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留學網(wǎng)高考頻道在考試后及時公布各科高考試題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試卷專家點評。請廣大考生家長關(guān)注,祝福廣大考生在2013年高考中發(fā)揮出最佳水平,考出好成績!同時祝愿決戰(zhàn)2014高考的新高三學員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
隨風吹笛 林清玄
微微的雨。遠遠的地方吹過來一股涼風,風晨夾著呼呼的響聲。
側(cè)耳仔細聽,那像是一種音樂,我分析了很久,確定那是笛子的聲音,因為簫的聲音沒有那么清晰,也不沒有那么高揚。
由于來得遙遠,使我對自己的判斷感到懷疑:有什么人的笛聲可以穿透廣闊的平野,穿過雨聲,在天地間擴散呢?笛聲好像沒有那么悠長,何況只有簡單的幾個音節(jié)。
我站的地方是一片鄉(xiāng)下的農(nóng)田,左右兩面是延展到遠處的稻田,我的后面是一座山,前方是一片竹林。音樂顯然是來自竹林,而后面的遠方仿佛也在回響。
竹林里是不是有人家呢?小時候我覺得所有的林間,竹林是最神秘的,尤其是那些歷史悠遠的竹林。因為樹林再密,陽光總可以毫無困難地穿透,唯有竹林的密葉,有時連陽光也無能為力,有時走進期間就迷途了。我看天色尚早,遂決定到竹林里去走一遭——我想,有音樂的地方一定是安全的。
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時,整個人被天風海雨似的音樂震撼了,它像一片樂海,波濤洶涌,聲威遠大,那不是人間的音樂,竹林中也不沒有人家。
竹子本身就是樂器,風是指揮家,竹子和竹葉的關(guān)系便是演奏者。英才苑我研究了很久才發(fā)現(xiàn),原來竹子灑過了小雨,上面有著水漬,互相磨擦便發(fā)出尖利如笛子的聲音。而上面滿天搖動的竹葉間隙,即使有雨,也阻不住風,發(fā)出許多細細的聲音,配合著竹子的笛聲。 每個人都會感動于自然的聲音,譬如夏夜蛙蟲的鳴唱,春晨雀鳥的啾唧,甚至刮風天里滔天海浪的交響。凡是自然的聲音沒有不令我們贊嘆的。
我有一個朋友,偏愛蟬的歌唱。孟夏的時候,他常常在山中獨坐一日,為的是要聽蟬聲,有一次他送我一卷錄音帶,是在花蓮山中錄的蟬聲。送我的時候已經(jīng)冬天了,我在寒夜里放著錄音帶,一時萬蟬齊鳴,使冷漠的屋宇像是有無數(shù)的蟬在盤飛對唱,那種經(jīng)驗的美,不遜于在山中聽蟬。
但是我聽過許多自然之聲,總沒有那一次在竹林里感受得那么深刻。原來在自然里所有的聲音都是獨奏,再美的聲音也僅彈動我們的心弦,可是竹林的交響整個包圍了我,像是百人的交響樂團剛開始演奏的第一個緊鑼密鼓的樂章。那時候我才真正知道,為什么中國許多樂器是竹子制成的,因為沒有一種自然的植物能發(fā)出像竹子那樣清脆、悠遠、綿長的聲音。 可惜的是我沒有能錄下竹子的聲音,后來我去了幾次,不是無雨,就是無風,或者有風有雨卻不像原來配合得那么好。原來要聽上好的自然聲音是要有福分的,它變化無窮,每一刻全不相同,如果沒有風,竹子只是竹子,有了風,竹子才變成音樂,而有風有雨,正好能讓竹子磨擦生籟,竹子才成為交響樂。
失去對自然聲音感悟的人是最可悲的,當有人說“風景美得像一幅畫”時,境界便低了,因為畫是靜的,自然的風景是活的、動的;而除了目視,自然還提供各種聲音,這種雙重的組合才使自然超拔出人所能創(chuàng)造的境界。世上有無數(shù)藝術(shù)家,全是從自然中吸取靈感,但再好的藝術(shù)家,總無法完全捕捉自然的魂魄,因為自然是有聲音有畫面的,還是活的,時刻都在變化的,這些全是藝術(shù)達不到的境界。
最重要的是,再好的藝術(shù)一定有個結(jié)局。自然是沒有結(jié)局的。人能繪下長江萬里圖令人動容,但永遠不如長江的真情實景令人感動;人能錄下蟬的鳴唱,但永遠不能代替看美麗的蟬在樹梢唱出動人的歌聲。
那一天,我在竹林里聽到竹子隨風吹笛,竟忘記了時間的流逝,等我走出竹林,夕陽已徘徊在山谷。雨早停了,我卻好像經(jīng)過了一聲心靈的沐浴,把塵俗都洗去了。 1983年5月
(選自林清玄散文集《鴛鴦爐》有刪節(jié))
16.文章以“微微的雨”開篇,這樣寫,有哪些作用?(4分)
17.作者說“竹子和竹葉的關(guān)系便是演奏者”,他讓一種“關(guān)系”成為“演奏者”。結(jié)合文意淡談你的理解。(5分)
18.簡析文中穿插朋友“偏愛蟬的歌唱”故事的用意。(4分) 19.說說“自然是沒有結(jié)局的”在文中的深刻內(nèi)涵。(4分)
16.①引出懸念:誰在吹能夠“穿過雨聲”“在天地間擴散”的“笛聲”。 ②前后照應:“竹子灑過了小雨”與風配合,磨擦生籟,成為交響樂。 ③語意雙關(guān):雨,不僅是自然的微雨;還能沐浴心靈,洗去塵俗。(回答兩點即可。)
17.刻意安排:竹子是樂器,便不能再做演奏家;研究發(fā)現(xiàn):竹子有水漬、竹葉有間隙,因風的作用發(fā)出尖利和細細的聲音,這的確是一種“關(guān)系”。獨特感受:自然之聲多是獨奏,多而密的竹林、竹葉才可對應“百人的交響樂團”形成交響樂章。
18.深化主旨,“自然的聲音”令人“贊嘆”,人應親近、感悟自然;進行比較,用“萬蟬齊鳴”來凸顯風雨竹林之聲才成交響樂,讓人感受更為深刻。
19.藝術(shù)家感受自然并加以表現(xiàn)的,其境界總是靜的、低的,因為自然的風景是活的、動的、視覺與聽覺雙重組合,變化無窮而使藝術(shù)有“達不到的境界”。
20.(1)示例
2014湖北語文文學類閱讀匯總
2014海南語文文學類閱讀匯總
? 相關(guān)鏈接:??
2013江蘇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
2013浙江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
2013北京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
2013遼寧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
2013福建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
2013廣西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
2013四川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
河南高考語文試題 | 河南高考數(shù)學試題 | 河南高考英語試題 | 河南高考理綜試題 | 河南高考文綜試題 |
河南高考語文答案 | 河南高考數(shù)學答案 | 河南高考英語答案 | 河南高考理綜答案 | 河南高考文綜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