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王,名張祚(公元?—355年),字太伯,文公張駿庶長子,哀公張曜靈伯父,廢張曜靈后自立,后稱帝,在位2年,在部眾反抗中被廚子徐黑殺死,葬于愍陵。
張祚,封為長寧侯,張曜靈繼位后,他專權(quán),公元353年12月廢黜張曜靈,于同月自稱大都督,大將軍,涼州牧,涼公,公元354年稱帝,建年號為和平。
張祚奪得王位后,象禽獸一樣淫亂,殘殺宗室,暴虐百姓,弄得民怨沸騰,人心思反。
公元355年,張灌首先起兵討伐張祚,閏9月,驍騎將軍宋混與弟宋澄響應(yīng),合兵進(jìn)攻姑臧,張祚殺張曜靈后,宋混等的理由更為充分,全軍縞素,為張曜靈舉哀,一片白騎白甲,直逼都城。
張灌弟張琚和子張嵩居住在姑臧,張祚準(zhǔn)備先捕殺他倆,他倆得到消息后,召集黨徒幾百人,在城內(nèi)四處宣傳說,張祚淫虐無道,我父兄集合義軍,已經(jīng)到達(dá)城東,誰敢再幫張祚做惡,無辜抓人殺人,就滅他三族,軍民聽后,大都袖手旁觀,不聽從張祚命令,張琚叔侄率眾攻殺守兵4百多人,開城門放宋混軍入城,張祚聞報,慌忙帶著親信嚴(yán)展,吳綽,逃上鸞觀,張祚部將趙長,張濤怕張灌,宋混問罪他們,連忙去謙光殿請出馬氏,擁立張曜靈弟張玄靚為王,一面大開宮門,迎宋混人馬進(jìn)宮,宋混軍聽說義軍立了新王,齊聲歡呼萬歲,張祚聽見了,還以為是趙長等部已經(jīng)擊敗叛軍,平定了事變,向他報功來了,連忙出來慰問,一出觀門,見都是宋混的兵士,大驚失色,無法躲避,只好拔出劍大聲命令左右死戰(zhàn),左右卻沒有一個人答應(yīng),紛紛逃散,趙長舉起長槊向張祚猛刺,張祚劍短,遮擋不住,臉部被刺中,鮮血直冒,張祚忍痛逃入萬秋閣,迎面碰上廚子徐黑,徐黑當(dāng)頭一刀,將張祚砍死,百姓砍下他的首級示眾,將尸身拋在路旁,路人紛紛對之拋石,踐踏,以泄心頭之恨,一時歡呼聲四起。
張祚史稱前主,也稱威王。
中考政策 | 中考狀元 | 中考飲食 | 中考備考輔導(dǎo) | 中考復(fù)習(xí)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