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cheadle catholic junior school(奇德爾天主教中學)校長Christine一行,進入源清中學的英語、數(shù)學、生物等課堂,與高一、高二的學生一起上課,了解中國高中的課堂模式。
隨后,在與源清中學老師的交流中,Christine聊到了英國中學生(英國初高中沒有明顯界限,從14歲-19歲都是中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英國大學理想中的學生所應具備的條件。
一天的課程不超過5門
“中國學生實在是太厲害了!”在交流開始之前,Christine突然深有感觸地冒出了這句話。
原來,她無意中看到了學生的課表,每天都是八節(jié)課的節(jié)奏,“英國的高中學生,一天最多不會超過五節(jié)課。14歲的孩子要選擇其中一門課程作為將來升大學的依據(jù)。”Christine說,英國學生在中學階段大約需要學習3-4個科目,“很少有孩子能學到5門課程,除非是非常非常聰明的孩子。”
在英國的中學,同樣有數(shù)學、化學、地理等課程,但沒有必修與選修課程之分,每門課程學生都可以自己選擇,“只要學生自己喜歡,所學的3-4個科目都可以是數(shù)學。”據(jù)Christine介紹,英國高中課程分得相對比較細致,以數(shù)學為例,分初等數(shù)學、高等數(shù)學等,“學生如果自認基礎好,可以直接從高等數(shù)學學起。”
雖然學習的科目不多,但學校對學生的要求很高,每門課程分為A、B、C、D、E五個級別,學生只有達到A、B、C這三個級別后才能繼續(xù)學習這門課程,否則就會被要求重修,如果重修還沒達到要求,就會被趕出學校,去低一個級別的學校。
上培訓班也參加課外活動
“英國的孩子也會去上培訓班嗎?”聽Christine說到成績問題時,一個老師忍不住插嘴。“Sure!”Christine笑了,她說,英國的孩子也會去上課外培訓班,但大多以語言課程為主,如法語、西班牙語,學這些外語并非為了升學,僅僅是因為他們喜歡去這些語言的地區(qū)度假,為了方便交流。
Christine說,開學初,每個學生手上都會拿到兩張不同的課表,具體的課程安排有點類似于國內(nèi)大學分單雙周排課的模式,單雙周的課程以“松緊結(jié)合”為原則,如果一周的課程安排得多,那么,下周的課程相對就會比較輕松。
每天上課的時間是從上午9:00-下午3:30,因為上學晚、放學早,有些英國的家長會在上學之前把孩子送去各種不同的俱樂部,如早餐俱樂部;放學后,孩子也會去參加一些社團活動,如足球、管弦樂、羽毛球等。
讓成績不好的學生有自信
目前,杭州有不少學生選擇高中畢業(yè)后去英國讀大學,英國大學到底想要什么樣的學生,這一問題除了學生家長關(guān)心外,源清中學的老師也同樣關(guān)心,在交流會上,有老師忍不住向christine拋出了這一問題。
“自信、有想法。”Christine的回答很簡單。在Christine的眼里,中國的孩子雖然讀書很勤奮,但自信心不足。她舉到一個例子,中國的學生哪怕成績再好,再有特長,也只會默默地藏著,不像英國的學生,哪怕是成績不好,只要有一特長,就會高調(diào)地向所有人宣布,“當然這可能跟文化差異有關(guān)。”
Christine建議中國學生主動“走”出去,平時在學習上,不妨多與同學討論,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英國大學更喜歡善于思考,能提出質(zhì)疑,并會與同學討論的學生,尤其是理科的學生。”這也是英國中學的課堂以小組討論的模式為主的原因之一。
此外,對于中國學生去英國留學都會去考的A-level課程考試,Christine說,英國的學生也未必每個人都去考,只有在申請的大學有這一需求時,學生才會選擇去考。
隨后,在與源清中學老師的交流中,Christine聊到了英國中學生(英國初高中沒有明顯界限,從14歲-19歲都是中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英國大學理想中的學生所應具備的條件。
一天的課程不超過5門
“中國學生實在是太厲害了!”在交流開始之前,Christine突然深有感觸地冒出了這句話。
原來,她無意中看到了學生的課表,每天都是八節(jié)課的節(jié)奏,“英國的高中學生,一天最多不會超過五節(jié)課。14歲的孩子要選擇其中一門課程作為將來升大學的依據(jù)。”Christine說,英國學生在中學階段大約需要學習3-4個科目,“很少有孩子能學到5門課程,除非是非常非常聰明的孩子。”
在英國的中學,同樣有數(shù)學、化學、地理等課程,但沒有必修與選修課程之分,每門課程學生都可以自己選擇,“只要學生自己喜歡,所學的3-4個科目都可以是數(shù)學。”據(jù)Christine介紹,英國高中課程分得相對比較細致,以數(shù)學為例,分初等數(shù)學、高等數(shù)學等,“學生如果自認基礎好,可以直接從高等數(shù)學學起。”
雖然學習的科目不多,但學校對學生的要求很高,每門課程分為A、B、C、D、E五個級別,學生只有達到A、B、C這三個級別后才能繼續(xù)學習這門課程,否則就會被要求重修,如果重修還沒達到要求,就會被趕出學校,去低一個級別的學校。
上培訓班也參加課外活動
“英國的孩子也會去上培訓班嗎?”聽Christine說到成績問題時,一個老師忍不住插嘴。“Sure!”Christine笑了,她說,英國的孩子也會去上課外培訓班,但大多以語言課程為主,如法語、西班牙語,學這些外語并非為了升學,僅僅是因為他們喜歡去這些語言的地區(qū)度假,為了方便交流。
Christine說,開學初,每個學生手上都會拿到兩張不同的課表,具體的課程安排有點類似于國內(nèi)大學分單雙周排課的模式,單雙周的課程以“松緊結(jié)合”為原則,如果一周的課程安排得多,那么,下周的課程相對就會比較輕松。
每天上課的時間是從上午9:00-下午3:30,因為上學晚、放學早,有些英國的家長會在上學之前把孩子送去各種不同的俱樂部,如早餐俱樂部;放學后,孩子也會去參加一些社團活動,如足球、管弦樂、羽毛球等。
讓成績不好的學生有自信
目前,杭州有不少學生選擇高中畢業(yè)后去英國讀大學,英國大學到底想要什么樣的學生,這一問題除了學生家長關(guān)心外,源清中學的老師也同樣關(guān)心,在交流會上,有老師忍不住向christine拋出了這一問題。
“自信、有想法。”Christine的回答很簡單。在Christine的眼里,中國的孩子雖然讀書很勤奮,但自信心不足。她舉到一個例子,中國的學生哪怕成績再好,再有特長,也只會默默地藏著,不像英國的學生,哪怕是成績不好,只要有一特長,就會高調(diào)地向所有人宣布,“當然這可能跟文化差異有關(guān)。”
Christine建議中國學生主動“走”出去,平時在學習上,不妨多與同學討論,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英國大學更喜歡善于思考,能提出質(zhì)疑,并會與同學討論的學生,尤其是理科的學生。”這也是英國中學的課堂以小組討論的模式為主的原因之一。
此外,對于中國學生去英國留學都會去考的A-level課程考試,Christine說,英國的學生也未必每個人都去考,只有在申請的大學有這一需求時,學生才會選擇去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