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決部分學生“早餐難”的英國學校早餐問題,英國不少小學開設了“英國早餐俱樂部”,如今它們在財政緊縮令下面臨關門壓力,所幸還有援手――英國小學生吃“社會早餐”。
開學了。早上8點,在倫敦哈克尼區(qū)的金斯密德小學,老師們忙的不是準備給學生上課,而是在學校的“早餐俱樂部”里給全校250名學生中的一半人準備早餐。金斯密德是英國最貧窮的地區(qū)之一,許多孩子的家長起早貪黑工作,或是無力負擔家中早餐,只能讓孩子餓著肚子上學。在學區(qū)的資助下,金斯密德小學就建立了這個免費供餐的“早餐俱樂部”。
目前在英國大約有2萬個這樣的“早餐俱樂部”,參加俱樂部的孩子既有來自貧困家庭的,也有來自中上層家庭、因為父母太忙而沒時間給他們準備早餐的。然而,這件造福兒童的好事卻由于英國財政緊縮令的影響而面臨被迫關門的危險。日前英國《衛(wèi)報》關于兒童“早餐俱樂部”的專題報道引發(fā)了社會的熱議。
需求緊迫政府“不給力”
在英國,吃不上早餐的孩子還真不少。“《衛(wèi)報》教師網(wǎng)絡”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受訪小學教師中83%的人稱他們見過學生餓著肚子上學;55%的人說他們有1/4的學生沒吃飽飯就來上學;大約50%的人表示自己曾經(jīng)掏錢給孩子買吃的。受訪老師們還提到孩子們在課堂上或在操場上暈倒之類的事例。
事實上,對于學校“早餐俱樂部”的需求目前還在上升。由于英國目前經(jīng)濟不景氣和社會福利救濟政策的調整讓很多比較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更多家長必須出來打工掙錢,令孩子的早餐更加沒了著落。英國慈善機構“消除兒童貧困行動組”最近一項研究預計,到2020年英國的貧困人口將再增80萬,屆時可能有更多的孩子吃不上早餐。另一方面,不少父母工作繁忙的中上層家庭也選擇讓孩子在“早餐俱樂部”吃早餐,甚至把晚餐也托給學校。
而“吃飽飯再讀書”顯然能提升孩子的學習效率。與約130所小學密切合作的英國慈善機構“神奇早餐”有一項調查發(fā)現(xiàn),88%的老師認為“早餐俱樂部”提高了學生的出勤率,93%的老師覺得孩子們在課堂上注意力更加集中。 然而,一方面迫于供不應求的壓力,一方面由于地方教育機構預算開始吃緊,英國不少“早餐俱樂部”面臨關門的壓力。
企業(yè)草根熱心“送糧”
雖然如今尋求囊中羞澀的政府的資助似乎已經(jīng)“此路不通”,英國不少民間機構和企業(yè)卻一直在致力于為“早餐俱樂部”事業(yè)作貢獻。
2000年左右,卡梅爾?麥康奈爾正在為她的一本探討商業(yè)機構與地方社區(qū)合作的書到處走訪學校。“教務長們告訴我他們的社區(qū)可以怎樣變得更美好,但是好多孩子舉起手說他們沒吃飽,”卡梅爾回憶道。
卡梅爾當時立馬跑到超市買了一堆食品,送到5所學校。后來,她花了2年時間用新申請的房貸成立了“神奇早餐”,短短的時間內就聯(lián)系到25所學校,同時開始向當時的英國工黨政府游說,但是從不見政策下來。
2008年,她對游說失去了信心,于是開始接洽百事公司,說服后者每年向多所小學的“早餐俱樂部”提供價值60萬英鎊的麥片和果汁。直到最近,“神奇早餐”都是靠拉企業(yè)贊助運作,沒有收到過政府的一分錢。
另一家英國慈善機構FareShare的運作模式是重新配發(fā)超市和食品生產(chǎn)廠商棄置的食品給需要的人。前些年“早餐俱樂部”在配發(fā)總量中所占的比例只有4%,現(xiàn)在已經(jīng)將近20%。大型英國食品公司凱洛格和格雷格斯等與英國各地的“早餐俱樂部”都有合作。在最“草根”的層面,有些英國老人常常會自發(fā)地做好早餐帶到學校給孩子們吃。
有了來自社會各方面的支持,“早餐俱樂部”或許能繼續(xù)為有需要的孩子提供免費早餐。凱洛格公司目前正準備募集25萬英鎊以資助“早餐俱樂部”。“神奇早餐”也將從倫敦市長鮑里斯?約翰遜的“市長基金”中獲得數(shù)十萬英鎊資助,在未來3年內投入到倫敦的50所學校。麥康奈爾的目標是籌集1300萬英鎊以覆蓋英國全國1000所“最窮”學校的“早餐俱樂部”。
開學了。早上8點,在倫敦哈克尼區(qū)的金斯密德小學,老師們忙的不是準備給學生上課,而是在學校的“早餐俱樂部”里給全校250名學生中的一半人準備早餐。金斯密德是英國最貧窮的地區(qū)之一,許多孩子的家長起早貪黑工作,或是無力負擔家中早餐,只能讓孩子餓著肚子上學。在學區(qū)的資助下,金斯密德小學就建立了這個免費供餐的“早餐俱樂部”。
目前在英國大約有2萬個這樣的“早餐俱樂部”,參加俱樂部的孩子既有來自貧困家庭的,也有來自中上層家庭、因為父母太忙而沒時間給他們準備早餐的。然而,這件造福兒童的好事卻由于英國財政緊縮令的影響而面臨被迫關門的危險。日前英國《衛(wèi)報》關于兒童“早餐俱樂部”的專題報道引發(fā)了社會的熱議。
需求緊迫政府“不給力”
在英國,吃不上早餐的孩子還真不少。“《衛(wèi)報》教師網(wǎng)絡”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受訪小學教師中83%的人稱他們見過學生餓著肚子上學;55%的人說他們有1/4的學生沒吃飽飯就來上學;大約50%的人表示自己曾經(jīng)掏錢給孩子買吃的。受訪老師們還提到孩子們在課堂上或在操場上暈倒之類的事例。
事實上,對于學校“早餐俱樂部”的需求目前還在上升。由于英國目前經(jīng)濟不景氣和社會福利救濟政策的調整讓很多比較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更多家長必須出來打工掙錢,令孩子的早餐更加沒了著落。英國慈善機構“消除兒童貧困行動組”最近一項研究預計,到2020年英國的貧困人口將再增80萬,屆時可能有更多的孩子吃不上早餐。另一方面,不少父母工作繁忙的中上層家庭也選擇讓孩子在“早餐俱樂部”吃早餐,甚至把晚餐也托給學校。
而“吃飽飯再讀書”顯然能提升孩子的學習效率。與約130所小學密切合作的英國慈善機構“神奇早餐”有一項調查發(fā)現(xiàn),88%的老師認為“早餐俱樂部”提高了學生的出勤率,93%的老師覺得孩子們在課堂上注意力更加集中。 然而,一方面迫于供不應求的壓力,一方面由于地方教育機構預算開始吃緊,英國不少“早餐俱樂部”面臨關門的壓力。
企業(yè)草根熱心“送糧”
雖然如今尋求囊中羞澀的政府的資助似乎已經(jīng)“此路不通”,英國不少民間機構和企業(yè)卻一直在致力于為“早餐俱樂部”事業(yè)作貢獻。
2000年左右,卡梅爾?麥康奈爾正在為她的一本探討商業(yè)機構與地方社區(qū)合作的書到處走訪學校。“教務長們告訴我他們的社區(qū)可以怎樣變得更美好,但是好多孩子舉起手說他們沒吃飽,”卡梅爾回憶道。
卡梅爾當時立馬跑到超市買了一堆食品,送到5所學校。后來,她花了2年時間用新申請的房貸成立了“神奇早餐”,短短的時間內就聯(lián)系到25所學校,同時開始向當時的英國工黨政府游說,但是從不見政策下來。
2008年,她對游說失去了信心,于是開始接洽百事公司,說服后者每年向多所小學的“早餐俱樂部”提供價值60萬英鎊的麥片和果汁。直到最近,“神奇早餐”都是靠拉企業(yè)贊助運作,沒有收到過政府的一分錢。
另一家英國慈善機構FareShare的運作模式是重新配發(fā)超市和食品生產(chǎn)廠商棄置的食品給需要的人。前些年“早餐俱樂部”在配發(fā)總量中所占的比例只有4%,現(xiàn)在已經(jīng)將近20%。大型英國食品公司凱洛格和格雷格斯等與英國各地的“早餐俱樂部”都有合作。在最“草根”的層面,有些英國老人常常會自發(fā)地做好早餐帶到學校給孩子們吃。
有了來自社會各方面的支持,“早餐俱樂部”或許能繼續(xù)為有需要的孩子提供免費早餐。凱洛格公司目前正準備募集25萬英鎊以資助“早餐俱樂部”。“神奇早餐”也將從倫敦市長鮑里斯?約翰遜的“市長基金”中獲得數(shù)十萬英鎊資助,在未來3年內投入到倫敦的50所學校。麥康奈爾的目標是籌集1300萬英鎊以覆蓋英國全國1000所“最窮”學校的“早餐俱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