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宗,名李忱(公元810-859年),初名怡。唐憲宗第十三子,唐武宗叔,武宗病死后,被宦官迎立為帝。在位14年,服金石生疽而死,終年50歲,葬于貞陵(今陜西省涇陽縣西北六十里仲山)。
唐宣宗李忱,曾封為光王。唐武宗病重時,宦官商議立李忱為皇太叔主持朝政。太叔裁決事務(wù),有理有序,自此方顯露其才德。武宗病死后,宦官馬元贄等人迎他入宮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大中”。
宣宗精于聽斷,用法無私,從諫如流,謹(jǐn)于節(jié)儉,愛惜民物。故當(dāng)時稱他為小太宗。然而他只是觀察明斷,而不德施仁恩,使唐朝后期,仍然難以振興。
宣宗一反武宗的作為,下令重新大興佛教,凡靈山勝境、天下州府在會昌滅佛中被毀的寺宇,一律重新修復(fù),僧尼招回寺院,武宗裁減的冗員也一一增設(shè)。時回紇、吐蕃均已衰微,沙州防御使張議潮又收復(fù)了河西,但唐朝內(nèi)部矛盾卻日益尖銳,大動亂正在醞釀之中。
公元859年,宣宗年已50,體力漸感衰弱,便聽信方士李元伯,服用金石。起初,他覺得精力旺盛,但不久藥性發(fā)作,背上生疽,臥床不起,于8月病死在長安宮中的咸寧殿。
中考政策 | 中考狀元 | 中考飲食 | 中考備考輔導(dǎo) | 中考復(fù)習(xí)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