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歷史備考隋的統(tǒng)一與大運河同步練習

字號:


    2013年參加中考的同學已開始進入緊張而有序的備考階段,為幫助初三學生更全面,更及時的掌握中考歷史知識,出國留學網(wǎng)中考頻道精心為大家匯總了中考歷史備考資料,可以供同學和家長們參考。
    [通過這次練習,意味著你]
    1、知道隋朝的建立、隋的統(tǒng)一,以及大運河的開鑿。
    2、了解了隋文帝、隋煬帝,逐步培養(yǎng)正確認識和評價人物的能力。
    3、通過識讀“隋朝疆域圖”和“隋大運河示意圖“,逐步培養(yǎng)和提高識讀歷史地圖的能力。
    4、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
    [課堂同步練習(A)]
    一、 課堂訓練
    1、隋朝的統(tǒng)治類似于下列哪一個朝代?( )
    A、秦朝 B.東漢 C.西晉 D.東晉
    2、建立隋朝的楊堅,是北朝時哪個朝廷的外戚?( )
    A.西魏 B.東魏 C、北周 D.北齊
    3、隋統(tǒng)一的歷史作用是( )
    ①結束長期分裂的局面②促進了南北經(jīng)濟文化交流③為唐朝的繁榮奠定了基礎④承上啟下,繼往開來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隋煬帝開通運河的根本目的是( )
    A.加強南北交通  B.鞏固隋朝在全國的統(tǒng)治
    C.巡游享樂    D.為了加強南北經(jīng)濟交流
    5、下面各項制度,隋朝創(chuàng)立的是( )
    A 中央集權制 B行省制 C 郡縣制 D 三省六部制
    6、觀察書中隋朝疆域圖你發(fā)現(xiàn)下列哪個少數(shù)民族不在隋朝北面(  )
    A、西突厥 B 東突厥 C 匈奴 D 靺鞨
    7、隋的統(tǒng)一,隋文帝的勵精圖治,隋煬帝暴政與開鑿大運河可以得出結論,下面不正確的是( )
    A、 國家統(tǒng)一的重要和民族團結的可貴
    B、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任何一位歷史人物總是功過集于一身
    C、 大運河是勞動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結晶
    D、 隋煬帝暴政,開鑿運河,導致隋滅亡
    8、隋朝一位蘇州書生,要到洛陽參加科舉考試,如果走運河水路,下列哪段運河他不必經(jīng)過( )
    A、永濟渠 B 江南河 C 通濟渠 D 邗溝
    9、古人評論大運河說“天下轉漕,仰此一渠”下列反映它的含義不正確的是( )
    A、 國家水上運輸糧食全靠大運河
    B、 水運糧食比起陸運,運量大,速度快,費用小
    C、 陸運糧食比水運糧食速度快,費用小。
    D、 商人運送大量漕糧進京,主要依靠大運河
    10、2001年4月29日,交通部在蘇州主持召開京杭運河蘇南段驗收會,命名京杭運河蘇南段為全國第一條文明樣板航道。京杭運河蘇南段起自鎮(zhèn)江市諫壁口門,止于蘇浙交界的鴨子壩,全長208公里,貫穿經(jīng)濟發(fā)達的鎮(zhèn)江、常州、無錫、蘇州四個城市,是江蘇省產業(yè)經(jīng)濟最為活躍的地帶。請問四城市處在下列哪一段運河上?( )
    A、永濟渠 B 江南河 C 通濟渠 D 邗溝
    二、課堂回顧
    1、 材料分析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達江都之傳輸,其利也博哉。"
    請回答:
    ①材料一中的"河"指什么?
    ②此"河"是誰在位時開通的?
    ③此"河"開通后有什么作用?
    ④材料二中的"涿郡"、"江都"分別指現(xiàn)在的什么地方?
    閱讀下列幾首唐朝詩人評價隋朝大運河的詩:
    材料1:胡增《汴水》:千里長河一旦開,亡隋波浪九天來。錦帆未落干戈起,惆悵龍舟更不回。
    材料2:宗元鼎《煬帝?!罚旱蹣I(yè)興亡是幾重?風流猶自說遺蹤。但求死看揚州月,不愿生歸駕九龍。
    材料3:李敬方《汴河直進船》: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為害亦相知。東南四十三州地,取盡膏脂是此河。
    材料4:皮日休《汴河懷古》: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回答:
    ①根據(jù)以上4個材料,把幾位唐朝詩人對隋朝開通大運河的不同看法,概括提煉,逐條列出。(不得摘抄材料原句)
    ②綜合你所列出的不同看法,談談你的認識。
    2、 問答題
    隋煬帝為什么要開鑿大運河?為什么能夠開通縱貫南北的大運河?大運河開通有何歷史意義?
    在我國封建社會里,隋朝為什么是既繁榮又發(fā)展而又短暫的朝代?
    三、課堂延伸
    話說大運河
    1、第一組同學——大運河開鑿的原因
    2、 第二組同學——根據(jù)大運河示意圖說出
    三個中心:
    四段運河:
    五大水系:
    3、第三小組同學——三加四加五=?
    4、第四小組同學——詩詞大運河
    運河是一條生命的河,藝術的河,一直活在歷代文人墨客的筆下,尤以唐代詩人寫得最多。
    汴河懷古 ——皮日休⊙唐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
    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你認為隋朝滅亡是因為此河么?為什么?
    第1課 隋的統(tǒng)一與大運河課堂訓練
    一、 課堂訓練
    1、A 2、C 3、D 4、B 5、D 6、C 7、D 8、A 9、 C 10、B
    提示:
    1提示:秦朝兩代就滅亡了,和隋朝一樣。
    2提示:五代十國時期北周,見書P2第一段
    3提示:見書P2,統(tǒng)一南北聯(lián)系加強,開創(chuàng)重要的制度(科舉等)開鑿運河,都為唐朝所用,有利于唐朝繁榮。
    4提示:A、D選項目的都為了B鞏固統(tǒng)治,C是主觀目的,不是實際根本目的。
    5提示:A、C秦朝建立,B元朝建立 D隋朝,為唐所繼承。
    6提示:見書P3
    7提示:隋煬帝開鑿運河不是根本原因,滅亡在于暴政。
    8提示:查書P5運河圖,江都是現(xiàn)在揚州,而蘇州在它下游。
    9提示: 水運節(jié)省費用,馬車消耗比較多。
    10提示:查書P5,江都是現(xiàn)在揚州,四大城市都在它下游。
    二、課堂回顧
    1. 材料題
    答:①大運河②隋煬帝③促進了南北經(jīng)濟交流④北京;揚州
    答:①胡詩與宗詩認為隋煬帝開運河、游江都是隋亡的主要原因,李詩在承認運河勞民傷財?shù)耐瑫r,更肯定了運河給社會帶來的社會效益;皮詩認為開運河造福后代,功大于過,若沒有巡游江都之事,其功可與大禹治水相比。②隋亡的主要原因是隋煬帝的暴政統(tǒng)治。隋煬帝開運河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對全國的統(tǒng)治。巡游江都,只是開運河的主觀原因之一。胡詩與宗詩把開運河夸大為隋亡的主要原因是不正確的。李詩與皮詩充分肯定運河成為南北交通的大動脈,比較全面地認識大運河在歷史上的影響和作用,他們的觀點是正確的。
    2. 問答題
    答:主要是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tǒng)治。隋統(tǒng)一后,隋文帝勵精圖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革前朝的制度,加強中央集權,社會經(jīng)濟迅速發(fā)展。開皇年間,隋帝國疆域遼闊,國力強盛,人口數(shù)量和墾田面積大幅度增長,就是開通大運河具備了經(jīng)濟實力。隋朝統(tǒng)一,是隋煬帝有征發(fā)幾百萬人的可能性。有前代開鑿的幾段古運河為基礎。大運河開通后,不僅成為南北政治、經(jīng)濟、文化聯(lián)系的紐帶,也成為溝通亞洲內陸“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促進沿岸地區(qū)城鎮(zhèn)和工商業(yè)的發(fā)展。
    答:隋朝在魏晉南北朝后期的各民族融合、南北統(tǒng)一條件成熟和北方農業(yè)恢復與發(fā)展的基礎上完成了全國的統(tǒng)一,結束了南北長期的分裂局面,有利于國家統(tǒng)一、安定和社會發(fā)展。由于隋統(tǒng)治者推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隋朝的經(jīng)濟有了較大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大興城、洛陽城等聞名的大都市;長安、洛陽及地方官倉規(guī)模之大,積儲之多,前所未有;南北運河的開通和修筑馳道改善了交通狀況,客觀上促進了經(jīng)濟文化的交流,封建經(jīng)濟呈現(xiàn)繁榮景象。但是隋煬帝奢侈腐化、濫用民力、發(fā)動對高麗的戰(zhàn)爭、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嚴刑酷法等暴政統(tǒng)治,使生產遭到嚴重破壞,階級矛盾異常激化,終于爆發(fā)了隋末農民戰(zhàn)爭,隋王朝也隨之滅亡。
    三、課堂延伸
    ?
    
    1、提示:主要是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tǒng)治2、中心洛陽、 北達涿郡 、南至余杭、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3、提示:等于1(一條大運河,作用影響統(tǒng)一起來)等于N (產生的巨大的影響,促進沿岸地區(qū)乃至中國永恒發(fā)展)等于0(少數(shù)同學認為,運河開鑿導致隋朝滅亡)4、答:提示:清初歷史學家談遷說:隋煬帝動用那么多的民工開鑿大運河,罪孽深重,但假如沒有大運河,南北運輸靠什么呢?他連年大興土木,多次發(fā)動對高麗(今朝鮮)的戰(zhàn)爭,不惜民力,酷虐殘暴,終于引發(fā)大規(guī)模農民起義,地方割據(jù)起兵,隋朝迅速滅亡。
    [查看更多請點擊此處]
    
中考政策 中考狀元 中考飲食 中考備考輔導 中考復習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