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留學 留學生隨筆-伯克利"最難看"的建筑

字號:


    伯克利現在的校園是基于1866年美國著名景觀規(guī)劃師奧姆斯特德( Frederick Law Olmsted)的設計。因為景色優(yōu)美,多有游客慕名前來,而學校也組織由學生擔任向導的校區(qū)游覽。幾乎每一個向導都會在環(huán)境設計學院(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Design)所在的 Wurster Hall前面說這樣一句話:"這是全伯克利校園最難看的建筑。 "到底是什么樣的一棟樓才會惹來如此的"深仇大恨"?'
    雖然身為環(huán)境設計學院建筑專業(yè)的學生,我一開始其實也深有同感:混凝土建成的、完全裸面的 10層棱角分明的大樓,和中心區(qū)藝術學院派的那些潔白的希臘廊柱完全沒有可比性。即使今天,在這里生活學習了將近 4年之后,偶爾看到這棟樓灰蒙蒙的水泥外墻仍然讓我覺得很不友好。但是回顧一下這棟樓的建造年代和歷史背景,似乎這種設計方案又是在情理之中。 Wurster Hall建于 1964年,正是 20世紀建筑史上一個過渡期的開始:二戰(zhàn)之后帶來的全球范圍內的變革和動蕩,以及經濟和科技發(fā)展帶來的工業(yè)化和城市化的深入,比如汽車的逐漸普及,打破了人們原有對空間范圍和文化審美的理解,因此建筑師們在這個紛亂的新時代試圖批判和繼承20世紀上半葉的不同流派,創(chuàng)造出適合當時的建筑風格。但是在這個探索階段,受到飛速而冰冷的工業(yè)發(fā)展的影響,以及當時建筑理論的拘束,導致這個時期的建筑強調實用性,排斥裝飾。 Wurster Hall在當時是一所典范式的建筑,因此也代表了典型的"丑陋"。在后工業(yè)后現代化的今天,被多元化的審美標準認定為"難看"也并不奇怪了。雖然如此"不堪入目",但是深入內部會發(fā)現很多有趣的空間細節(jié),可以看到設計者對空間的邏輯和思考。
    伯克利就是這樣一個地方,容納了不同的文化和歷史,并且不加掩飾地讓它們在一個舞臺上出現,也因此讓自己更加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