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學電氣工程研專業(yè)解析

字號:

? ? ?電氣工程學院是西南交通大學歷史最悠久的學院之一,由中國科學院院士曹建猷教授、著名電力機車專家杜慶萱教授、著名電磁理論專家任朗教授創(chuàng)建于1949年,迄今已有62年的歷史。
    電氣工程學院主要從事電氣工程和電子信息工程領域的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yǎng)。先后培養(yǎng)和造就了以錢清泉、馬麟和鈕小明等為代表的10000余名英才,為國家建設特別是軌道交通電氣化與自動化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學院擁有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2個一級學科的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2個大類本科專業(yè),2個工程碩士領域,3個高等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授權點以及“電氣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建立了完整的學士——碩士——博士培養(yǎng)體系。設有4個教學系,在校本科生1661人,碩士研究生779人,博士研究生120人。師資力量雄厚,現(xiàn)有教職工200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國家****1人,長江學者2人、國家教學名師1人、教授36人、副教授56人、副研究員3人、高級工程師7人,并聘請了2名院士為兼職教授。
    目前,學院有“電力系統(tǒng)及其自動化”國家重點學科、“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國家重點(培養(yǎng))學科、“電氣工程”和“控制科學與工程”2個四川省重點一級學科、“鐵道牽引電氣化與自動化”鐵道部重點學科。建有“國家軌道交通電氣化與自動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電氣工程基礎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磁浮技術與磁浮列車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鐵道電氣化與自動化鐵道部重點實驗室”、“磁浮列車與磁力應用工程四川省重點實驗室”。
    學院的科學研究已形成了穩(wěn)定、明確的方向,承擔了大量國家、省、部級下達的科研項目,并受企業(yè)單位委托,開展了多層次的科研活動,取得了豐碩成果,年科研經費4000余萬元。2000年以來,學院11項科研成果獲國家級和省部級獎勵,1120余篇論文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fā)表(其中600余篇被錄入SCI、EI、ISTP三大檢索系統(tǒng)),出版專著/教材27部,獲獎教材7部。20世紀50-60年代,主持完成了“我國交流電氣化鐵道25kV電壓制的研究”,并被批準為國家標準;參與了我國第一臺6Y-1型電力機車的研制;主持完成了電氣化鐵道無觸點遠動裝置;參與了我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寶成線的建設。20世紀70-80年代,主持研制了我國第一套電氣化多微機運動系統(tǒng)、接觸網檢測車、變電所電氣實驗車。1994年主持研制了我國第一條4噸載人磁浮列車實驗線;2002年,主持研制了國內第一套“牽引變電所安全監(jiān)控及綜合自動化系統(tǒng)”。
    學院承擔了大量的質量工程建設項目并積極開展教育教學改革研究工作,教育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yǎng)質量不斷提高,教學成果突出。學院擁有的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和電子信息工程專業(yè),均為“國家級特色專業(yè)建設點”并入選國家“卓越工程師培養(yǎng)計劃”項目。現(xiàn)擁有3門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國家級網絡精品課程,6門省級精品課程以及6門校級精品課程;有7本編寫教材列入“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擁有一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電氣工程基礎實驗中心”:“軌道交通電氣化與自動化教學團隊”被評為國家級教學團隊。2005年以來獲得了包括國家級教學成果一、二等獎在內的10項國家和省級教學成果獎。
    學院與十余個國家和地區(qū)的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著名企業(yè)開展了廣泛的交流和合作;產學研成績突出,和多家企事業(yè)單位建立長期的戰(zhàn)略合作關系,攜手推進學院的教學、科研、人才培養(yǎng)以及產業(yè)的發(fā)展。
    電氣工程學院以形式多樣的素質教育和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促進學生全面成才,取得了良好效果,3個班級被評為全國先進班集體,1個團支部被評為全國“五四”紅旗團支部,1個團支部被評為成都市“五四”紅旗團支部。培養(yǎng)的學生倍受用人單位的青睞,每年學生就業(yè)率均在99%以上。
    面向未來,學院將繼續(xù)發(fā)揚“竢實揚華、自強不息”的交大精神和“厚德載物、求實創(chuàng)新”的電氣精神,以“教學立院、科研強院、質量是生命線”的辦學思路為指導,強化質量保證體系和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體系建設,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為構建和諧學院而努力奮斗。
    
考研大綱 考研經驗 考研真題 考研答案 考研院校 考研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