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強大的最根本原因——海納百川的胸懷
盡管中國的史書上對突厥人之類的胡人多有貶詞,“其俗被發(fā)左衽,穹廬氈帳,隨逐水草遷徙,以畜牧射獵為務(wù),賤老貴壯,寡廉恥,無禮義,猶古之匈奴?!逅溃拥芗爸兜绕奁浜竽?、世叔母及嫂,唯尊者不得下淫。”但唐代歷史上卻真有嫁了異族的真公主,與異族丈夫非常恩愛,拋開唐朝皇室控制同化異族的政治目的不談,這種聯(lián)姻造就了異族夫妻間感人的真情,讀來令人嘆惋,唐人四海一家的胸懷,后來被“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所替代,但對于這句話的理解,卻見仁見智。
唐高祖李淵的女兒九江公主,嫁給了出身突厥酋長的執(zhí)失思力,這位嬌貴的公主殿下,與這位英勇善戰(zhàn)的突厥族駙馬感情非常好。雖然先前薛家兄弟曾強掠突厥族將領(lǐng)的功勞,遭到抗議,太宗皇帝在大臣“重漢輕胡”的勸導(dǎo)下,有意袒護(hù)漢族將領(lǐng),但天可汗唐太宗畢竟非常重視強大的突厥勢力,這也關(guān)系到大唐的生死存亡,除了妹妹九江公主,另一妹妹衡陽公主也嫁給了東突厥處羅可汗的兒子阿史那社爾。與那些出塞和親的公主不同的是,大唐公主們的異族駙馬有點象是上門女婿,要聽從公主娘家的指揮。但在初唐,這種胡蘿卜加大棒的政策還是很成功的。
執(zhí)失思力自從歸附唐朝以后,征討遼東、擊破薛延陀、大敗吐谷渾,成為大唐的赫赫名將,被冊封為安國公。唐高宗永徽四年(654年),執(zhí)失思力因為與高陽公主的駙馬房遺愛頗有交往(喜歡一起打獵),受到高陽、元景謀反案的牽連(這一說法,在歷史上也是一面之辭,有人認(rèn)為這是長孫無忌要借此除掉吳王李恪,而李恪是唐太宗最優(yōu)秀、最有聲望的兒子)。唐高宗李治赦免了執(zhí)失思力的死罪,將他流放到巂州(今天的四川西昌),這時,執(zhí)失思力的妻子九江公主竟然請求削去自己的封邑,陪同丈夫一起前往流放地。如果不是因為夫妻情深,一個金枝玉葉,又怎會愿意千里奔波、前往荒涼之地受苦受罪?九江公主最后死在了駙馬前面,龍朔年間,執(zhí)失思力又被任命為歸州刺史,不久就去世了,麟德元年(664年),朝廷恢復(fù)了九江公主的封邑,追贈她的丈夫執(zhí)失思力為勝州都督,但這一切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九江公主對突厥族丈夫的一片真情,這感人的情誼里沒有夾帶任何雜質(zhì),只是深深的愛情。
另外一位大唐駙馬阿史那社爾不僅戰(zhàn)功赫赫,而且享有良好的聲譽。他在貞觀十年歸附大唐,被封為左驍衛(wèi)大將軍,貞觀十四年,他跟隨侯君集平滅高昌王國,對高昌國的財寶,私下卻分毫不取,他的高尚品德,讓太宗甚為感動,冊封他為畢國公。貞觀二十一年,他與安西都護(hù)郭孝恪等人一起討伐龜茲國,活捉龜茲王,中間還斬殺焉耆王,震懾于闐王,為大唐樹立了天下無敵的軍威。勝利后郭孝恪送他金玉器物,也被他一口拒絕。唐太宗去世后,阿史那社爾要求為太宗生殉,被唐高宗斷然否決。永徽六年,阿史那社爾病死,陪葬昭陵。史書上對于他的夫人衡陽公主記載很少,但可以肯定,衡陽公主與丈夫應(yīng)該感情不錯,因為有唐一代,風(fēng)氣開放,凡是特立獨行的公主,象與和尚私通的高陽公主,與孫子輩情人歡好的鵠國大長公主,在《舊唐書》和《新唐書》中都有詳細(xì)記載,衡陽公主既無改嫁的記錄,又無情人私侍的記錄,最合理的解釋,就是她與突厥族的丈夫感情融洽,兩情相悅,是一對恩愛夫妻。
唐憲宗在位期間,山南東道節(jié)度史于頔為兒子于季友向皇帝請婚,在大唐朝廷掀起了軒然大波。翰林學(xué)士李絳再三勸說:“于家,出身于虜族,于季友又是偏房所生,哪里配得上尊貴的公主,應(yīng)該為公主另選高門美弟”。憲宗倒是運籌帷幄,將皇女普寧公主嫁給了于季友,于家感激不盡,馬上前往朝廷謝恩,這種有效的聯(lián)姻方式,與以前一樣,攏絡(luò)住了異族重臣的忠心。于家進(jìn)獻(xiàn)貢品,都是以普寧公主的名義。即使后來于家因事獲罪,也素服待罪,并無異言,對朝廷沒有二心。普寧公主,后來又封為梁國惠康公主,是憲宗特別寵愛的女兒,想來她是既漂亮又可愛的女子,她的駙馬人選,憲宗也是經(jīng)過慎重考慮的,普寧公主婚后,夫妻甚為和睦。于季友是胡人出身,依然帶有胡人的習(xí)性,嫡母去世,他與別人一起歡歌宴飲,被朝廷笞責(zé)四十,他也欺騙過普寧公主,但在那個三妻四妾的時代,對公主一生恭敬順從,甘做忠仆,兩人也算得上是一對恩愛夫妻了。
唐代的這種異族聯(lián)姻方式,的確是高瞻遠(yuǎn)矚,一個女人的作用,有時勝過千軍萬馬。子孫血緣中帶來的對母親家國的親近感,有時是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母親的言傳身教,更會影響子女的一生。
八年“安史之亂”推出了三位中興名臣——郭子儀,李光弼,仆固懷恩。郭子儀是漢人,腦袋里滿是君君臣臣的觀念,雖然受盡委屈,卻安之若素,對大唐皇室始終忠心耿耿,最后“權(quán)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李光弼的父親是契丹王子,他本人漢化極深,李光弼的母親可能是個漢族女子。在大唐危難之際,李光弼多次以少勝多,擊敗叛軍。他隨身帶了利劍,寧可自殺,也不落入叛軍手中。赫赫軍功,絲毫不亞于郭子儀,雖然他屢屢被奸人中傷而極度怨憤,但終究沒有公然反叛大唐朝廷,沒有變成《侫臣傳》中的一員。仆固懷恩是鐵勒族胡人,在平滅安史之亂的過程中,他有46位親人獻(xiàn)出了自己的生命,由于專制政體與生俱來的弊端,猜忌重臣,這種名將自然有人經(jīng)常打他的小報告,他又剛愎自用,行事兇暴(處世方式漢化得不夠深),腦袋里沒有那么多君為臣綱的觀念,因為咽不下窩囊氣,最后索性勾結(jié)吐蕃、回紇,進(jìn)犯大唐,但不久就染病去世。當(dāng)他的首級被送到唐代宗面前時,唐代宗失聲痛哭,愧悔交加,這場景正昭示了當(dāng)時的大唐皇帝依然具有四海一家的胸懷,他始終把仆固懷恩當(dāng)作了自己的臣子,而不是身份低微任人處置的異族奴仆,李豫的真情流露,的確是相當(dāng)感人的。唐代遼闊的版圖,以夷制夷的成功,正得益于大唐君臣海納百川的胸懷和廣泛的異族聯(lián)姻政策(唐代的長安城曾有三分之一的居民都是外國人,胡漢雜處,有點象今天的美國紐約)?!白詮馁F主和親后,一半胡風(fēng)似漢家”,那些異族上門女婿,也真正把自己當(dāng)成了中國人。臨洮縣主的丈夫鐵勒族人契芯何力,在貞觀年間,被部族脅迫前往鐵勒部落薛延陀的地盤(契芯何力與薛延陀算是同根同種),他堅決不肯留下,“拔佩刀東向大呼曰:‘豈有大唐烈士,受辱蕃庭,天地日月,愿知我心’,又割左耳以明志之不奪也”,一個鐵勒人以大唐烈士自居,可見當(dāng)時四海一家政策的感召力,也是唐朝異族聯(lián)姻政策的成功。即使在“安史之亂”的風(fēng)雨飄搖中,“九夷四蠻”出身的異族將軍們,象荔非元禮等人,為大唐王朝投水死節(jié),竭誠竭力,讓人唏噓不已。
大唐帝國崇尚軍功和武舉制度,胡人將領(lǐng)數(shù)不勝數(shù)。很多胡人將領(lǐng)的妻子,都是明顯的漢族姓氏,對妻子的牽掛和眷念,應(yīng)該是他們效忠大唐的重要原因。嫁給異族的大唐女子,往往并不象人們想象的那樣,身不由己,哭哭啼啼,她們很多也是“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在大唐強盛的背景下,這種異族婚姻,更多了纏綿悱惻的愛情。她們同樣擁有美好的心愿,正如白居易的詩歌所描述的那樣,“在天愿為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
中考政策 | 中考狀元 | 中考飲食 | 中考備考輔導(dǎo) | 中考復(fù)習(xí)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