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過后,新初三生們迎來了初中最重要的一年——初三。為方便2013年中考考生及家長查詢相關信息,出國留學網中考頻道特別搜集匯總了中考物理知識點以供參考:
在初三物理總復習時,考慮到自行車是教材中多次出現過的物理知識應用的典型事例,筆者專門安排了一節(jié)復習課“自行車與物理”。
設計初衷是通過學生觀察、討論,促進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體會物理與生活的聯系,進一步提高學生樂于探究生活中物理現象的興趣??墒?,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對該題的討論進程及結果,大大超出筆者的預料。
上課時,先在講桌上放一輛自行車。為調動學生討論的積極性,采用競賽的形式。將學生分成四人一組,要求學生圍繞課題討論,提出盡可能多的問題,并做出解答,不能解答的,可以留到全班討論,時間約15分鐘。然后,讓各個小組在全班交流,提出或解答問題最多的組為優(yōu)勝。
交流時,學生非常積極,爭先恐后地想表明自己的觀點。老師把學生提出的問題分類寫在黑板上,解答不完善的由其他組補充,相同的問題避免重復。最后學生大致提出并弄清楚了下面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力學知識
1.摩擦方面
(1)自行車輪胎、車把套、腳踏板以及剎車塊處均刻有一些花紋,并且使用摩擦大的材料,增大摩擦力。
(2)車軸處經常上一些潤滑油,以減小接觸面粗糙程度,來減小摩擦力。
(3)所有車軸處均有滾珠,變滑動摩擦為滾動摩擦,來減小摩擦。
(4)剎車時,用力捏緊車閘,以增大剎車塊與車圈之間的壓力,從而增大摩擦力。
(5)緊蹬自行車前進時,后輪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前,是自行車前進的動力,前輪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后,是自行車前進的阻力;自行車靠慣性前進時,前后輪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均向后,這兩個力均是自行車前進的阻力。
2.簡單機械
(1)自行車剎車手閘是一個省力杠桿,車后坐的載物夾也是杠桿。腳踏和中軸大齒輪組成一個省力輪軸,后輪上小齒輪和后輪組成一個費力輪軸。車把和前叉也構成省力輪軸。
(2)自行車上坡走S形路線,相當于增加了斜面的長,可以省力,使上坡更容易。
3.運動方面
(1)自行車的速度約為(3-5)m/s。
(2)以樹木為參照物,自行車是運動的;以樹木為參照物,自行車是向后退的。
4.壓強方面
(1)一般情況下,充足氣的自行車前、后輪胎著地總面積大約為S=100cm2,當一普通的成年人騎自行車前進時,自行車對地面的壓力大約為F=(600N+250N)=850N,可以計算出自行車對地面的壓強約為8.5×104Pa。
(2)自行車的車座較寬大,可以增大人與車座的接觸面積,減小對人的壓強,人騎座時感到舒服。
(3) 在車軸擰螺母處要加一個墊圈,來增大受力面積,以減小壓強。
(4)自行車的腳踏板做得扁而平,來增大受力面積,以減小它對腳的壓強。
(5)自行車的內胎要充夠足量的氣體,在氣體的體積、溫度一定時,氣體的質量越大,壓強越大。
5.慣性方面
(1)當人騎自行車前進時,停止蹬自行車后,自行車仍然前進,是由于它具有慣性。
(2)當人騎自行車前進時,若緊急剎車,一般情況下要先捏緊后剎車,然后再捏緊前剎車,或者前后一起捏緊,這樣做是為了防止人由于慣性而向前飛出去。
6.能量轉化方面
(1)當人騎自行車下坡時,速度越來越快,是由于下坡時人和自行車的重力勢能轉化為人和自行車的動能。
(2)當人騎自行車上坡之前要緊蹬幾下,目的是增大速度,來增大人和自行車的動能,這樣上坡時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能上得更高一些。
(3)自行車的車支架上掛有一個彈簧,在它彈起時,彈簧的彈性勢能轉化為動能,車支架自動彈起。
(4)自行車在不平的路面騎行時,車坐下被壓縮的彈簧產生彈力,彈簧的彈性勢能轉化為動能,彈簧起到減震作用。
二、聲學知識
(1)自行車的金屬車鈴發(fā)聲是由于鈴蓋在不停的振動。
(2)自行車有些部位零件松動時,騎行時引起振動發(fā)生。
三、熱學知識
(1)在夏天自行車輪胎內的氣體不能充得太足,是為了防止自行車爆胎,因為對于質量、體積一定的氣體,當溫度越高,壓強越大,當壓強達到一定程度時,若超過了輪胎的承受能力,就會發(fā)生爆胎的情況。
(2)用打氣筒給自行車車胎打氣時,不一會兒氣筒壁就會熱起來,是因為打氣筒的活塞壓縮氣體做功,氣體內能增加,氣體內能傳給筒壁,使筒壁溫度升高。同時打氣過程也是克服活塞和筒壁摩擦力做功過程,也使筒壁內能增加,溫度升高。
四、光學知識
(1)自行車的后面都裝有一個反光鏡,它是由許多角反射器組成的。當有光線從任意角度射向尾燈時,它都能把光“反向射回”。在夜間,當汽車燈光照到它前方的自行車尾燈上,無論入射方向如何,反射光都能反射到汽車上,其光強遠大于一般的漫反射光,就如發(fā)光的紅燈,能引起汽車司機的注意。
(2)自行車鈴的金屬蓋是凸面鏡,能成正立、縮小的虛象。
學生能提出并圓滿解決這么多問題,出乎我的預料。除此之外,學生還提出了一些其他與自行車有關的問題:
自行車為什么騎行時不倒,特別是拐彎時偏向地面也不倒,但靜止時沒有支撐就要倒?擋泥板為什么能擋泥?氣門芯有什么作用?輻條有什么作用?腳蹬和后輪的轉速一樣嗎?變速自行車是怎樣變速的?由于課堂時間有限,也有些知識是學生還未學過的,因此我布置學生下去自己查資料,把學生的興趣延伸到課外。并要求學生把課堂討論內容歸納整理,寫成小論文。
這個案例給我留下深深的思考:
(1)教學理念決定教學行為。這堂課的指導思想來源于新課程所倡導的“面向全體學生;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的理念。我在進行這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時,緊緊圍繞“提高學生物理科學素養(yǎng)”這一核心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始終注意面向全體學生、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嘗試運用已有經驗和知識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在解決問題中獲取新知識、信息交流能力與合作學習的能力。
(2)學生有巨大的學習潛能。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使我認識到教師只要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給學生創(chuàng)造自主學習的機會,鼓勵學生對問題進行討論、甚至爭論,就讓學生的潛能在思維碰撞的過程中產生出智慧的火花。從這節(jié)課看,學生的討論激烈、細致、深入,涉及到的知識面非常廣,大大地充實了教學內容。
(3)教學相長。學生是教師學習的寶貴資源,也許學生的專業(yè)知識不如教師,但學生那里有許多值得教師學習的東西,特別不能低估學生的群體效應。如學生的討論、爭論,他們互相啟發(fā),提出了許多有新意的見解,讓教師從中受到許多啟發(fā),課堂上學生思維活躍、敢想敢說的特點,給老師留下深刻的印象。
今后在教學工作中,還要不斷地探索,徹底改變落后的教學觀念,將新課程理念真正落到實處。
文章相關鏈接:www.liuxue86.com/k_2013中考物理備考/
中考相關信息請關注出國留學網中考頻道......
?
中考政策 | 中考狀元 | 中考飲食 | 中考備考輔導 | 中考復習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