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固定資產的概念和特征
固定資產,是指同時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資產
(1)為生產商品、提供勞務、出租或經營管理而持有的
(2)使用壽命超過一個會計年度;
二、固定資產的確認
某一資產項目,要作為固定資產確認,首先要符合固定資產的定義;其次要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才能予以確認。
1、與該固定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yè)。
在實務中,如何判斷固定資產的經濟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業(yè),主要依據(jù)與該固定資產所有權相關的風險和報酬是否轉移給了企業(yè)。
判斷與該固定資產所有權相關的風險和報酬是否轉移給了企業(yè),主要依據(jù)是是否取得固定資產的所有權。凡是所有權已經屬于企業(yè),不論企業(yè)是否收到或持有該固定資產,均可作為企業(yè)的固定資產,反之如果沒有取得所有權,即使存放在企業(yè),也不能作為企業(yè)的固定資產。但對于融資租入固定資產雖然所有權不屬于租賃企業(yè),但企業(yè)能夠對該項固定資產有實質性的控制權,從而使得固定資產所包含的經濟利益能夠流入企業(yè),因此也作為企業(yè)的固定資產加以確認。
2、該固定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的計量。
注意:
(1)企業(yè)在確定固定資產成本時,有時需要進行合理估計,如企業(yè)已經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tài)的固定資產,在尚未辦理竣工決算之前,需要根據(jù)工程預算、工程造價等資料,對固定資產的成本進行估計,按估計價值確定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待辦理竣工決算后,再按實際成本和暫估價的差額,調整固定資產的賬面成本。
(2)固定資產的各組成部門具有不同使用壽命或者以不同方式為企業(yè)提供經濟利益,適用不同折舊率或折舊方法的,應當分別將各組成部分確認為單項固定資產。如寫字樓中的電梯或中央空調,既可以和大樓一起作為固定資產,也可單列為一項固定資產
(3)與固定資產有關的后續(xù)支出,符合固定資產確認條件的,應當計入固定資產成本;不符合固定資產確認條件的,應當在發(fā)生時計入當期損益。
三、固定資產的分類
(一)按經濟用途分類
1、生產經營用固定資產:如生產經營用的房屋、建筑物、機器、設備等
2、非生產經營用固定資產:職工宿舍、食堂、浴室、理發(fā)師等使用的房屋、設備等。
按照固定資產的經濟用途分類,可以考核和分析企業(yè)固定資產的利用情況,促使企業(yè)合理的配備固定資產,充分發(fā)揮其效用。
(二)按使用情況分類
1、使用中固定資產:
由于季節(jié)性經營或大修理等原因,暫時停止使用的固定資產仍屬于企業(yè)使用中的固定資產;企業(yè)出租給其他單位使用的固定資產和內部替換使用的固定資產,也屬于使用中的固定資產。
2、未使用的固定資產:是指已經完工或已經購建尚未交付使用的新增固定資產以及因進行改建、擴建等原因暫停使用的固定資產。
3、不需用的固定資產:是指本企業(yè)多余或不適用,需要調配處理的各種固定資產。
按照固定資產的使用情況分類,有利于反映企業(yè)固定資產的使用情況,便于分析固定資產的利用效率,挖掘使用潛力,促使企業(yè)合理使用固定資產。
(三)按所有權分類
1、自有固定資產
2、租入固定資產:是指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
(四)綜合分類
1.生產經營用固定資產;
2.非生產經營用固定資產;
3.租出固定資產(在經營性租賃方式下出租的固定資產;)
4.不需用固定資產;
5.未使用固定資產;
6.土地(過去已經估價單獨入賬的土地,因征地而支付的補償費,應計入與土地有關的房屋、建筑物的價值內,不單獨作為土地價值入賬。企業(yè)取得的土地使用權不能作為固定資產管理);
(7)融資租入固定資產。
四、固定資產核算的科目設置
企業(yè)一般需要設置“固定資產”、“累計折舊”、“工程物資”、“在建工程”“固定資產清理”等科目核算固定資產取得、計提折舊、處置等情況。
1、 “固定資產”科目核算企業(yè)固定資產的原價。
借方登記增加的固定資產原價。
貸方登記減少的固定資產原價。
期末借方余額,反映企業(yè)期末固定資產原價。
企業(yè)除了設置“固定資產”總賬科目,還應設置“固定資產登記簿”和“固定資產卡片”,按固定資產類別、使用部門和每項固定資產進行明細核算。
(1)“固定資產”總賬科目,總括反映固定資產原值的增減變動和結存情況
(2)固定資產登記簿,即固定資產二級賬。月末,應將固定資產登記簿與固定資產總賬進行核算,各類固定資產登記簿的余額之和,應與“固定資產”總賬科目余額核對相符。
(3)固定資產明細賬。即固定資產卡片賬。月末,應將固定資產卡片賬與固定資產登記簿進行核算,各類固定資產卡片的原值合計數(shù)應與該類固定資產登記簿余額核對相符。
2、“累計折舊”是固定資產的備抵科目,核算企業(yè)提取的固定資產累計折舊,貸方登記計提的折舊,借方登記因固定資產減少而轉銷的累計折舊額,余額在貸方,反映期末實際存在的固定資產的累計折舊額。
3、“工程物資”科目核算企業(yè)為基建工程而準備的各種物資的實際成本,借方登記購入工程物資的實際成本,貸方登記領用工程物資的實際成本,余額在借方,反映企業(yè)為工程購入但尚未領用的專用物資的實際成本。
4、“在建工程”科目核算企業(yè)進行建造工程、安裝工程等發(fā)生的實際支出,包括需要安裝的設備的價值。借方登記各項工程的實際成本,貸方登記結轉的完工工程轉出的實際成本,余額在借方,反映企業(yè)尚未完工的在建工程發(fā)生的實際支出。
5、“固定資產清理”科目。(第五節(jié)介紹)
【應用舉例】
1.固定資產賬戶的期末借方余額,反映期末實有固定資產的凈值( )
答案:×
解析:固定資產按歷史成本計價,期末余額反映期末實際存在的固定資產原價
2.“累計折舊”賬戶是“固定資產”帳戶的備抵調整賬戶,其借方登記累計折舊的減少數(shù),貸方登記累計折舊的增加數(shù),余額在貸方,表示已計提的累計折舊數(shù),因此該賬戶屬于( )類賬戶。( )
A.資產 B.負債 C.成本 D.費用
答案:A
會計基礎延伸閱讀
會計基礎之核算方法
會計基礎主要有兩種,即權責發(fā)生制和收付實現(xiàn)制。
1.收付實現(xiàn)制。
收付實現(xiàn)制,又稱現(xiàn)金制,是指企業(yè)單位對各項收入和費用的認定是以款項(包括現(xiàn)金和銀行存款)的實際收付作為標準。凡屬本期實際收到款項的收入和支付款項的費用,不管其是否應歸屬于本期,都應作為本期的收入和費用入賬;反之,凡本期未實際收到的款項收入和未付出款項的支出,即使應歸屬于本期,也不應作為本期的收入和費用入賬。采用這種會計處理制度,本期的收入和費用缺乏合理的配比,所計算的財務成果也不夠正確,因此企業(yè)單位不宜采用收付實現(xiàn)制但經營活動采用權責發(fā)生制,主要適用于行政事業(yè)單位。
2.權責發(fā)生制
權責發(fā)生制,又稱應收應付制、應計制,是指以權責發(fā)生為基礎來確定本期收入和費用,而不是以款項的實際收付作為記賬基礎。凡是應屬本期的收入和費用,不管其款項是否收付,均作為本期的收入和費用入賬;反之,凡不屬于本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已收到款項或付出款項,都不應作為本期的收入和費用入賬。在權責發(fā)生制下,每屆會計期末,應對各項跨期收支作出調整,核算手續(xù)雖然較為麻煩,但能使各個期間的收入和費用實現(xiàn)合理的配比,所計量的財務成果也比較正確。因此,國家《企業(yè)會計準則》規(guī)定,企業(yè)單位會計核算應采用權責發(fā)生制。行政事業(yè)單位經營也采用權責發(fā)生制。
固定資產,是指同時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資產
(1)為生產商品、提供勞務、出租或經營管理而持有的
(2)使用壽命超過一個會計年度;
二、固定資產的確認
某一資產項目,要作為固定資產確認,首先要符合固定資產的定義;其次要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才能予以確認。
1、與該固定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yè)。
在實務中,如何判斷固定資產的經濟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業(yè),主要依據(jù)與該固定資產所有權相關的風險和報酬是否轉移給了企業(yè)。
判斷與該固定資產所有權相關的風險和報酬是否轉移給了企業(yè),主要依據(jù)是是否取得固定資產的所有權。凡是所有權已經屬于企業(yè),不論企業(yè)是否收到或持有該固定資產,均可作為企業(yè)的固定資產,反之如果沒有取得所有權,即使存放在企業(yè),也不能作為企業(yè)的固定資產。但對于融資租入固定資產雖然所有權不屬于租賃企業(yè),但企業(yè)能夠對該項固定資產有實質性的控制權,從而使得固定資產所包含的經濟利益能夠流入企業(yè),因此也作為企業(yè)的固定資產加以確認。
2、該固定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的計量。
注意:
(1)企業(yè)在確定固定資產成本時,有時需要進行合理估計,如企業(yè)已經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tài)的固定資產,在尚未辦理竣工決算之前,需要根據(jù)工程預算、工程造價等資料,對固定資產的成本進行估計,按估計價值確定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待辦理竣工決算后,再按實際成本和暫估價的差額,調整固定資產的賬面成本。
(2)固定資產的各組成部門具有不同使用壽命或者以不同方式為企業(yè)提供經濟利益,適用不同折舊率或折舊方法的,應當分別將各組成部分確認為單項固定資產。如寫字樓中的電梯或中央空調,既可以和大樓一起作為固定資產,也可單列為一項固定資產
(3)與固定資產有關的后續(xù)支出,符合固定資產確認條件的,應當計入固定資產成本;不符合固定資產確認條件的,應當在發(fā)生時計入當期損益。
三、固定資產的分類
(一)按經濟用途分類
1、生產經營用固定資產:如生產經營用的房屋、建筑物、機器、設備等
2、非生產經營用固定資產:職工宿舍、食堂、浴室、理發(fā)師等使用的房屋、設備等。
按照固定資產的經濟用途分類,可以考核和分析企業(yè)固定資產的利用情況,促使企業(yè)合理的配備固定資產,充分發(fā)揮其效用。
(二)按使用情況分類
1、使用中固定資產:
由于季節(jié)性經營或大修理等原因,暫時停止使用的固定資產仍屬于企業(yè)使用中的固定資產;企業(yè)出租給其他單位使用的固定資產和內部替換使用的固定資產,也屬于使用中的固定資產。
2、未使用的固定資產:是指已經完工或已經購建尚未交付使用的新增固定資產以及因進行改建、擴建等原因暫停使用的固定資產。
3、不需用的固定資產:是指本企業(yè)多余或不適用,需要調配處理的各種固定資產。
按照固定資產的使用情況分類,有利于反映企業(yè)固定資產的使用情況,便于分析固定資產的利用效率,挖掘使用潛力,促使企業(yè)合理使用固定資產。
(三)按所有權分類
1、自有固定資產
2、租入固定資產:是指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
(四)綜合分類
1.生產經營用固定資產;
2.非生產經營用固定資產;
3.租出固定資產(在經營性租賃方式下出租的固定資產;)
4.不需用固定資產;
5.未使用固定資產;
6.土地(過去已經估價單獨入賬的土地,因征地而支付的補償費,應計入與土地有關的房屋、建筑物的價值內,不單獨作為土地價值入賬。企業(yè)取得的土地使用權不能作為固定資產管理);
(7)融資租入固定資產。
四、固定資產核算的科目設置
企業(yè)一般需要設置“固定資產”、“累計折舊”、“工程物資”、“在建工程”“固定資產清理”等科目核算固定資產取得、計提折舊、處置等情況。
1、 “固定資產”科目核算企業(yè)固定資產的原價。
借方登記增加的固定資產原價。
貸方登記減少的固定資產原價。
期末借方余額,反映企業(yè)期末固定資產原價。
企業(yè)除了設置“固定資產”總賬科目,還應設置“固定資產登記簿”和“固定資產卡片”,按固定資產類別、使用部門和每項固定資產進行明細核算。
(1)“固定資產”總賬科目,總括反映固定資產原值的增減變動和結存情況
(2)固定資產登記簿,即固定資產二級賬。月末,應將固定資產登記簿與固定資產總賬進行核算,各類固定資產登記簿的余額之和,應與“固定資產”總賬科目余額核對相符。
(3)固定資產明細賬。即固定資產卡片賬。月末,應將固定資產卡片賬與固定資產登記簿進行核算,各類固定資產卡片的原值合計數(shù)應與該類固定資產登記簿余額核對相符。
2、“累計折舊”是固定資產的備抵科目,核算企業(yè)提取的固定資產累計折舊,貸方登記計提的折舊,借方登記因固定資產減少而轉銷的累計折舊額,余額在貸方,反映期末實際存在的固定資產的累計折舊額。
3、“工程物資”科目核算企業(yè)為基建工程而準備的各種物資的實際成本,借方登記購入工程物資的實際成本,貸方登記領用工程物資的實際成本,余額在借方,反映企業(yè)為工程購入但尚未領用的專用物資的實際成本。
4、“在建工程”科目核算企業(yè)進行建造工程、安裝工程等發(fā)生的實際支出,包括需要安裝的設備的價值。借方登記各項工程的實際成本,貸方登記結轉的完工工程轉出的實際成本,余額在借方,反映企業(yè)尚未完工的在建工程發(fā)生的實際支出。
5、“固定資產清理”科目。(第五節(jié)介紹)
【應用舉例】
1.固定資產賬戶的期末借方余額,反映期末實有固定資產的凈值( )
答案:×
解析:固定資產按歷史成本計價,期末余額反映期末實際存在的固定資產原價
2.“累計折舊”賬戶是“固定資產”帳戶的備抵調整賬戶,其借方登記累計折舊的減少數(shù),貸方登記累計折舊的增加數(shù),余額在貸方,表示已計提的累計折舊數(shù),因此該賬戶屬于( )類賬戶。( )
A.資產 B.負債 C.成本 D.費用
答案:A
會計基礎延伸閱讀
會計基礎之核算方法
會計基礎主要有兩種,即權責發(fā)生制和收付實現(xiàn)制。
1.收付實現(xiàn)制。
收付實現(xiàn)制,又稱現(xiàn)金制,是指企業(yè)單位對各項收入和費用的認定是以款項(包括現(xiàn)金和銀行存款)的實際收付作為標準。凡屬本期實際收到款項的收入和支付款項的費用,不管其是否應歸屬于本期,都應作為本期的收入和費用入賬;反之,凡本期未實際收到的款項收入和未付出款項的支出,即使應歸屬于本期,也不應作為本期的收入和費用入賬。采用這種會計處理制度,本期的收入和費用缺乏合理的配比,所計算的財務成果也不夠正確,因此企業(yè)單位不宜采用收付實現(xiàn)制但經營活動采用權責發(fā)生制,主要適用于行政事業(yè)單位。
2.權責發(fā)生制
權責發(fā)生制,又稱應收應付制、應計制,是指以權責發(fā)生為基礎來確定本期收入和費用,而不是以款項的實際收付作為記賬基礎。凡是應屬本期的收入和費用,不管其款項是否收付,均作為本期的收入和費用入賬;反之,凡不屬于本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已收到款項或付出款項,都不應作為本期的收入和費用入賬。在權責發(fā)生制下,每屆會計期末,應對各項跨期收支作出調整,核算手續(xù)雖然較為麻煩,但能使各個期間的收入和費用實現(xiàn)合理的配比,所計量的財務成果也比較正確。因此,國家《企業(yè)會計準則》規(guī)定,企業(yè)單位會計核算應采用權責發(fā)生制。行政事業(yè)單位經營也采用權責發(fā)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