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留學 留學生隨筆-吃在巴爾的摩

字號: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但是當自己身在國內,隨便七八塊人民幣就能在食堂或者叫外賣吃到還不錯的食物的時候,真的體會不到這"天"有多大。而來到美國之后,即便是在國內覺得披薩,漢堡還挺好吃的我們這些 80后90后們,也都不得不承認,爹媽就是給了咱一個吃中餐的肚子。所謂西餐,嘗過新鮮感之后,絕不適合作為支持長期"革命工作"的食糧;而那些我們在國內覺得不錯的西式快餐,原來都是已經根據國人口味改良得很好吃的版本了。在這一點上,相信我,原版的不總是最好的。
    既然燦爛的中華飲食文化給了咱這么挑剔的品味,我們也就"無福"享用當地"美食"了。那怎么辦呢?基于"人的本性其實都比較懶"這條定理,中國學生們的首選就是吃中餐館了。但是請看官們就此打住!翻開霍普金斯附近的中餐館的菜單,你就會發(fā)現一些很有美式特色的中餐名稱,比如"青椒牛"、"芥藍牛"、"茄子雞",而且非常令人驚喜的是,吃完一圈之后,你發(fā)現它們其實都可以被稱作"醬油炒 X",沒有什么味道上的區(qū)別。
    接下來有意思的事情發(fā)生了,因為人還有一條本性,就是饞。成天都吃醬油炒 X會讓很多同學們無法接受,于是兩條本性開始了斗爭,最終那批饞 >懶的同學開始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既然要做菜,自然先要買菜以及各種調料和工具??上Р幌窦~約或者洛杉磯,巴爾的摩并沒有中國城或者華人社區(qū),但是好在郊外還有一家亞洲超市。但是要怎么去呢?亞洲超市坐落于距離市區(qū) 8英里以外的地方, google告訴你坐公交到那兒要兩個多小時,這下懶蟲本性眼看就又要占上風了。但是不用擔心,勞動人民的智慧是不容低估的。不知具體從何時開始,霍普金斯的中國留學生們和亞洲超市的老板達成了協議,如果學生人數湊夠 XX個,超市即可派面包車接送學生。而這項措施現已相當正式,有 mail list確定人數,每周固定的時間接送,初來乍到的無車一族們也算過上了" happy ever after"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