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濟不景氣 留學生處境尷尬
盡管留學被踱上了一層閃亮的光環(huán),但是對于很多中國留學生來說,他們的生活除了繁重的學業(yè)之外,還要為自己的高昂的學費和生活費而奔波于各個兼職點。然而,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西方發(fā)達國家政府在社會民眾的就業(yè)方面都已自顧不暇,又何來多余的精力和資金去兼顧留學生呢?因此,留學生的處境我們可想而知了。
據(jù)悉,曾是中國留學生首選的超市、咖啡廳、快餐店等對語言要求不高的場所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更多地開始聘用在時間和語言上都具有絕對優(yōu)勢的本地人,而非中國留學生。這使得中國留學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畢竟英國的學費和生活費在歐洲國家里算較高的。
2010年1月份到英國留學的陳芳,是倫敦城市大學的大二學生,她每年的學費就要近一萬英鎊,每個月的住宿費300英鎊,省吃儉用的她,一個月的生活費加交通費也要100英鎊左右。來英國后第三個月,她在麥當勞找了一份兼職,按當時5.5英鎊的時薪,一個星期20小時的兼職工作,剛好夠她付交通費和一部分伙食費。在打工一年多后,今年1月陳芳因回國請假,但當她兩個月后回去時,卻被告知已有新人取代她的位置。直到現(xiàn)在,投過多份簡歷的小陳也未能找到第二份兼職,這讓她十分擔憂。新學期開始了,沒有兼職讓她的留學生涯難上加難。
對外漢語教師或成為留學生“黃金副職”
對于身在異鄉(xiāng)求學的中國留學生們,不僅要承擔高昂的學費和生活費,而且還得努力在失業(yè)潮流中努力為自己覓得一處躋身之所,在這樣的雙重夾擊下,怎樣才能絕處逢生呢?
隨著奧運會、世博會、世園會、大運會的舉辦,中國不僅是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愈發(fā)強大,而且還將中國的語言文化推向了世界,在國際上掀起了一股“漢語熱”。據(jù)統(tǒng)計,近幾年世界主要國家漢語學習人數(shù)正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長,漢語目前已成為國際上學習人數(shù)增長最快的語種。專家預測,到2013年底,海外學習漢語的人數(shù)將增長到1.5億。因此,國際上對對外漢語老師的需求量也隨之激增。
對于以漢語作為母語的海外中國留學生而言,這無疑是個天大的喜訊。比之忙碌而辛苦的餐飲店,做對外漢語老師對他們來說可是個炙手可熱的兼職工作。首先,高達30-45英鎊的時薪就讓海外學子們爭先恐后、躍躍欲試,輕輕松松地便能解決生計上的窘迫狀況。而且,在教授外國人漢語的過程之中,不僅可以借此機會教授漢語、傳播中國傳統(tǒng)文化,而且也有助于海外學子們提升自己的英語水平,以便能更好地應對學習,更深入地理解和融入當?shù)氐奈幕?。更能豐富自身的工作經(jīng)驗,為自己學成就業(yè)開辟了一條新路子,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