歸”字表面上寫的是______,作用是________。
    9.“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中的“歸”字表達了作者_________情感。
    第三部分 分項訓練
    一, (一)賣花翁(王昌齡)
    和煙和露一叢花,埋入宮城許史家。
    惆悵東風無處說,不教閑地著春華。
    (二)將赴吳興登樂游原(杜牧)
    清時有味是無能,閑愛孤云靜愛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樂游原上望昭陵。
    注釋①許史:指漢代宣帝時外戚許氏(皇后父為許伯)、史氏(太后弟為史高)。②閑地:等閑之地,亦即尋常人家。③吳興:唐代郡名,治所在今浙江湖州市。④麾:指旌旗。⑤昭陵: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在今陜西禮泉縣東北的九峻山。
    請分別找出這兩首詩后二句的詩眼,并說明將其確定為詩眼的理由。
    回答_____________
    二、 (一) 洛橋晚望(孟郊)
    天津橋下冰初結,洛陽陌上人行絕。榆柳蕭疏樓閣閑,月明直見嵩山雪。
    (二)咸陽值雨(溫庭筠)
    咸陽橋上雨如懸,萬點空蒙隔釣船。還似洞庭春水色,晚云將入岳陽天。
    注釋①洛橋:即天津橋,在今洛陽西南。②陌:小路。③岳陽:即岳陽城,在湖南洞庭湖東。
    這兩首詩均使用了寓情于景的表現(xiàn)手法。試對兩首詩的意境分別進行描述。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一)山房春事(岑參)
    梁園日暮亂飛鴉,極目蕭條三兩家。
    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fā)舊時花。
    (二)湘中(韓愈)
    猿愁魚踴水翻波,自古流傳是汩羅。
    蘋藻滿盤無處奠,空聞漁父扣舷歌。
    注釋①梁園:西漢景帝時梁孝王宮苑。此指富貴人家。②蘋藻:指蘋草與水藻,水生植物。③漁父:漁翁。屈原被放逐,在江邊遇一漁父,勸屈原隨波逐流。
    這兩首詩均為懷古詩。從整體揣摩,說說它們分別抒發(fā)了怎樣的思想情感。
    回答__________
    四(一)山寄京華親故(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劍軬,秋來處處割斷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向峰頭望故鄉(xiāng)。
    (二)歸雁(錢起)
    瀟湘何事等閑回,水碧沙明兩岸苔。
    二十五弦彈夜月,不勝清怨卻飛來。
    注釋①京華親故:指在京城長安的親人與友朋。②二十五弦:一種弦樂器,初發(fā)于西域之地。
    這兩首詩都表達了思鄉(xiāng)的主題。請簡要概括它們各自使用的表現(xiàn)手法。
    回答_____________
    第四部分,綜合訓練
    一、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1、 說說“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這句詩歌表達出了什么樣的景色。
    答:
    2、 說說全詩所表達出來意思。(50字左右)
    答:
    二, 絕句(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1、 說一說“兩個黃鸝鳴翠柳”這句詩的意思。
    答:
    2、 整首詩歌營造了一種什么樣的氛圍?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答:
    三、 瀑布聯(lián)句(香禪師、李忱)
    千巖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香禪師)
    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李忱)
    1、 詩以言志,說說禪師和李忱(唐宣宗)的詩句各表達了什么志向?有什么共同之處?
    答:
    2、 請談談這首詩歌的藝術特色。
    答:
    四、 贈柳(李商隱)
    章臺從掩映,郢路更參差。見說風流極,來當婀娜時。橋回行欲斷,堤遠意相隨。忍放花如雪,青樓撲酒旗。
    1、古時有臨別贈柳的習俗,其中一個原因是“柳”字諧音“ ”字。這首詩描寫的對象是。
    答:
    2、樣理解“忍放花如雪,青樓撲酒旗”所表達的形象?
    答: 3、 這首詩歌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意旨?
    答
    五、新晴野望(王維)
    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農(nóng)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
    1、這首詩歌的語言與陶然明《歸園田居》的語言都有什么樣 的特色。
    答:
    2、全詩重點在寫景,寫人只有后兩句。你能想象得出“農(nóng)人”的勞動情景嗎?
    答:
    六、 飲酒(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仔細閱讀“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被卮鹣铝袉栴}:
    1、 前二句詩刻畫了詩人自己的形象,請你說一說這是一個怎樣的形象?!安删铡边@一動作中包含著詩人怎樣的志趣?
    2、 把“悠然見南山”的“見”字改這“看”“望”等字,表達效果是不是一樣?這什么作者要這樣寫?
    3、 聯(lián)系以前學過的知識,說說后二句景物描寫的含義。這種描寫與前二句的人物描寫有什么聯(lián)系?
    答:
    4.這首詩記敘、描寫、議論、抒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請選這四種表達方式中的任一種,作簡要評析。
    七、閱讀下面一首王安石的詞,回答1、2兩題 :
    桂枝香·金陵懷古(王安石)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①。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②,悲恨相續(xù)。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
    1請聯(lián)系全詞主旨闡述最后一句“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的深刻含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綜合分析《桂枝香·金陵懷古》《念奴嬌·赤壁懷古》《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三首懷古詞作,請簡要概括懷古題材詞的一般特點。(不超過100字)
    答:
    八、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的問題。
    與諸子登硯山(孟浩然)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注]羊公碑:后人為紀念西晉名將羊沽而建。
    (1)這首詩的體裁是什么?請就這種體裁形式的特點做簡明解說。
    (2)從這首詩的四聯(lián)中任擇一聯(lián),聯(lián)系全詩,就其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談一下你的看法。
    九、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后面的問題。
    菩薩蠻(晏幾道)
    哀箏一弄《湘江曲》,聲聲寫盡湘波綠。纖指十三弦,細將幽恨傳。 當筵秋水慢,玉柱斜飛燕。彈到斷腸時,春山眉黛低。
    (1)這首詞描寫的是一種什么景象?主要內(nèi)容寫的是什么?
    (2)詞里集中對什么做了描寫?精妙之處在哪里?就你有體會的一點談談自己的見解。
    十、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后面的問題。
    如夢令(嚴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與紅紅,別是東風情味。曾記,曾記,人在武陵微醉。
    (1)這首宋詞用了一個著名的典故,它出自誰的什么作品?由此可知這首宋詞抒寫的是什么事物?
    (2)請就這首宋詞表達的感情和運用的寫法談談你的看法。
    十一、閱讀下面的詞、完成后面的問題。
    昭君怨(鄭域)
    道是春來花未,道是雪來香異。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籬茅舍,富貴正堂瓊榭。兩地不同載,一般開。
    (1)這首詞上闋吟誦的具體是什么?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的?
    (2)這首詞下闋 ,用了什么手法?表現(xiàn)了什么思想?
    十二、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后面的問題。
    暮過山村(賈島)
    數(shù)里聞寒水,山家少四鄰。怪禽啼曠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終歲,邊烽不過秦。蕭條桑柘處,煙火漸相親。
    (1)詩的首聯(lián)重在表現(xiàn)什么?請簡要說明。不得超過50個字。
    (2)“邊烽不過秦”上什么意思?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思想?答案不得超過35個字。
    (3)尾聯(lián)兩句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樣的心境?在全詩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不超過60 個字。
    十三、閱讀詞〈菩薩蠻〉。分析這首詞在表現(xiàn)“江南好”這一主題時的藝術特點。
    菩薩蠻(韋莊)
    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如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浩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xiāng),還鄉(xiāng)須斷腸。
    十四、閱讀下面一首詞,回答以下問題:
    望江南(李煜)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ㄔ抡猴L。
    這是南唐李后主亡國入宋后寫的詞。有人說這是一首極盡繁華之作;有人說這是一段凄涼無限之吟唱。(1)你讀出了什么?
    (2)請從藝術手法運用的角度談談你對這首詞的看法。(6分)
    十五.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咸陽城西樓晚眺 (唐)許諢
    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⑴詩的起句中用一“____”字,奠定全詩基調(diào)。詩人用低沉的筆觸,描繪咸陽城傍晚時的景致,抒發(fā)蒼涼傷感的情懷。
    ⑵頷聯(lián)寫云生日落,一陣涼風吹來,雨勢迫在眉睫,現(xiàn)多用“山雨欲來風滿樓”這一名句比喻什么?
    ⑶頸聯(lián)兩句寫了作為何朝何代國都的咸陽的何種景象?
    ⑷尾聯(lián)“行人”即過客,也包括作者在內(nèi),結句抒發(fā)了怎樣的感慨?
    十六,閱讀下面這首七言絕句,完成下題。 夏 意 蘇舜欽
    別院深深夏席清,石榴開遍透簾明。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注]蘇舜欽;北宋詩人,主張改革,被削藉為民,于蘇州修建滄浪亭,隱居不仕,《夏意》作于此時。
    1、有人說這首詩題為“夏意”,全詩“無一句不切夏意”。第一句中的“夏”,點明時令,第二句中的____ 和第三中的____ 不僅扣住詩題,更寫出了詩人生活環(huán)境的____的氣氛。優(yōu)美的意境,讀之仿佛微風拂面。
    2、你認為這首詩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心境呢?
    十七,詩貴含蓄,讀詩賞詩則貴在善于聯(lián)想,進而揣磨詩人心志。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寫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仔細描寫“閨婦”的心理活動,要求傳達出思婦“怨”“愁”的具體內(nèi)容
    閨怨 沈如筠
    雁盡書難寄,愁多夢不成。愿隨孤月影,流照伏波營。
    [注]“伏波”,指后漢伏波將軍馬援,他南征交趾,有功,封侯。唐詩中多用“伏波營”指代征人所在軍營。
    十八,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下題。 春山夜月 于良史
    春山多勝事,賞玩夜忘歸。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
    興來無遠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鳴鐘處,樓臺深翠微。
    1、詩中起提綱挈領、統(tǒng)率全篇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你認為詩中哪一聯(lián)寫得最為精妙?談談你這樣理解的理由。
    十九,閱讀下列唐詩,簡答下列問題。月 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 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 雙照淚痕干!
    1“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的意思:
    2.“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妻子尚有兒女在旁,為什么也“獨看”呢
    3.“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愿望?
    答:
    二十,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江村 (唐)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來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釣。多病所需惟藥物,微軀此外復何求
    (1)填空:這首詩以 " "字為線索來詠江村的夏天。
    (2)簡答:頷聯(lián)兩句展現(xiàn)出了江村夏天什么樣的畫面。
    (3)簡答:頸聯(lián)兩句表現(xiàn)出了作者什么樣的情趣。
    (4)簡答:詩人構思具有什么特色
    二十一,閱讀下面唐詩,回答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xiāng).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滿山路,枳花滿驛墻.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注(1)征鐸,車行時發(fā)聲的鈴.(2)杜陵,在長安城南,詩人安家之地.
    (1)詩中除了”晨起””雞聲”表現(xiàn)了”早行”外,還有什么詞語也表現(xiàn)了”早行” 頷聯(lián)除對仗外,其構成形式還有什么特點
    (2)”鳧雁滿回塘”表現(xiàn)了怎樣的意境,聯(lián)系首聯(lián)解說作者這樣寫的意圖.
    二十二,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
    小松杜荀鶴
    自小刺頭深草里,而今漸覺出蓬蒿。時人不識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開頭兩句描寫了“小松”怎樣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
    2.從整體構思看,本詩采用了______的藝術手法,請說說你對本詩主題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詩眼 1.這是因為太陽已經(jīng)接近地平線,幾乎是貼著地面照射過來的,的確像“鋪”在江面上,體現(xiàn)出詩人用詞的準確、形象;同時,用“鋪”字還突出了秋天夕陽的柔和和江面的平靜,給人安閑、舒適的感覺。2.“見”是無意中看見,把人和物融這一體?!翱础被颉巴焙孟袷怯幸獾剡h看,使人和物拉開一段距離。效果不一樣。3.“一”字用得最好。梅花開于百花之先,已見其“早”;而“一枝”又先于眾梅,就更顯示出此梅不同尋常,就更加突出了題中“早”字。4.“獨”字是詩歌的詩眼,因為這首詩就是表達詩人孤寂之情的。詩中的夜舟、沙鷗都是詩人命運的寫照。5.晚年;住家;自得其樂。6.愁;夸張;憂愁。7.詩人實知秋霜何來人,是“愁”。一個“得”字,貫穿了詩人半生中所受的排擠。壓抑。因愁而生白發(fā),鬢染秋霜,這兩句乃激憤之語,一個“得”字將詩人淤積極深的怨憤和抑郁宣泄了出來。8.歸鳥歸家;反襯自己的遠離家人,遠離家鄉(xiāng)。9.有家不能歸的惆悵、無奈。
    分項訓練  一、(一)王詩:詩眼是“無處說”三字。因為在詩人眼里,東風悵然無言,實為含蓄地表達了對豪門貴戚連東風也要霸占的驕奢淫逸的極端不滿,手法婉轉(zhuǎn)而奇巧。(二)杜詩:詩眼是“望昭陵”三字。它抒寫詩人離京之前登樂游原而望昭陵,委婉地表達了作者對唐太宗“貞觀盛世”的向往,也含蓄地流露出他對晚唐衰頹政局的失望和自己壯志難酬的悲憤,沉郁蒼涼。故宋人評曰:“滿懷憤郁,于‘望昭陵’三字寄之,妙在含蓄不露?!?BR>    二、(一)孟詩:天津橋下水面上剛剛結了一層薄冰,洛陽城外的小路上不見人影。榆樹柳樹的葉兒落掉了,街道上的樓閣也冷冷清清。遠望城外的嵩山,只見月光照著山頂?shù)陌}皚白雪。詩人將晚望中的初冬景色盡收筆底,由遠及近,展現(xiàn)出清幽寂寥的意境。(二)溫詩:咸陽橋上細雨綿綿,像透明的窗簾懸掛在天空,透過迷茫的雨簾,可以看見江上垂釣的漁翁。這就好像是南方洞庭湖上的春光水色,連那雨后的云彩也會飄到岳陽城的天空。詩人運用聯(lián)想與想象調(diào)動讀者的思緒,突出了富于動感的清雅秀麗的意境,給人以清新的感覺。
    三、(一)岑詩:通過摹寫梁園的歷史變遷,抒發(fā)了憎恨戰(zhàn)亂的思想感情。(二)韓詩:借憑吊屈原,抒發(fā)了內(nèi)心的怨憤和仕途失意的傷感。
    四、(一)柳詩:以形象的比喻和奇特的想象,生動地表達了詩人在失意中的思鄉(xiāng)之情。(二)錢詩:以生動的擬人和豐富的聯(lián)想,借寫充滿客愁的旅雁,婉轉(zhuǎn)地表達了詩人久居異地的思鄉(xiāng)之情。
    綜合訓練 一、1、原野空曠無邊,遠處的天空比近處的樹木還要低。江水清澈,俯看水中的月影,覺得明月和人更加接近。
    2、這首詩描寫作者旅途中夜泊江上,在船中所見的景色,抒發(fā)了遠離家鄉(xiāng)、旅居在外時的孤獨傷感之情。
    二、1、兩個黃鸝在翠綠的柳樹上鳴叫。
    2、整首詩歌 營造了一種清新、歡快的氛圍。表達了作者無比歡快的心情。
    三、1、香詩表達了堅韌不拔、志向遠大的胸懷。李詩表達了排除萬難、勇往直前的堅定信念。二者語意貫通,表達了一種積極向上的信念和敢于進取的勇氣。
    2、整首詩歌采用了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借寫瀑布的“不辭勞”、“出處高”表現(xiàn)詩人堅韌不拔、志向遠大的胸懷;借寫瀑布的“豈能留得住”、“終歸大?!北憩F(xiàn)詩人排除萬難、勇往直前的堅定信念。
    四、1、留 / 柳
    2、柳花怒放,象雪一樣在空中飛舞,撲動著青樓的酒旗。
    3、作者借柳樹輕盈多姿、纏綿多情的形象,表達了自己對柳樹的熱愛,也反映了作者重情惜別的情懷。
    五、1、平淡質(zhì)樸
    2、在山青水秀的村莊里,“農(nóng)人”們一家大小在田地里歡快地忙碌著,他們的笑聲在青山間回蕩。
    六、1、寫一個悠閑自得的詩人形象?!安删铡钡膭幼鞑皇且话闳说膭幼鳎娙顺讐m世,熱愛自然的情趣。
    2、“見”是無意中看見,如熟友想見,把人和物融為一體。“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遠看,使人和物拉開一段距離。效果不一樣。
    3、表面上是寫太陽下山了,倦鳥也知道還家,實質(zhì)上是勸告人們不要奔波于齷齪的官場之中,要返回到這美好寧靜的大自然的懷抱。
    4一、二句記敘,概括寫出詩人生活環(huán)境,第二句揭示的情境對于第一句是極少的例外,所以用一“而”字作堅決地轉(zhuǎn)折。三、四兩句議論,以自設賓主的設問方式揭示出心志淡遠是在“人境”中獨享安閑的緣由。五---八句細致的描寫采菊的過程,并以所見寫心境,“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中自有“悠然”的心境。收尾兩句抒發(fā)感情:“忘言”中滲透出詩人對隱居生活的由衷喜愛。
    七、1.意在說明北宋一些人并未吸取南朝滅亡的教訓,仍不思進取,安于現(xiàn)狀,仍在粉飾太平,尋歡作樂。
    2.①懷古實為傷今②多將當時的國勢身世寫入③上闋多為寫景起興,下闋多為抒情議論④多用典,借歷史人物事件諷喻當今⑤風格多為雄渾豪放悲壯⑥往往有英雄相惜之意。(能答出其中四項即算不錯)
    八、①這是一首五言律詩:四聯(lián)八句,每句五個字;第2、4、6、8句押韻;頷聯(lián)、頸聯(lián)對偶;全詩符合平仄格律要求。
    ②首聯(lián)勾勒出闊大的時代背景,包含著對時光流逝、無可阻擋的感喟,奠定了全詩的基調(diào)。頷聯(lián)詩句平實,內(nèi)涵豐富,既有對歷史英雄羊公的回憶,也有詩人吊古傷今的感懷。頸聯(lián)寫眺望所見:“水落”“天寒”簡捷形象地把羊公所處的背景環(huán)境描繪出來。尾聯(lián)是悠然的收束,詩人在秋寒暮色中垂淚,賃吊懷古中融入了因個人遭際生發(fā)的蒼涼感慨。
    九、①這首詞描寫了一位彈箏女子在筵席間演奏的情景:主要內(nèi)容是描寫彈奏的樂曲和彈箏女的神情、動作。②一是集中描寫音樂。上闕由曲名寫起,曲子描寫的是湘江和湘江故事。鳴箏聲聲,令人聯(lián)想起湘水蕩漾的綠波?!皩懕M”二字,描寫出箏曲之妙,境界已出。二是集中描寫彈箏女子,這里是特寫鏡頭?!袄w指”突出了彈箏女子年輕秀媚的特征?!坝暮蕖奔葘懬星榫w,又含彈者心聲,“細”字連結二者。下闋前兩句既含蓄地描繪出彈箏女聰穎靈巧、從容專注的神態(tài),又暗寫出彈箏女柔和自重的性情,而且運用鏡頭剪接手法轉(zhuǎn)寫“玉柱”。下闋后兩句收束全詞,“斷腸“與“幽恨”照應,將彈奏感情推向高潮?!按荷矫槛斓汀?,用貼切的比喻描寫女子神情,和樂曲巧妙融為一體。
    十、①“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晉代文學家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由此可知這首宋詞抒寫的是桃花。
    ②這首宋詞表達了心地高潔、凌越世俗的感情。
    這首詞以物況人,“白白與紅紅”,一樹花分紅、白兩色,高標逸韻,獨特別致,作者正是以這“別是東風情味”的紅白桃花自況。
    這首詞還用了映襯對比寫法,以梨花之白,杏花之紅既映襯又對比,贊美了紅白桃花獨標一格,超拔于春天群芳之上。
    十一、①梅。兩個“道是”句寫花開的季節(jié)在冬春之際,花色如雪,香氣高雅不同一般,花枝旁逸,花栽種在農(nóng)家院內(nèi)。
    ②用對比的手法。明寫梅花不擇環(huán)境“一般開”,暗贊貧賤不移、富貴不淫的高潔品格。
    十二、①重在描繪山村的寧靜。前句從聽覺上用數(shù)里外就聽到水聲以響襯靜句從視覺上直寫人煙稀少的靜。
    ②表明山村沒有遭受戰(zhàn)火,表達出對和平寧靜生活的熱愛。
    ③寫出了由懼轉(zhuǎn)喜的心境變化,“親”字更表現(xiàn)出內(nèi)心親近溫暖的感受。此聯(lián)與首聯(lián)、頸聯(lián)相配合,描繪出一幅和平安寧的山村圖景。
    十三、這首詞寫景只有兩句,卻以寫意的畫法,畫出江南水鄉(xiāng)的最大特點,給讀者留有極大的想像空間。寫江南的人美,只寫壚邊女的皓婉,而“似月”的美貌,又給讀者留有極大的想像空間。開頭用“人人盡說”這一側面描寫的手法,令人信服。一般游子,總會發(fā)出“思歸”而不得的感慨,而這首詞的結尾又巧妙地呼應開頭,反傳統(tǒng)而用之,說游人和客居應老死于此,否則將遺憾無窮,俏皮而極富新意。
    十四、從表面看(特別是后三句),這首詞寫的是對往昔繁華的眷戀,但實際上是表達夢醒后其處境無限凄涼。作者通篇不對當前處境作正面描寫,而是通過這場繁華生活的夢境進行有力的反襯。夢境越是繁華熱鬧,夢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濃重;對昔日繁華的眷戀越深,今日處境越凄涼。
    答案應包括三個方面:
    (1)讀出了什么?2分(表達夢醒后其處境無限凄涼,2分;表達對往昔繁華的眷戀、懷念、思念,1分;極盡故國的繁華熱鬧,0分)。
    (2)運用了什么藝術手法。2分(反襯或以虛寫實)。
    (3)藝術手法的表達效果。2分。
    十五①“愁”。②“山雨欲來風滿樓”現(xiàn)在多比喻重大事變即將發(fā)生前的緊張氣氛。③描寫作為秦漢兩代故都的咸陽,如今綠蕪遍地,黃葉滿林,蟲鳥凄鳴的蕭條景象。④我聞咸陽古城久矣,今日東來,所見唯“西風吹渭水”令人產(chǎn)生歷史變遷無恨的感慨。
    十六,1、“石榴開遍”和“樹陰滿地”“清幽”2、這首詩取題“夏意”,展現(xiàn)的是清幽之境,表現(xiàn)的是內(nèi)心壓抑著痛苦的閑適寧靜。“別院”、“深深”、“清”,詩一開始即構成清幽涼爽的氣氛,繼之以“石榴開遍”“樹陰滿地”“流鶯”時一聲“渲梁”,無不給人清涼寧謐之感。削籍隱居的詩人內(nèi)心當是痛苦的,但詩人沒有牢騷,對得失榮辱顯得很淡泊,但沒有牢騷又不等于沒有痛苦,清幽之境恰恰反襯著詩人內(nèi)心壓抑著的刺痛,“夏意”“之意”,是值得讀者細細揣度的。
    十七,.夜晚,皓月當空,獨守空房的她想象著借雁足給丈夫遞一封深情的書信;可是,斷鴻過盡,傳書無人,此情此景更增添了無限的愁緒,這愁緒攪得難以成寐,因此,想借夢境與親人作短暫的團聚也不可能了。她攬衣起身徘徊窗前,癡癡地想著:多么希望自己能像月光一樣,灑瀉到“伏波營”中親人的身上啊!
    十八,,⑴春山多勝事,賞玩夜忘歸。⑵詩中寫得最為精妙之句是頷聯(lián)“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崩碛煽梢杂孝購慕Y構上看,“掬水”句承第二句的“夜”,“弄花”句承首句的“春”,筆筆緊扣,自然圓到。一、二句波紋初起至這兩句形成高潮,以下寫賞玩忘歸的五、六兩句便是從這里蕩開去的波紋。②這兩句寫山中勝事,物我交融,神氣完足,人情物態(tài)兩面俱到,既見出水清夜靜與月白花香,又從“掬水”“弄花”的動作中顯出詩人的童心不滅與逸興悠長。所寫“勝事”雖然只有兩件,卻足以以少勝多,以一當十。③“掬水”句寫泉水清澄明澈,照見月影,將明月與泉水合而為一;“弄花”句寫山花馥郁之氣溢滿衣衫,將花香衣香渾為一體。藝術形象虛實結合,意境鮮明,妙趣橫生。④精于煉字,“掬”字,“弄”字,既寫景又寫人,既寫照又傳神,確是神來之筆(突出一點談,即可)
    十九,,1 霧氣沾濕了她濃密的頭發(fā),月光給她瑩潔的雙臂灑上清寒。2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賞自然風光,而是“憶長安”,而小兒女未諳世事,還不懂得“憶長安”3夫妻團圓,安史之亂盡快結束,人民不再流離失所。
    二十,(1)幽(2)寫物之幽,燕子自由,悠閑的飛翔,鷗追逐嬉戲,都給江村增添了無限的情趣。(3)自得自樂(4)以表面的幽閑襯托出作者內(nèi)心的優(yōu)慮
    二十一,,(1)”月””霜”也表現(xiàn)了早行.都是由名詞性短語和名詞構成.(2)作者通過想象寫成群的鳧雁在水中嬉戲,表現(xiàn)了歡樂的氣氛,從而反襯旅居在外的游子思鄉(xiāng)之悲
    二十二,,1.描寫了小松由小而大,具有強大生命力的特征。2.托物言志。這首詩以“小松”喻人,寫“小松”初時不為人注意而最終長成凌云大樹,反映出作者對人才出身輕微而終成大業(yè)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淺陋目光。
    中考相關信息請關注出國留學網(wǎng)中考頻道......
    
中考政策 中考狀元 中考飲食 中考備考輔導 中考復習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