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做主
耶魯大學最重要的管理特色是“教授治校”,這一特色對美國高等教育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建校初期,經(jīng)過3代校長的努力,耶魯逐漸形成了董事會不具體參與校務管理、而由教授會治校的法規(guī)。在當時的美國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普林斯頓董事掌權、哈佛校長當家、耶魯教授做主”。
300年來,耶魯人一直為能夠堅持獨立精神,不向外來的政治壓力、物質利誘妥協(xié)而自豪——18世紀中葉,托馬斯·克萊普任院長期間,堅持耶魯是私立學校,并十分強調大學的獨立。為此,他采取一切可能的方式對地方政府的干涉進行抵制,直至訴諸法律。至20世紀60年代越戰(zhàn)期間,美國政 府下令:凡是自稱以道德或宗教理由反戰(zhàn)的學生一律不準得到獎學金的資助。當時美國諸多名校全都遵照政府的指示行事。唯獨耶魯堅守學術獨立的一貫作風,仍繼續(xù)以申請者的成績?yōu)榭紤]獎學金的唯一原則,完全漠視政府的規(guī)定。結果,耶魯因此失去了來自聯(lián)邦政府的一大筆基金,經(jīng)濟上幾度陷入困境,但其信念依然不變?,F(xiàn)任校長理查德·萊文亦曾因捐款人對耶魯所設課程及其教授聘任提出附加要求,而毫不猶豫地拒絕了2000萬美元的捐贈。
即使在前任總統(tǒng)布什被邀請回母校接受一個榮譽法律博士學位時,耶魯?shù)慕淌谂c學生也公開表示了自己的反對意見:那是2001年5月21日,傳統(tǒng)的畢業(yè)日當天,當校長宣布授予布什榮譽法律博士學位時,學生們報以笑聲、噓聲和哨聲,一些應屆畢業(yè)生還打出一條大橫幅寫道:“我們贏得了自己的學位,不要使我們的學位跌價”,他們還手持標語牌譴責布什政府在環(huán)境、死刑以及墮胎等問題上的政策。更有大約200名教授集體簽字拒絕出席畢業(yè)典禮,認為無論是布什還是校方這樣做純粹是為了沽名釣譽,因為按照布什當年在學校時候的表現(xiàn)和成績,他根本沒有資格接受那樣一個榮譽稱號。
加州大學前校長田長霖教授曾經(jīng)說:“在美國,大家有一種認識,哪一個學校的教授力量大,哪一個學校將來就會成為最著名的學校。”教授治校不僅被伯克利奉為圭臬,也同樣是耶魯300年來所尊奉的。
人文主義高地
耶魯人文教育的目標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 一種追求人生真諦的理性態(tài)度,即關懷人生價值的實現(xiàn)、人的自由與平等以及人與社會、自然之間的和諧等。因而在耶魯?shù)男;丈希瑫鴮懼?ldquo;光明與真知”幾個字,那就是繼承歐洲人文科學傳統(tǒng),為教會,更具體地說是為公理、為民眾培養(yǎng)的神職人員——在耶魯1701年的憲章上寫道:教育的目的是使年輕人“能為教會和公共事業(yè)服務”。現(xiàn)任校長理查德·萊文也說:“讓青年學生們用自己在學術、藝術等專業(yè)上的成就為社會做出貢獻,為人類生存條件的改善而工作。”
19世紀初,美國舉國上下提出大學課程設置應著重實用學科,美國東部許多高校紛紛設立實用學科。課程改革的浪潮沖擊著美國的大學,也沖擊著以保守著稱的耶魯,它迅速地對這一浪潮做出反應,其結果是,1828年,在杰里邁亞·戴校長的領導下,耶魯發(fā)表了著名的《耶魯報告》。
《耶魯報告》極力肯定以古典學科為主的人文教育的重要價值而排斥科學的實用教育,聲稱“沒有什么東西比好的理論更為實際,沒有什么東西比人文教育更為有用,大學里為本科生所開設的教學課程不包括職業(yè)學,專門化必須晚一點開始……心智的訓練使學生具有對社會的責任感”。該報告敵視實用的職業(yè)技術課程,堅持認為共同學科的深入廣泛研習對學生形成良好的教養(yǎng)大有裨益。
《耶魯報告》的發(fā)表對美國高等教育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19世紀初期,德國的學習自由對美國的影響相當深刻,美國大學不僅接受了學習自由的理念,而且第一次通過創(chuàng)立選修制和學分制使學習自由制度化。但選修制在美國的確立經(jīng)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早在托馬斯·杰弗遜時代,威廉瑪麗學院和弗吉尼亞大學都先后采用過選修課,但這些早期的改革很快因為1828年《耶魯報告》的發(fā)表而暫時止步。
為了堅持大學的追求真理,增加知識的學術使命,1986年任校長的施密特德教授強調耶魯必須堅持思想的絕對自由及對智力亦即學術追求的不可動搖的信奉,他并且在開學典禮上要求耶魯?shù)男聦W子們像一代代比他們年長的校友一樣接受這一大學觀念。耶魯把培養(yǎng)學生成為具有愛國精神,能對國家盡到責任和義務的“責任公民”作為大學道德教育的目標,強調學生必須具備美國“國民精神”,要時時處處為美利堅的強大而自豪和盡責,并把不斷涌入的移民“美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