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歷史延伸閱讀:簡論宋朝之第二次收兵權

字號:


    北宋初年歷經(jīng)太祖、太宗二代苦心經(jīng)營,終于成功削奪地方兵權,結束了藩鎮(zhèn)割據(jù)的混亂局面,并隨后開始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文臣控兵體制。
    然至兩宋之交,隨著宋金戰(zhàn)爭的日趨白熱,與士兵同生共死并擁有豐富作戰(zhàn)經(jīng)驗的武將地位開始逐步上升,并終于取代文臣成為部隊的真正指揮者。建炎四年(1130)范宗尹出任參知政事,建議在宋金接壤地區(qū),凡由土豪、潰將、群盜占據(jù)者,皆封為鎮(zhèn)撫使,其言曰:“群盜并力以據(jù)官軍,莫若析地以處之,盜有所歸,則可漸制。”朝廷采納了他的意見,以“淮南、京東西、湖南北諸路并分為鎮(zhèn),除茶鹽之利仍歸朝廷置官提舉外,他監(jiān)司并罷。”與此同時,宋廷還撤消了御營司,改御前五軍和御營五軍為神武軍和神武副軍,從而正式進入武將掌兵時期。
    至紹興五年(1135)止,南宋境內共有五支大軍,其統(tǒng)帥皆為武將,即韓世忠(軍兵出身);岳飛(軍兵出身);吳玠(軍兵出身);張俊(以盜從軍);劉光世(蔭補武職)。這五支大軍占當時宋軍總兵力的絕大部分,很明顯呈現(xiàn)出宋歷代皇帝所不愿見到的內輕外重的局面。
    在連續(xù)不斷的對內對外戰(zhàn)爭中,以這五支大軍為代表的各支部隊實力不斷擴充,擁兵武將的權力也隨之水漲船高。這些武將一般任宣撫、制置、招討等要職,在其勢力范圍內擁有民政、財政大權,士兵與武將關系更是十分密切,各軍多有以主將之姓為名的情況。
    此種局勢自非高宗所樂見,故其從很早開始就已經(jīng)設法削奪武將兵權。紹興二年,高宗任命呂頤浩“以左仆射出都督江淮、兩浙、荊湖諸軍事,置司鎮(zhèn)江”,從而開始了漫長的重收兵權之歷程。
    紹興五年,高宗以左仆射兼知樞密院事趙鼎、右仆射兼知樞密院事張浚二相“都督諸路軍馬”,后趙鼎辭官,張浚獨相,在他的負責下相繼展開了一系列加強文臣控兵、削奪武將兵權的行動。
    首先張浚督促岳飛鎮(zhèn)壓楊么起義,并隨后親赴江淮置防。紹興五年十一月,張浚命韓世忠據(jù)承、楚以圖淮陽;劉光世屯合肥以招淮北;張俊進屯盱眙;岳飛屯襄陽以窺中原。接著又任命韓世忠為淮東宣撫處置使,徙鎮(zhèn)楚州;岳飛為湖北京西宣撫副使,駐軍襄陽;吳玠為川陜宣撫副使,駐軍興州。
    在完成上述調防后,隱然已形成一個以張浚為中心,以地方各軍為主力的北伐攻擊態(tài)勢。此時張浚想一蹴而就,企圖借移蹕建康和發(fā)動北伐的機會達到中央直接控制各軍的目的。故其在紹興六年和七年先后兩次上書論罷劉光世,并最終使劉自動引疾乞歸。但由于張浚之后用人不慎,措置失當,致使劉光世部下酈瓊率所部北降劉豫,直接導致此次收兵權的失敗,并一度使中央和地方關系趨于緊張。
    張浚罷相后,高宗意識到地方武將的勢力已非中央所能掌控,削奪兵權一事只能步步為營,逐漸進行,故重新啟用了老成持重的趙鼎為相。首先趙鼎提議以靜制動,“臣愚慮不在淮西,恐諸將竊議,因為罷劉光世不當,遂有斯變,自此驕縱,益難號令。朝廷不可自詛,為人所觀?!逼浯危O法緩和朝廷與將領之間的緊張關系,由高宗出面向各將領宣示提拔之功,加強其效忠之心。
    紹興七年(1137)金廢劉豫,欲與南宋謀和,南宋的邊疆危機一時大為緩和。趁此時機,高宗一方面任命秦檜為相,主持和議,另一方面又再次試圖削奪武將兵權。首先中央設法限制大將勢力的發(fā)展,積極擴充中央軍,高宗于紹興八年駁回岳飛增兵的請求即為一例。同時中央再行“眾建”之策,以分大將兵權,任命兵部尚書王庶為樞密副使,到沿江及淮南措置邊防。
    紹興十一年,宋金和議初成,故高宗也加快了收奪兵權的行動,同年四月,“范同以諸將握兵難制,獻謀秦檜,且以柘皋之捷言于上,召張俊、韓世忠、岳飛入覲?!彼瓮⒔邮芰朔锻慕ㄗh,在“眾建”的基礎上再行“推恩”,以更隱蔽的手法削奪武將兵權。
    高宗以慶祝柘皋之捷為名,把岳、韓、張三人召回臨安,任命韓世忠、張俊為樞密使,岳飛為副使,表面上讓他們參與最高軍事決策,實際是削弱了三人與軍隊的聯(lián)系。同時,高宗又下詔“罷三宣撫司,逐司統(tǒng)制官以下各帶御前字入銜,鑄印給之,依舊駐扎,將來調發(fā)并三省樞密院取旨,統(tǒng)制官等各以職次高下輪入見”。不久,為進一步推行“眾建”,高宗又下詔:“凡爾有眾,朕親統(tǒng)領,肆共偏裨,咸得專達?!边@樣,朝廷把三大將的軍隊收歸,使其直接隸屬中央,并通過提高三將所統(tǒng)軍隊中中層部屬的權位,使中級軍官由對將領效忠轉變?yōu)閷实鄣男е?,大大增強了中央在軍隊中的影響力?BR>    在上述基礎上,高宗又相繼采取了擴大總領所之權,使其可以預聞軍事;減罷樞密院承受文字官員,以架空樞密使之權;以閱兵為名,制造岳、韓、張等大將之間的矛盾,以達到肢解軍隊的目的等多項措施,成功將軍隊掌握在手中。最后,高宗殺岳飛以立威,罷張俊以懾眾,迫使韓世忠辭歸以鎮(zhèn)各軍,南宋初年一度風光無限的五大將除吳玠身在川陜,中央鞭長莫及外,其余皆成過往云煙。
    高宗曾言:“今兵權歸朝廷,朕要易將帥,承命奉行,與差文臣無異也?!蔽某荚俅稳〈宋鋵?,掌控著宋廷的軍隊。這固然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南宋在對外戰(zhàn)爭中的疲軟局勢,但考慮到宋歷來奉行的“總力戰(zhàn)”的戰(zhàn)略方針,以及從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來看,這無疑是一次巨大的進步。終南宋一朝,中央集權穩(wěn)固,地方勢力始終無法坐大,各地商業(yè)活動繁榮,物資流通便利,達到中國歷史上各朝代的巔峰。
    轉自:春秋戰(zhàn)國社區(qū)
    ?
    
中考政策 中考狀元 中考飲食 中考備考輔導 中考復習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