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大學全獎東亞研究申請指南
下文是一篇留學美國申請東亞研究專業(yè)的申請總結,從結果上來看,申請還是非常成功的,申請到了哥倫比亞大學以及俄亥俄州立大學的東亞研究全獎。文科留學美國的申請經(jīng)驗還是比較少的,所以希望大家可以從下面的總結中汲取經(jīng)驗。
申請結果:Offer: UW,Columbia,OSU
Rej: Princeton Upenn Harvard Michigan Chicago UIUC等(真是一場血淋淋Rej雨,我應該在二月初拿到offer之后就withdraw,一時犯懶。)
Withdraw: Rutgers,Stanford
最終去向:East Asia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Columbia U (with Faculty Fellow: 2,3000$* 3 years+ TA* 2 years)
申請背景:
1、中文系現(xiàn)代文學碩士
本科GPA overall:3.48,major:3.74
碩士GPA overall:3.80,major:3.81
2、GRE:560+720+3.5(請無視我難看的分數(shù),以及數(shù)學腦殘了,之前考過一次是正常的800分……)
3、TOEFL:104 (Reading 27,Listening 25,Speaking 22,Writing 30) 剛夠用的分數(shù),口語很挫
4、Publication:兩篇討論稿(合作)+兩篇論文+一篇書評,半數(shù)核心
5、Awards:從2006年起,每年都有獎學金,共六個。
6、有一些會議經(jīng)歷,比較醬油。投稿并入選第十四屆哈佛大學東亞研究研究生年會(14th HEAS Conference)收獲頗豐。
7、無二外,無雙學位。大一由理科院系轉入中文系,后保研。
8、我gg在Princeton讀博,申請目標是定點雙飛。
美國留學申請進度:
9月份:準備碩士論文開題的同時籌備writing sample;找教授寫推薦信,開本碩成績單;月底論題被導師否定,推倒重來。
10月份:重新選題,兩周時間寫出WS并譯成英文,隨后完成PS、CV寫作,開始找朋友們幫助修改WS和PS。選校,準備網(wǎng)申,給網(wǎng)銀打足了錢……
11月份:網(wǎng)申,GT送分,改材料,提交Columbia和Harvard兩校研究生年會論文提綱;寫出碩士論文開題。
12月份:繼續(xù)修改材料,最為艱難的還是WS,英文學術文章的寫作將是未來一段時間內最大的障礙;繼續(xù)提交網(wǎng)申,月底完成所有學校的申請工作,包括三個教育學碩士的申請材料,交了一大筆申請費;11日那天和DL妹妹去了臥佛寺,臥佛寺為我們而開門;收到Harvard研究生年會的邀請函,大陸唯二參會者之一,歡喜;不久收到Columbia研究生年會拒信,略略不爽。
1月份:完成HEAS會議論文,順利簽證;27日飛美國,在首都機場候機的時候接到Columbia教授電話,突然襲擊的英語口試……還好沒有問特別專業(yè)的問題,約好了30日哥大的interview + campus visit;30日哥大行出奇順利,見到一群特別nice的研究生,見到幾位教授,拿到口頭offer。
2月份:口頭offer之后的短期歡樂生活,月初獨自前往Columbia旁聽研究生年會,見到同門師妹,見到跨度好幾屆的北大中文人,歡欣鼓舞;中旬繼續(xù)準備Harvard會議論文報告和ppt,25日至27日會議圓滿結束,得到王德威教授的熱情贊揚,見到哈佛的眾多PKUers,歡欣鼓舞;與此同時,Rej如雨水嘩嘩不絕,每逢周一、周五必有一封……偶爾也有個別offer……
3月份:月初回國,回國前accept official offer from Columbia U,拿到Faculty Fellowship,三年全獎兩年TA的五年package,在生活成本昂貴的扭腰可以實現(xiàn)“一人吃飯,全家不餓”;回國后開始尋找室友,提交住房申請;22日收到I20,預約了簽證。
4月份:正式準備并進入碩士論文寫作階段。
留一些tips給將來的學弟學妹們:
1、大部分學校的東亞系PhD需要有MA作為基礎,所以如果你有志于去北美接受國際化的學術訓練,又不想讓父母為你破費一大筆“束脩”,那么保研并留在北大讀個碩士也是不錯的選擇哦。雖然碩士的時間相對長一些,自己不夠抓緊的話也可能會有些荒廢,但說到底還是事在人為。北大中文絕對的天下無敵,就看你如何去充分汲取營養(yǎng)。
2、一個良好的時間規(guī)劃是非常重要的。碩士三年需要合理的安排計劃,在保證專業(yè)課優(yōu)秀的前提下,完成申請必須的英語考試。我研一沒有選很多課,認真準備各門課的論文和報告,完成了三分之二的學分;研二上完成了剩下的大部分學分,同時考了TOEFL;到了研二下,只剩兩門專業(yè)課的同時,考了GRE。不要低估GRE花費的時間和精力,特別是不太重視英語學習的中文系同學,更是要對其難度在精神和肉體上都做好準備。
3、好好學英語,丟下容易,撿起來難。老實說,來了中文系,我的英語水平每況愈下,入學時候好歹也是直接大英三的人,轉系之后考完了六級就再沒有什么好好學英語的契機。自己也懶,于是荒廢了不少。重拾英語的過程是痛苦的,我們也不像理科生那樣有很多閱讀英文文獻的任務。無論將來是否要走出國門,英語都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4、GT分數(shù)和學術成績何者重要?;引用我的一位師姐說過的話,申請最重要的是兩個字——“契合”。研究興趣和研究計劃同所申請學校的教授的研究方向是否契合,是決定申請成敗的關鍵。其他硬件條件,包括本科、碩士期間的成績,英語成績,論文發(fā)表等,往往只是參考項。或許會成為興趣不能契合的情況下,教授們拒絕你的理由。因此,找到自己喜歡的研究方向,找到與自己志同道合的教授,就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5、有時間和精力的情況下,學學二外、三外。在哈佛開會的時候,王德威教授告訴我,我的材料很不錯,在今年的申請者中也排名靠前,但是今年的競爭尤為激烈,有那么兩三個學生掌握三門甚至四門外語,因此更具有優(yōu)勢。學語言并非目的,也不是開啟成功的大門;但一門外語就好比一扇窗,為你瞭望世界提供了可能的途徑,也為你的學術思考提供了更多的光亮和啟迪。
6、Writing sample盡早準備。對于非母語者,直接用英文寫作學術論文是相當困難的。所以寫作范例一般都是由中文寫成,再譯成英文。去年7月份我從臺灣玩耍歸來,心情過于歡樂,沒有跟導師很好的交流選題,導致臨時換題目,十分被動。比較好的申請規(guī)劃應該是當年暑假之內把寫作范例的中文版完成。
7、WS必須自己翻譯,最好再找個native speaker幫你修訂一遍。有的同學找到專門翻譯機構請別人翻譯,一來價格不菲,二來很難靠譜。我曾經(jīng)讀過某翻譯機構給申請人翻譯的WS,文法很不通暢。這么重要的文書,當然要親力親為才放心。而且在翻譯的過程中,自己也能學到很多知識,掌握英文術語的慣常表述方式。翻譯完畢之后,找到母語者幫你修訂一下語法錯誤,文章比較長也比較專業(yè),所以應該給別人一些酬勞。
8、套磁方面我是木有神馬成功經(jīng)驗可談的,本來就沒套幾個老師,除了可親可敬的王德威教授和張英進教授回復了我之外,基本上木有收到回復……但自我介紹性質的套磁信肯定不如“學術套”來得威猛,但后者花費的時間和精力也是數(shù)倍于前者。在時間精力充分的情況下,不妨好好讀讀大牛們的著作,套磁時才能言之有物。
9、同本系的師兄師姐進行聯(lián)系是很有必要的,他們可以提供給你一些你在網(wǎng)絡上看不見的信息。知己知彼,方能百戰(zhàn)不殆。然而,文科PhD的學業(yè)也是十分繁忙的,一定不要過多地打擾他們。修改申請文書,尤其是WS這么長的文章,是十分耗費心力和時間的事情,最好不要讓師兄師姐們幫忙。
10、積極投稿參加研究生年會。Harvard、Columbia和UCLA之類的學校一般每年都會有東亞研究的研究生會議,這是很好的鍛煉機會,入選哈佛會議也為我的簡歷加了分。到了秋季,九十月份的時候,這些學校的系主頁一般會張貼通告,征集論文提綱(大多是250字左右)。要積極查找這樣的通知信息,努力參與,寫作一段250字的英文論文提要,想準確傳達出論文的主旨和論題的價值,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就算沒能入選,也是不錯的磨練。
11、學會孤獨。在文科專業(yè)里,申請出國的人畢竟還是少數(shù)。雖然中文系這幾年出國形勢大好,有不少牛人拿到了哈佛、耶魯、牛津、康奈爾、UCLA等名校的offer,但每一個申請文科PhD的人都要做好心理準備,即起因是孤獨的,經(jīng)過是孤獨的,結果還是孤獨的。
當周圍的同學大部分選擇邁入社會開始職場人生,當余下的同學大部分選擇留在本校讀博再續(xù)燕園情緣,只有你和少數(shù)的那幾個,背著紅寶,抱著鍵盤(為了練習AW),聽著老俞的嘮叨,背著陳琦的三千,起早貪黑,刷詞刷題——GRE還僅僅是最基礎的一步。當申請開始的時候,你和電腦雙宿雙棲,寫論文,寫材料,查信息,填網(wǎng)申,個人娛樂的時間和心情都大大縮水。更要命的是,身為文科申請者的你,可能沒有戰(zhàn)友!
學會孤獨,就是認識到一個真理:無論你的后方多么強大,戰(zhàn)場上只有你一個人;別人的鼓勵永遠是外在的動力,只有發(fā)自內心的力量才是不會枯竭的。未來的學術道路依舊是艱辛而孤獨的,雖然周圍有你的同道中人、同門好友可以交流討論,但寫作和思考歸根結底只能由一個人獨自進行。其實,學會了面對孤獨,才不會真的孤獨。
【更多申請條件信息請點擊出國留學網(wǎng)相關鏈接】
申請外國學校最終期限時間相對早
1、從中國的學校處得到一個官方認可的等級和成績單,即便不是官方的原件的話,美國學校方面想要了解的只不過是申請的學生在原學校的表現(xiàn)怎么樣而已,他們對官方的證書之類的東西并不是很感興趣。
2、代表學校寫一封信,向申請的學校說明該學生沒有得到畢業(yè)證的原因,到學校去蓋章,貼上郵票,并翻譯成英文。
3、在你的申請中做個注釋解釋一下為什么你沒有得到畢業(yè)證書,并請求負責招生的工作人員看一看第二點當中我們提到的,蓋有學校章的那封信。
一般情況下,美國的大學理解非本國的一些學校系統(tǒng)是有所不同的,這些”證件”要求一般只針對美國居民,而不是海外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