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擁有自己的房產,相信是絕大多移民朋友的最大愿望,畢竟在所謂“衣食住行”方面,“住與行”,加拿大擁有中國無可比擬的天然優(yōu)勢。擁有自己的大房子,在自家后院的地上剪草、種花,在躺椅上享受午后的陽光,絕對是當年移民加拿大的主要誘因。但國情不同,所以在加拿大動手看房、置業(yè)安家之前,最好弄清楚一些基本概念。首先是產權問題。
(安省倫敦市平房;圖片來源:Google)
在加拿大物業(yè)產權分為以下幾類:
Freehold─自由產權。
屋主(owner)擁有房子及地皮的產權,要自行負責物業(yè)的剪草、鏟雪、維修等工作。這類物業(yè)主要包括獨立房、半獨立房、排屋等,當屋主對物業(yè)進行改造時,屋內部分只要滿足有關建筑、消防、電力等規(guī)范要求,一般無需報請市府備案(出租房屋例外),而室外部分的搭建,改變房子的用途(如作商業(yè)用)則必須申請,得到政府有關部門的批準后方可進行。
Condominium─共管產權。
住宅單位屬私人所有,公用地產為所有業(yè)主共同擁有。室外的保養(yǎng)、維修工作交管理公司處理,住戶每月支付管理費。由于室外部分屬管理公司,所以象換屋頂、外墻等這類工作,住戶不必操心。但有一點需提醒大家,如中國人一般要在廚房安裝抽油煙機,常要穿過外墻打洞,則應向管理單位申請備案,以免日后的麻煩。共管產權物業(yè)主要為柏文、鎮(zhèn)屋等,但也可以是游艇、高爾夫球場等這類物業(yè)。
Freehold Condominium─自由共管產權。
主要以鎮(zhèn)屋、連屋為主。這類產權,屋主擁有地產的產權──整幢房子,包括外墻、屋頂、車庫等,都由屋主負責,而公共設施,例如車道、康樂設施、訪客停車場、附屬公園等,則屬共管范圍。所以,屋主仍要付一定費用。這類物業(yè),屋主可以享有較高度的自由來美化住宅,裝點園藝,但也有一定限制,例如決定什么時間換屋頂或改變外墻的顏色,需先獲得業(yè)主委員會的通過。
以下簡要介紹一下加拿大的住宅種類:
Single detached house─獨立房。
一般是指獨門、獨戶、獨院的住宅,不會與其它建筑物有任何連接。時下流行的所謂“中產階級住宅”,即是指這種四臥、三衛(wèi)、雙車房,大約2000尺以上的獨立房。
Semi─detached house─半獨立房。
每個單位至少有一面墻,或左右或前后與他人單位相連共用。這類房以三臥室,面積2000尺以下為多。
Link house─連屋。
一所住房有一部分與他人的住宅相連,通常是地下室部分,外表就和獨立房一樣,也有一些是車庫相連。
Bungalow─平房。
通常地面只有一層,主要房間如臥室、家庭廳、廚房等均在一層,地下室部分常有分門出入。Bungalow曾于五、六十年代在美國、加拿大流行,是典型二戰(zhàn)后的產物,因為它造價經濟、設計簡約、施工方便,很符合那個時代的需求。
Backsplit 5─后復式五層,Sidesplit 4一側復式4層。
這類復式住宅是在平房基礎上演變而來的,基本上每半層平面都有一個變化,借以劃分不同的建筑使用空間。由于它的空間變化豐富,也曾在六、七十年代流行一時,現在仍常見于一些度假別墅(cottage)。
Townhouse─鎮(zhèn)屋。
一排建筑物至少有三件以上的單位,左右或是前后相連。傳統(tǒng)鎮(zhèn)屋大多是兩層高,也有三層高,而他的地庫就是所謂的walk─out basement。
Stacked Townhouse─疊式鎮(zhèn)屋。
在一排建筑物中,一個單位是位于另一個單位之上的,一般三層或四層高,常見于人口密聚區(qū),因地皮緊張而產生的一種鎮(zhèn)屋形式。這類鎮(zhèn)屋通常沒有自己的院子。 Condo─公寓。包括Apartment。一般是指高層住宅大廈,常集中在市區(qū)或交通方便的十字路口。這類住宅一般面積有限,而康樂設施豐富,適于小型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