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中國學子的“成人禮”

字號:

?  今天全國有912萬學子走進高考考場,在試卷上書寫自己的青春和夢想。高考是中國學子的“成人禮”,寄托著千萬學子和無數(shù)家庭的希望。祝愿每個學子發(fā)揮高水平、取得好成績,不辜負自己一路的艱辛和汗水,回報父母和老師期盼的眼神。
    相比社會上存在的種種不公,高考是相對公平公正的競爭舞臺,那些沒有什么可“拼”的學子,至少還可以“拼高考”,憑借勤奮努力改變自己乃至家庭的命運。這或許正是高考的偉大之處,是高考制度雖飽受爭議但依然贏得信任的原因所在。37年前,一名在安徽鳳陽縣當知青的小伙子參加了高考,不久后的一天,當他正在田間鋤地的時候,得知自己被北京大學法律系錄取的消息,可以想象他當時的心情是多么激動。大學畢業(yè)參加工作后,他又攻讀了北京大學經(jīng)濟學專業(yè)研究生,相繼獲得碩士、博士學位。正是高考改變了他的命運,實現(xiàn)了人生的華麗轉(zhuǎn)身,37年前的那個小伙子叫李克強,如今已是共和國的總理。高考改變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命運,為中國社會注入奮發(fā)向上的動力和活力,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中國的命運。
    毫無疑問,高考的競爭是激烈的,在很多人看來甚至是殘酷的,有兩句習慣性的說法可為佐證:一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二是“一考定終身”。大概自恢復高考以來,這兩種說法就一直伴隨高考。筆者是1987年參加高考的,在河南把考上大專、中專的都算上,當年整個錄取比例只有10比1。那個時候高考真可謂“過獨木橋”,“千軍萬馬”擠在一起,絕大多數(shù)都被擠落橋下。那時的高考也確實是“一考定終身”,特別是對于來自農(nóng)村的學生而言,不管考上什么檔次的學校,都意味著從此成為“公家人”,國家包分配,端上“鐵飯碗”。沒有考上的學生只好回家種田,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幾乎沒有其他出路,人生的選擇機會很少。
    現(xiàn)在的情況則迥然不同。一方面,大多數(shù)高中畢業(yè)生都能考上大學,目前全國高考錄取比例已經(jīng)達到75%,有些省市超過了80%,考大學已經(jīng)變成比較容易的事情。哪怕考上差一點的學校,以后還可以讀研究生,成為碩士、博士。那些沒有考上的學生,可以復習一年再考,如果經(jīng)濟條件允許,到國外上大學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另一方面,現(xiàn)在社會開放、經(jīng)濟繁榮,人們有很多種選擇,有很多條人生之路可以走。很多沒上過大學的人照樣生活得很精彩。無論是考上的還是沒考上的,無論是上重點大學還是上一般大學,人生能不能成功更取決于以后的努力和機遇。
    現(xiàn)在的高考雖然競爭仍然激烈,但早已不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高考遠不能決定一個人的一生。對于現(xiàn)在的學子而言,高考固然是人生的一道坎,但它僅僅是一道坎而已,別把高考看得太沉重,更不必因此過分焦慮。從容應(yīng)考,坦然面對,只要努力過、拼搏過,就無負于自己的青春年華。
    
高考語文復習資料 高考數(shù)學復習資料 高考英語復習資料 高考文綜復習資料 高考理綜復習資料
高考語文模擬試題 高考數(shù)學模擬試題 高考英語模擬試題 高考文綜模擬試題 高考理綜模擬試題
高中學習方法 高考復習方法 高考狀元學習方法 高考飲食攻略 高考勵志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