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帝,名劉肇(公元79-105年)。章帝第四子。章帝死后繼位。在位17年。病死,終年27歲。葬于慎陵(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南)。
東漢和帝劉肇,生于建初四年(79年)。建初七年(82年)被立為皇太子,章和二年(88年)即帝位,為東漢第四代皇帝。
一、身世迷離 知恩念親
劉肇并非章帝竇皇后所生。章帝竇皇后不能生育,故章帝先立劉慶為皇太子。劉慶的母親是宋貴人,竇皇后怕她威脅到自己的地位,誣陷其搞歪門邪道詛咒皇上。宋貴人被逼自殺,劉慶亦被廢黜為清河王。
劉肇,生母梁貴人,由于母家被竇皇后誣陷獲罪,也憂憤而死,于是劉肇在幼年即為竇皇后收養(yǎng)。建初七年(82年),劉肇被立為皇太子。章和二年(88年),漢章帝去世,劉肇即皇帝位,是為和帝,時年10歲。竇皇后也改稱為竇太后。第二年改年號為“永元”。
永元八年(96年),竇太后在孤寂中死去,在這之前,和帝一直不知道自己非竇氏所生。竇太后死后,和帝生母梁貴人的族人把這個秘密揭露出來,和帝非常悲慟。三公聯(lián)名上疏道:“應(yīng)該依照光武帝貶黜呂太后的先例,去掉竇太后尊號,不讓她和先帝合葬在一起?!卑俟僖喔胶痛俗h。和帝很有尺寸,說:“雖然竇憲兄弟橫行不法,但太后深明大義,生活儉樸,勤勞國事。我跟她生活了十多年,都很清楚,你們不要多說了?!睘榱吮硎緦ι砟赣H的懷念,和帝追尊梁貴人為皇太后;梁貴人的父親梁竦為竇氏誣陷至死,和帝追封為褒親愍侯;派人迎回梁竦發(fā)配到邊遠(yuǎn)地區(qū)的妻子兒女,封了梁竦的兒子梁棠為樂平侯、梁雍為乘氏侯、梁翟為單父侯,賞賜巨額錢財。東漢歷史上勢力最大、為害最烈的一個外戚集團(tuán)梁氏的勢力就此登上歷史的舞臺。
二、以宦制戚 此消彼長
和帝即位時尚年幼,竇太后臨朝處理政務(wù)。雖以鄧彪為太傅,錄尚書事,但鄧彪性情懦弱,明哲保身,不問政事。司徒袁安、太尉宋由、司空任隗都沒有實權(quán)。而太后兄竇憲以侍中身份主管皇竄機(jī)密,宣讀詔命。太皇弟竇篤為虎賁中郎將,竇景、竇環(huán)為中常侍,控制了皇宮警衛(wèi)。這樣,東漢開始了外戚當(dāng)政的黑暗時期。
章帝喪期,齊殤王的兒子都鄉(xiāng)侯劉暢來到京城吊喪,竇太后多次接見他,引起了竇憲的猜忌,怕劉暢得到太后的信任而分奪他的權(quán)力。竇憲派刺客在城門屯衛(wèi)之中殺死了劉暢,卻把責(zé)任推給了劉暢的弟弟利侯劉剛。真相大白后,竇太后覺得很丟面子,一氣之下,把竇憲關(guān)閉在宮內(nèi),對外說要狠狠處分他。
就在這時,東漢王朝收到了南匈奴單于的上書。原來漠北發(fā)生了蝗災(zāi),人民饑饉,大量北匈奴人南逃,統(tǒng)治集團(tuán)內(nèi)部發(fā)生分裂,南單于請求東漢出兵,合擊北匈奴。竇憲于是請求北征匈奴以將功贖罪。東漢王朝內(nèi)部的大部分官員反對竇憲征伐匈奴。三公九卿在朝堂上接連上書諫止,明里說的是對匈奴的策略問題,暗中卻是反對外戚弄權(quán)的意思。但是,竇太后就是不予理睬。
永元元年(89年),竇憲和耿秉率軍由朔方出塞,會同南匈奴單于萬余精銳騎兵,在稽落山(今漠北西北部的額布根山)大敗北匈奴,北匈奴單于逃走。漢軍戰(zhàn)果輝煌,斬首和俘獲的北匈奴士兵很多。先后歸附漢朝的有81個部落,共計20多萬人。漢軍乘勝追擊,一直追到燕然山(今杭愛山)。兩年后的永元三年(91年),漢將耿夔又大破北匈奴于金微山(今阿爾泰山),北單于率領(lǐng)殘余部眾逃往康居,匈奴奴隸制政權(quán)全部瓦解。從此,匈奴的勢力退出了漠北地區(qū),開始了民族大遷徙。
對匈奴軍事遠(yuǎn)征的勝利,加強了竇氏外戚集團(tuán)的政治勢力。永元元年(89年)竇憲班師回朝,升為大將軍。按漢朝制度,大將軍位在三公之上。此外,和帝還詔封竇憲為武陽侯,食邑二萬戶。竇憲怕反響太大,辭去了封爵。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竇氏父子、兄弟并為卿、校,竇氏集團(tuán)氣焰更加囂張。
永元四年(92年),和帝14歲,已經(jīng)由童年進(jìn)入少年。他開始不滿于自己無權(quán)的地位,由此引起竇氏的疑懼。竇憲等密謀,企圖殺害和帝。和帝聞知風(fēng)聲,也開始做應(yīng)變準(zhǔn)備。由于竇太后專權(quán),和帝不能直接接觸朝廷的官員,他所熟悉的、所能依靠的只能是自己身邊的宦官。其中中常侍鄭眾,機(jī)敏沉著,足智多謀,不附從竇姓豪強,最為和帝信任。于是和帝與鄭眾暗中商議,結(jié)論是與其束手待斃,不如先下手為強。和帝出其不意,親臨北宮,命令執(zhí)金吾、五校尉勒兵屯衛(wèi)南北宮,關(guān)閉城門,逮捕竇憲黨羽射聲校尉郭璜、侍中郭舉、衛(wèi)尉鄧疊、步兵校尉鄧?yán)?,將其全部處死。又派謁者仆射率兵包圍了大將軍府,收回竇憲的大將軍印綬。由于顧忌太后的面子,和帝不愿意公開殺害竇憲,便封竇憲為冠軍侯,責(zé)其與兄弟篤、景、環(huán)都回到自己的封國去,然后迫令他們自殺。竇氏宗族賓客中為官的,全部罷免。太尉宋由因附從竇憲,不得不自殺。這場斗爭,開東漢歷史上宦官與外戚爭權(quán)的新局面。同時為了獎賞鄭眾的功績,和帝升任鄭眾為大長秋。在賞賜臣下時,鄭眾往往辭讓少受、謙虛謹(jǐn)慎,愈益得到和帝的信任。有什么國家大事,和帝往往先同鄭眾商量,然后再交大臣們討論,從此東漢王朝開始進(jìn)入宦官干政時期。
三、喜新厭舊 廢立皇后
和帝漸長以后,前執(zhí)金吾陰識的女兒被選入后宮。光武陰皇后的哥哥、陰氏世為貴戚,再加上年少聰慧,面貌秀麗動人,和帝傾心于她,在永元八年(96年)冊立為皇后。然而和帝用情不專,不久后又把前護(hù)羌校尉鄧訓(xùn)的女兒選入后宮。鄧氏的祖父為高密侯鄧禹,出身于“元功之族”,也為世代權(quán)貴之家。鄧氏比陰皇后更加年輕、更加漂亮,特別是性格更加溫順,因此最得和帝的寵愛,冊立鄧氏為貴人。一次,鄧貴人偶感風(fēng)寒,臥床不起,和帝連忙命令貴人的家屬進(jìn)宮探視,并允許他們自由出入宮禁。鄧貴人就此勸阻和帝說:“宮禁重地,陛下竟許為妾外家出入,恐遭異議,妾不敢蒙此厚恩?!焙偷鄄唤潎@道:“其他人以見親屬為榮,貴人反以為憂,識見真非常人可及!”于是對鄧貴人更加寵愛。這引起了陰皇后的嫉妒,發(fā)狠道:“他日我若得志,必使鄧氏再無遺類!”而宮中侍女平常受到鄧貴人許多恩惠,將陰皇后的話傳給了貴人。鄧貴人見不容于皇后,流淚說道:“我平常敬奉皇后,小心有加,尚不見容,日后怎能和好相處。與其將來受禍,還不如今日絕命,也可以上報帝恩,中免族禍,死也無恨了!”說畢,要飲藥自殺。鄧貴人說這番話時,適逢宮人趙玉在旁,慌忙勸阻。事情真相漸為和帝知曉,和帝除對陰后疏遠(yuǎn)一層外,又加憎恨,遂有了廢立皇后的打算。
永元十四年(93年),有人告發(fā)陰皇后私為巫蠱,咒詛皇上。和帝令中常侍張慎草草審訊,隨即定案,冊廢陰皇后,令遷居桐宮。陰皇后在桐宮中悲憤難忍,不久死去。廢陰皇后以后,和帝想立即立鄧貴人為后。鄧貴人起初不從,稱病不起,然而和帝決心已下,非她莫屬,經(jīng)過幾個月的推推讓讓,鄧氏終于即皇后位。
公元108年,和帝改元“元興”。同年,在章德前殿去世,享年27歲,在位17年。次年,葬于慎陵,廟號“穆宗”,謚號“和帝”。
?
中考政策 | 中考狀元 | 中考飲食 | 中考備考輔導(dǎo) | 中考復(fù)習(xí)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