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語文詩歌鑒賞匯編:九日和韓魏公

字號:

?
    出國留學網高考頻道在考試后及時公布各科高考試題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試卷專家點評, 請廣大考生家長關注。時光飛逝, 暑假過去了,新學期開始了,不管情愿與否, 無論準備與否, 我們已走進高三, 走近我們的夢!祝愿決戰(zhàn)2014高考的新高三學員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
    13.閱讀下面的宋詩,回答問題。(8分)
    九日和韓魏公①
    蘇洵
    晚歲登門最不才,蕭蕭華發(fā)映金罍②。
    不堪丞相延東閣,閑伴諸儒老曲臺③。
    佳節(jié)久從愁里過,壯心偶傍醉中來。
    暮歸沖雨寒無睡,自把新詩百遍開。
    [注]①九日,農歷 九月九日,即重陽節(jié);韓魏公,時為丞相。②金罍,泛指酒盞。③曲臺,指太常寺,掌禮樂郊廟社稷之事。
    (1)本詩主要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結合全詩簡要分析。(4分)
    【答案】(1)主要表達了作者壯志未酬的憂愁和苦悶。作者已頭發(fā)花白卻不得重用,佳節(jié)時愁苦嘆息,只能在酒醉中偶露雄心,因愁思而寒夜無眠,凡此種種,都表現(xiàn)了作者壯志未酬的憂愁和憤懣。(4分)
    【解析】本題考查“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能力層級為D(鑒賞評價)。首聯(lián)的“晚歲”指晚年,老年;“不才”是自謙的說法,“華發(fā)”“蕭蕭”與“金罍”相映照,不平之氣暗含其中。頷聯(lián)用“延東閣”的典故,寫自己官卑職微,難以有所作為。于是只好借酒澆愁,但卻深感“寒無意”,道盡了壯志未酬的幽憤之情。
    (2)“佳節(jié)久從愁里過,壯心偶傍醉中來”在對比手法的運用上有何妙處?請簡要賞析。(4分)
    【答案】(2)妙在用三層對比強化了詩人憂愁之深和潛藏于胸的壯志未絕。佳節(jié)時不喜反憂,壯心在現(xiàn)實中的落空與在醉酒豪言中的顯現(xiàn),“久”與“偶”在時間上一長一短:三層對比,層層遞進,準確地表達了作者的內心世界。(4分)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的能力,能力層級為D(鑒賞評價)。題目已經明確的“表達技巧”為“對比”,降低了試題難度。只需要指出有哪些對比,再分析其表達效果(情感、主題)即可。頸聯(lián)有三組對比:“佳”與“愁”,“久”與“偶”,“壯心”與“醉中”。其中,第三組對比稍難?;卮饡r可采用總分總的結構,先總說對比的作用,再舉例分析,最后總括。
    【賞析】
    乙巳是1065年(宋英宗治平二年)。這年重陽節(jié),蘇洵參加了韓琦家宴,席間韓琦賦詩,當晚蘇洵寫了這首和詩,半年后蘇洵就病逝了。
    時蘇洵已四十八歲,年近半百,故首聯(lián)說“晚歲登門”。詩人自稱“不才”,且冠以“最”字,并以自已的那“蕭蕭華發(fā)”同韓琦宴上的閃閃金罍(酒器)相映襯,表面自謙,實際充滿懷才不遇之感。
    頷聯(lián)又出句以“不堪”承“最不才”,以“延東閣”承“金罍”,表示對韓琦宴請的謝意,詩人自謙中也含著牢騷。漢武帝時公孫弘自舉賢良,數(shù)年而至宰相,“于是起客館,開東閣以延賢人?!痹娙思匆怨珜O弘喻韓琦好賢而言自己不配這種禮遇。下句回答了“不堪”的原因:官卑位低,不堪重用。
    頸聯(lián)“佳”和“愁”形成鮮明的對比,“久”字至少包括了他三十年的不得志,“偶傍”,說明他平時已經很少有雄心壯志;“醉中”,說明未醉時已清醒感到壯志難酬。
    尾聯(lián)使蘇洵更感到自己“閑伴諸儒”的窮窘;韓琦志滿意得之余的淡淡閑愁,更激起了蘇洵壯志不酬的深沉哀怨。這就是他越讀韓琦新詩就越發(fā)難以入睡的原因。暮、雨、寒三字為全詩烘托出一種昏暗、凄冷的氣氛,而“寒無睡”,“百遍開”更活畫出這位“蕭蕭華發(fā)”的老人輾轉反側、夜不能寐的神情。
      2014湖北語文文學類閱讀匯總
      2014海南語文文學類閱讀匯總
    ? ? ? ??2014高考語文文言實詞復習匯總
    ?  相關鏈接:??
    2013江蘇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
      
    2013浙江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
      2013北京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
      2013遼寧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
      2013福建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
      2013廣西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
      2013四川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
    

    
高考語文復習資料 高考數(shù)學復習資料 高考英語復習資料 高考文綜復習資料 高考理綜復習資料
高考語文模擬試題 高考數(shù)學模擬試題 高考英語模擬試題 高考文綜模擬試題 高考理綜模擬試題
高中學習方法 高考復習方法 高考狀元學習方法 高考飲食攻略 高考勵志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