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歷史延伸閱讀:諸葛亮《誡子文》的現(xiàn)代啟示

字號: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致遠。
    慆慢則不能研精,險躁則不能理性。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這是諸葛亮告誡教育子女的一篇短文。詞句雖簡,但句句發(fā)人深省,若能細嚼其味,將領略無盡。
    在今天,社會上到處都講快速、求效率、見成果。因此,許多事經(jīng)常在沒有周全思考下就決定,其所衍生的事端,往往更加棘手,甚至招架不住!我們幾乎可以感受周遭有那么多人,每天活在疲于奔命中,日日沉陷在掙錢的追逐下,這是何等的悲哀!
    翻開史頁,孔明先生未發(fā)跡前乃一介布衣,耕讀于南陽中。農(nóng)暇,展讀經(jīng)籍,向往先賢,或三五友好吟詠詩歌、游山玩水,日子過得如同詩情畫意般,其樂融融。相形之下,今人何其苦呢?
    但自劉備“三顧茅廬”后,孔明先生才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一篇《出師表》,千古流芳,道出了諸葛先生的赤誠風范;而《誡子文》雖好,卻鮮為人知。況其中蘊含的義理,確實很契合現(xiàn)代人之需。只可惜,現(xiàn)代的人因為沒有文言文的功底,所以不敢親近古文 ,誤以為一定看不懂,其實讀書百遍,其意自見,有恒心就有悟處。千萬別認為年代久遠,就是落伍、不合實際。因為真理是永恒的,古人的智慧、才德,涵藏在許多古籍經(jīng)典上,非常值得去閱讀、學習與深入。當然,我們想悟出幾分道理,必須先要落實幾分才能深切體會。并非光看注釋就能了解,更不是一味研究、探討即可深入。如果我們能多拾點古人智慧、經(jīng)驗,也能親證幾許,一生中不但受用無盡,即使身處險境亦能憑借古人的智慧,當下化解。
    茲舉誡子文中短句,分享些心得:
    一、寧靜致遠;學,須靜也。
    今人所承受的壓力大,抗壓不足,隨時就有崩潰之虞,所以身心安穩(wěn),已成為許多現(xiàn)代人所盼望得到的。但,如何獲得呢?首先要能自我“定”下來。所謂是“心清水現(xiàn)月,意定天無云”,只有平靜的河水才能呈現(xiàn)明亮之月光,只有心定神寧,才能得大自在。是故「大學」開端的綱領就是:“定、靜、安、慮、得”,這五要,誠是立身處事的寶訓;它有次第、步驟,要是能融入運用,即能受用無窮!曾有位成功的企業(yè)人士,在受訪時說到:其事業(yè)的成就,完全得力于“定、靜、安、慮、得”五字訣的巧妙運用!
    我們也常覺得身心疲憊、很煩悶,這是少“定”現(xiàn)象,也常聽說:“我就是定不下來,怎么辦?”、“孩子太好動了,如何治?”這都是現(xiàn)代人最普遍的煩惱。欲伏煩躁心,使身心寧靜的方法,最簡易的莫過于老祖宗所留下來的--書法。因為,字要寫好,非得專心去分析布局、架構(gòu)不可,而如何安排才會協(xié)調(diào),總要透過思考,字才能四平八穩(wěn)寫得美、舒展得流暢。所以,我們看古時候童子在四、五歲就開始教他寫字,是很有道理的!因為扎根要越早越好。
    一位資深書法老師說,他習字四十余年,得益于書法“定”的功夫很多,最小的學生四足歲,一樣可以定在那兒寫一、二個小時,多的還可以一天練五、六個小時;年紀大的也有七十余歲的老人,也是寫得不亦樂乎!因為,老人家希望能把自己最得意的作品,留給子孫作最后的紀念,所以進步神速,天天寫得很起勁,而且身體越來越好,子女也樂見父親晚年依舊活得這么快樂自在。故書法不分老少,都可學習。惟切忌求比賽、爭名次;因為,藝術是很主觀的,它最主要的是讓我們從中學習安定、思考、體會的功夫,是練定力的好方法。如果嫌書法麻煩,練硬筆字、抄段勵志小文─《菜根譚》或《格言聯(lián)璧》之類也很容易攝心,因為隨文入觀,體悟道理,霎那間就揮別煩惱!許多壓力重的朋友用此方法,的確得到紓緩,只可惜書法教育沒落了,是現(xiàn)代人極大的損失!
    的確,若能藉寫字的道理,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得益必大;尤其是課業(yè)上、事業(yè)上。畢竟心不定,思緒紛雜是難以成事的。大人、小孩都一樣,千萬不要有游戲中學習的觀念;因為“勤有功,戲無益”,任何學問都只有一個“定”字能契入,一門深修才能成就。若自幼就博學、雜學,最后得到的不僅是通通不會,還易換來傲慢與恃才傲物的危險!因為,同儕(同輩)間別人都不會,只有他會,就易助長其傲慢心;此心若起,就障礙了一切學習之門,故無論是個人或為人父母者,我們不能不防范、正視這個問題!
    二、非學無以廣才
    好學之人,能力總是要強人許多,這也是大家所羨慕的。但細細觀察,學識、能力、經(jīng)驗不是憑空而得,它是需要付出學習、體會、省思、改過,再加恒心、毅力才能積累而成的。故孔子云:“好學近乎智”。所以《誡子文》第二個關鍵,在告誡子孫一定要認真學習,將來才會有成就;有了“定靜”作為基礎,當要發(fā)奮圖強,才智厚實,方足任重道遠。否則,一旦“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頭方悔讀書遲”,就只有抱憾終身了!
    ?
    
中考政策 中考狀元 中考飲食 中考備考輔導 中考復習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