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歷史延伸閱讀:金國簡介

字號:


    金國是中國歷史上以女真為主體建立的王朝,先建都會寧府(今黑龍江阿城南白城鎮(zhèn)),后遷都燕京(今北京),再遷都至汴京(今河南開封)。其創(chuàng)建者是金太祖完顏阿骨打。金共歷九帝,前后一百二十年。疆域盛時北達今外興安嶺,南抵淮河,東臨于海,西至陜西,人口4470余萬。
    女真族的祖先很早就生活在長白山和黑龍江流域。五代時,女真之名始見于史籍,并受契丹遼所統(tǒng)治。在遼統(tǒng)治初期,它還處于原始氏族形態(tài),但隨著人口的增加與鐵器的大量使用,使其快速發(fā)展起來,到遼末年,女真族以成為北方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女真完顏部首領完顏阿骨打在統(tǒng)一了女真各部后,于遼天慶四年(公元1114年)九月,率部誓師于淶流河(今黑龍江與吉林省間拉林河)畔,向遼朝的契丹統(tǒng)治者宣戰(zhàn)。他在取得寧江大捷和出河店之戰(zhàn)勝利后,于遼天慶五年(公元1115年)稱帝建國,國號大金,年號收國。
    金朝建國后,在護步答岡會戰(zhàn)中大敗遼軍,隨后展開以遼五京為戰(zhàn)略目標的滅遼之戰(zhàn)。攻取五京的前后步驟是東京(今遼寧遼陽)、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中京(今內蒙古寧城西大名城)、西京(今山西大同)、南京(今北京)。公元1120年,金與宋簽定“海上之盟”共同對遼,公元一一二五年,遼天祚帝被俘,金國完全控制了北方。
    在消滅遼國以后,金國把矛頭直指向宋朝。金太宗吳乞買(完顏晟)挾滅遼之威,大舉進攻宋朝,雖然宋軍民全力反抗,但由于宋統(tǒng)治者的無能,使得金國連連得勝,于金天會五年(公元1127年)攻占了北宋都城開封,虜去徽欽二帝,使北宋滅亡。南宋王朝的建立使得金國繼續(xù)向南進兵,而南宋的抗金名將岳飛、韓世忠等人對金國的抵抗使得金軍實力大降,無力再和南宋交戰(zhàn),形成了南北對峙的局面。
    金在與南宋、西夏并立期間,迫使西夏臣附、南宋屈辱求和,始終維持其霸主地位。但是,隨著蒙古的興起,金的強國地位受到了威脅。金蒙世仇,結怨甚深,蒙古人對金「怨入骨髓」。金西北鄰蒙古,西鄰西夏,南鄰南宋,處于西、西北、南三戰(zhàn)之地,戰(zhàn)略地位有明顯的弱勢。對待三國的戰(zhàn)略,金的正確選擇是結夏聯(lián)宋,對抗蒙古。團結西夏,可以從西面牽制蒙古南下。成吉思汗于建國后對金「乃定議致討,然未敢輕動」,其重要原因是擔心攻金時西夏可能構成的側面威脅。聯(lián)合南宋,可以免除后顧之憂,避免兩面作戰(zhàn),全力對付蒙古。然而,金朝統(tǒng)治者卻錯誤地選擇了絕夏、攻宋、抗蒙的戰(zhàn)略,結果三面樹敵,自我孤立,致使形勢急轉直下。蒙古攻西夏,西夏求援于金,金坐視不救,西夏投附于蒙古,與蒙古聯(lián)手攻金,金處于西、北兩面受敵窘境。金為減輕壓力,從中都遷都汴京,采取棄北圖南的戰(zhàn)略,進攻南宋,企圖挹彼注茲,失之于蒙而獲利于宋,于是「南開宋戰(zhàn),西啟夏侮,兵力既分,功不補患」。結果,金北方盡失于蒙,南方受挫于宋,國土日蹙,國力日衰。金國于天興元年(1233年),元太宗窩闊臺帥軍攻下汴京,金哀宗逃至蔡州,次年,蔡州在蒙古軍與宋軍聯(lián)合進攻下被攻破,金國至此宣告滅亡。
    金國的政治、軍事及經(jīng)濟制度前后有所變化。女真部落聯(lián)盟時采用國相制,國相與部落聯(lián)盟長都勃極烈分治諸部。金朝建立之后,廢除國相制,建立勃極烈輔政制,初設四勃極烈(原意為官長):諳班勃極烈、國論忽魯勃極烈、國論阿買勃極烈、國論昃勃極烈,以后又增設國論乙室勃極烈,組成皇帝以下的最高統(tǒng)治機構。金太宗時,占領遼、宋之地后,開始采用許多遼、宋制度。金熙宗時,對各項制度作了改革。金海陵王遷都中都(今北京),統(tǒng)一制度,又作了進一步的改革。金世宗時,各項制度大體確立。中央設尚書省綜理政務,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掌政務。地方設路、府、州、縣四級。
    金朝的軍事制度是一種多成分的結合體,在原女真軍制的基礎上,廣泛吸收了契丹,渤海、奚、漢等民族的軍事制度,而有其自身的特點。金朝軍事機構較為簡化,重視騎兵的作用,也逐步建立和發(fā)展其他兵種,軍隊中民族成分復雜,實行簽軍(徵兵)和募兵兵役制度,軍事職官的地位較高。金朝的軍制對后世的軍制有一定的影響。
    金國在剛剛建立起來的時候,國力非常落后,經(jīng)濟制度還存在著一些原始社會的殘余。自太宗、熙宗、海陵王以來,金國進行了全面的轉型,使其從原來的游牧部落變?yōu)榱艘粋€以農(nóng)業(yè)為主的封建集權制國家,為其今后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但各地區(qū)的經(jīng)濟發(fā)展存在很大差異。
    金代文化雖然保留和吸收了女真族的某些文化傳統(tǒng),但基本上是繼承遼、宋的漢族文化。
    ?
    
中考政策 中考狀元 中考飲食 中考備考輔導 中考復習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