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經驗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考研經驗分享

字號:


    ? ? 因為自己的專業(yè)和學校所以一開始就選擇了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選擇具體專業(yè)的時候也是本著不換專業(yè)利于考研的方向選擇了電路與系統(tǒng)。
    開始考研是從2012年的寒假,寒假期間在我媽媽的不懈督促下,我每天至少看書三個小時,那時候就把高數上看了,課后習題也做了,做課后題的時候如果不會很正常,雖然是書本上的課后題但是有些題還蠻難的,而且畢竟很久不看高數了,不會很正常,我當時的方法是一道題十五分鐘都想不出來就看答案,不必和自己較真。
    開學以后,因為我為了把大四下學期盡量空出來,所以把很多可以選的課都放在了大三下學期,導致我大三下學期亂七八糟的課程比較多,所以總體來說時間也沒有很多,周一到周五大致一天有四個小時的空余時間,這也是因為那時候沒有學到晚上很晚的緣故(一般十點前我都回宿舍去了)。雙休日可能就是六個小時到八個小時吧,周末會休息休息出去玩一下的。所以在大三下學期的時候我基本上每天背一個小時單詞,寫兩篇閱讀一篇完型,一篇翻譯或者新題型,然后看數學書。這樣磨磨蹭蹭的到了七月中要開始上視頻班時候,我的高數下、線性代數和概率論都像高數上一樣看完了,李永樂也看了高數所有的部分。
    暑假除了上暑期的視頻班,我報了政治和數學。除了聽課就自己看書,因為視頻班里數學講得快,我自己看發(fā)的教材也跟不上,所以干脆沒有看發(fā)的教材,按照自己的流程走。
    暑假結束的時候,我的復習全書也終于看完了,這個時候我開始有大量的空余時間,因為把課挪到了大三上,所以大四的時候基本上一個星期兩節(jié)課,每天都有很多時間學習。
    我的時間分配是,早上先背一個小時的單詞,然后剩下的時間看數學,我那時候看完李永樂就看十八講,然后又看了一次李永樂,期間還看了好幾次張偉的線性代數講義,看了概率論九講,這些做完幾乎只有50天左右了,很明顯的也可以看出來,我還沒有做過題,所以最后五十天,我買了一本真題,就是那本前面是套題后頭是分類的,我當時是先把一整套的題做完,然后把后頭的題又全部做了一次,這些做完了以后沒幾天就要考研了。我沒做任何模擬題什么的。本來我的數學也不怎么好,所以我也沒打算能考一百三四之類的。
    下午我都是看專業(yè)課,方法就是買要考的學校用的教材,如果可以盡量買來配套的答案,把課后題做上一到兩次,一道不漏。我當時還去西電那里上了他們的考研專業(yè)課。我到了大約20天的時候做完了所有課后題,看了書,上了課,開始做真題。做完了就到了考試時間了。
    晚上我都是看政治和英語,一直這樣子。政治是先看真題,然后看重點,然后做一些題。然后到還有50天左右要背,大量的背。我最后50天基本上每天背三個小時,考前一天只背政治。英語就是一直按最開始的方法,到最后40天我才開始看真題套題(之前做的閱讀都不是真題,但是其他都是真題),最后10天左右的時候我把專業(yè)課的時間空出來一個小時給英語,也是為了調所謂的生物鐘,晚上是每天再背一篇作文。
    我每天早上都是八點半左右可以坐在教室里學習,學習到中午十二點。下午一般是兩點半到三點半開始(9月10月是三點左右,11月開始都是兩點半左右,因為復習越來越緊張了),下午六點結束。晚上都是七點左右開始看書。晚上都是十一點左右回去休息。
    學習越到后期越辛苦,學習的時間也越來越長,每天純學習時間(拋開上廁所,吃飯,玩手機,休息等等)從九個小時到11個小時。而且身體也變得有點差,我自己本身不喜歡運動,所以每天都是學習,很容易身體變差。生病了的時候壓力也會變大,心情煩躁,亂發(fā)火。幸好我本身就比較馬大哈,所以很快也就能調節(jié)過來。
    我覺得備考期間,就不要想太多,我自己本身就是那種要么第一天就放棄,要么就不會到了一半放棄,因為覺得一條路走了一半在放棄,之前的努力實在是太可惜了,所以考研的過程中從來沒有想過要放棄。雖然開始不是我自己想要考研,是父母的愿望,但是開始以后,這就是自己的事情了,要盡量讓自己覺得這是自己想要做的事,這樣才能不那么痛苦。我是這么催眠自己的,反正是成功了。
    我覺得堅持就是勝利就是亙古名言,堅定走下去就好了。
    
考研大綱 考研經驗 考研真題 考研答案 考研院校 考研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