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留學日記 英國的殘障設施介紹
已從英國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媒體傳播學畢業(yè)的碩士生楊同學在英國讀書時,一開始總發(fā)現(xiàn)當?shù)氐墓苍O施很“奇怪”,很多地方都多一個標志,那就是殘疾人標志。為此,他寫下本文,讓我們一起傾聽弱勢群體的聲音。
在英國讀書,一開始我總發(fā)現(xiàn)當?shù)氐墓苍O施很“奇怪”,很多地方都多一個標志,那就是殘疾人標志。
殘疾人公共廁所、輪椅可通行公交車、殘疾人專用停車車位、無障礙地鐵……
除此之外,學校錄取學生時必須了解學生的病殘情況,不少電視節(jié)目都配有字幕,銀行寄來的賬單可索取盲文版,甚至去電影院看電影,還有為盲人提供的視聽版電影等等。
有一次我去泰晤士河南岸伊麗莎白女王廳聽音樂會,音樂廳外有少于十級的臺階。
就在這么少的階梯邊上,我看見工作人員把一名坐在輪椅上的殘疾人和他的輪椅一起搬上墻邊的自動輪椅承載器,這樣殘疾人就可以避免階梯,和正常人一樣不用費力地進入音樂廳欣賞音樂。
這種小例子實在太多,已經(jīng)成為了在英國生活的常態(tài),無法忽略。
太多的細節(jié)讓這種“奇怪”感變成了思考。作為健全人,也許我們總是理所當然地認為:這個社會是健全人的社會。
現(xiàn)在,我為我自己當初的這種“奇怪”感到慚愧。因為回過頭去想,這種想法多少有點自私和狹隘,更是一種對實體存在的忽略。
權利保障
意識到這點以后,我開始思考,如果一種做法要在社會上得到徹底實施貫徹,在其背后必然有硬性的支助。事實證明確實如此。
1995年,英國的第一部里程碑式的立法《殘障歧視法案》,首次要求服務提供者為殘障人士做出必要的調整,來保障他們受服務的平等權利。
2010年,英國又通過了《殘障歧視法案》的升級版——《平等法案》,并將殘障人士的權利平等與性別、宗教、種族等權利平等放到統(tǒng)一框架內。
根據(jù)英國工作和養(yǎng)老金部(Department for Work and Pensions)的數(shù)據(jù)顯示,2012年,在工齡內工作的殘疾人達到了46.3%,也就是說,近一半的殘疾人都在從事各種不同水平的工作,而非殘疾人工作比例也只有76.4%。
而且在就業(yè)的殘疾人中,有不少屬于“高水平就業(yè)”,即擔任經(jīng)理等高級職位,或從事技術性、專業(yè)性工作。
弱勢群體
除了殘疾人之外,還有許多社會弱勢群體的聲音,在英國社會里多多少少都能被聽到。比如同性戀、老齡員工等等。
除了明顯可以感受到的公司里,商店里,銀行里,飛機上等很多場所的服務人員都是以前在我們眼里老早就可以退休的老面孔以外,媒體上經(jīng)常出現(xiàn)老年人的呼吁。
同性戀者時不時在英國各大城市舉行游行,他們同居也是得到法律的保護等等。
當然,每個社會都不是完美的。法律是人定的,也是有空子可以鉆的。我也讀到報道說,英國的殘疾人救濟金被人冒領,殘疾人受害者數(shù)量增加,老年人申訴養(yǎng)老金問題等等。
我一直以為,一個社會的發(fā)展高度,不僅看這個社會產(chǎn)生出了多少百萬富翁或是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更看這個社會的弱勢群體在其中的參與程度,他們的聲音是否能被聽見,他們的需求能否真正引起關注……
這些實在的小現(xiàn)實的疊加,能夠筑起真實堅固的社會高度。
而高度的構建,是長期來形成的社會模式和觀念的改變,社會成員對個體和整體的合理認知。社會模式和觀念的改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硬性的體制易變,軟性的思想難改。
想必英國的弱勢群體在當今社會能取得今天的平等權利,也一定經(jīng)過很多年的追求和付出。所以只要有努力付出,并且堅持付出,總會讓人欣慰的。
等我再次看見這些坐在輪椅里的小人標志時,我不再會冷漠地困惑了。相反,我會給這些需要幫助的群體真誠的眼神和幫助。也許我們站在一起高度不一樣,但是精神上我們一樣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