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歷史備考:改革家孝文帝概述

字號:


    
促進民族大融合的改革家──孝文帝
    
江蘇 周學平
    

     
     
    改革是推動社會發(fā)展的動力,孝文帝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少數(shù)民族改革家,孝文帝改革說明,凡是順應歷史發(fā)展趨勢和人民愿望的改革,總能起到推動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積極作用。
     
    【知識鏈接】孝文帝改革從政治制度、社會生活和文化等領域比較全面地反映民族大融合的趨勢,深化和鞏固了民族大融合的成果。
     
    遷都:494年,孝文帝把都城從平城遷至洛陽(今河南洛陽)。
     
    語言:朝廷中必須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
     
    服飾:官員及家屬必須穿戴漢族服飾。
     
    姓氏:鮮卑姓氏改為漢姓,拓跋改為元。
     
    婚姻:鼓勵鮮卑貴族與漢族貴族聯(lián)姻。
     
    政治:采用漢族官制、律令。
     
    禮法:學習漢族禮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國,提倡尊老、養(yǎng)老的風氣。
     
    【新題速遞】
     
    1.(2009年·浙江省杭州市)北魏孝文帝改革促進了社會發(fā)展,主要表現(xiàn)在
     
    A.打擊了隋朝的殘暴統(tǒng)治           B.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
     
    C.奠定了中國古代經(jīng)濟重心南移的基礎     D.結束了南北長期分裂的局面
     
    答案:B
     
    2.(2009年·山西?。┍蔽航⒑?,統(tǒng)治者順應民族融合的趨勢,在平城進行了政治、經(jīng)濟改革。平城就是今天山西境內(nèi)的
     
    A.太原         B.大同          C.陽泉           D.長治
     
    答案:B
     
    3.(2009年·湖南省婁底市)《愛我中華》歌唱道:“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北魏時,孝文帝改革促進了民族大融合,其主要措施是
     
    A.實行“三長制”                    B.嚴懲貪污受賄
     
    C.實行“均田制”                    D.遷都洛陽、學漢語、通漢婚、改漢姓
     
    答案:D
     
    4.(2009年·江蘇省淮安市)尊老愛幼、崇尚忠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下列把“以孝治國,提倡尊老、養(yǎng)老”作為重要改革措施的少數(shù)民族首領是
     
    A.呼韓邪單于        B.北魏孝文帝        C.遼太祖阿保機      D.金太祖阿骨打
     
    答案:B
     
    5.(2009年·廣西玉林市)小明在查資料時發(fā)現(xiàn)有一個中國古代少數(shù)民族皇帝把自己的姓名改為元宏,你認為這一歷史現(xiàn)象出現(xiàn)于
     
    A.三國時期          B.兩晉時期         C.南北朝時期       D.元朝時期
     
    答案:C
     
    6.(2009年·廣東省汕頭市)北魏孝文帝在統(tǒng)一黃河流域以后,采取措施革除落后的“胡風國俗”,接受先進的漢文化,促進了民族融合,其措施有①在朝廷中使用漢語 ②采用漢族的官制、律令?、蹖W習漢族的禮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國 ④遷都長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7.(2009年·山東省煙臺市)南宋時“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的現(xiàn)象,是民族融合的具體表現(xiàn)。下列事件對民族融合的加強有促進作用的是
     
    A.商鞅變法      B.靖康之變      C.王安石變法      D.孝文帝改革
     
    答案:D
     
    8.(2009年·江蘇省鹽城市)公元五世紀,鮮卑族人紛紛把姓氏改為“元”、“陸”或“劉”等,主要原因是
     
    A.商鞅變法的推動                   B.秦始皇的要求
     
    C.孝文帝的改革                     D.康熙帝的命令
     
    答案:C
     
    9.(2009年·湖南省常德市)商鞅變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均能獲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順應了當時歷史發(fā)展的趨勢          B.符合當時統(tǒng)治階級的利益
     
    C.得到了最高統(tǒng)治者的支持            D.代表廣大人民的利益
     
    答案:A
     
    10.(2009年·江蘇省泰州市)商鞅和北魏孝文帝都是我國古代杰出的改革家,他們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A. 都鞏固了奴隸主貴族的統(tǒng)治              B. 都促進了民族融合
     
    C. 都加速了封建化的進程                  D. 都加強了中央集權
     
    答案:C
     
    10.(2009年·廣西南寧市)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魏主(孝文帝)下詔,以為“北人謂土為拓,后為跋。魏之先出于黃帝,以土德王。故為拓跋氏。夫土者,黃中之色,為物之元也,皆改姓元氏。諸功臣舊族……皆改之。……今欲斷諸北語,一從正音……三十以下在朝廷之人,如語音仍舊,若有故為,當加降黜。”
                                                        ──《資治通鑒》
     
    
 
    材料二
     
    

    穿漢族服裝的鮮卑貴族
     
    請回答:
     
    (1)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中國古代歷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依據(jù)材料一、二概述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2)根據(jù)所學知識,說明孝文帝改革對當時及后世歷史發(fā)展的作用。
     
    答案:(1)措施:改鮮卑姓為漢姓,改鮮卑語為漢語,改鮮卑服為漢服。
     
    (2)促進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孝文帝改革,為我國各民族共同發(fā)展的歷史作出了貢獻,或促進了我國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只要答案意思相近可以酌情給分)
     
    【應考對策】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進了民族大融合,而民族融合又促進了我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及歷史意義既是中考的重點也是中考的熱點,應重點掌握??疾榈念}型主要以選擇題、材料題、識圖題等為主,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和遷移能力。也要注意孝文帝改革與商鞅變法的比較。
     
    作者簡介:周學平,江蘇省東臺市梁垛中學教師,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自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初中歷史教育教學工作,教學經(jīng)驗豐富,教學成績突出。積極參與教學研究,在《中學生導報》、《新課程》、《少年智力開發(fā)報》等報刊雜志上發(fā)表文章多篇。
    
    
中考政策 中考狀元 中考飲食 中考備考輔導 中考復習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