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高考招生改革方案四大亮點由出國留學網(wǎng)高考頻道為您搜集整理,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12月7日,教育部結合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關于高考改革的相關提議,宣布已制定完成有關高考招生改革的總體方案,即將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此次方案中有許多亮點,本報選取其中四個予以盤點和解讀。
亮點1外語不再作為統(tǒng)考科目
在此次的高考改革方案中,爭議最大、討論最多的莫過于“外語科目實行社會化一年多考”政策了。實行社會化考試之后,外語考試將不再在統(tǒng)一高考時舉行,由學生自主選擇考試時間和次數(shù),增加學生的選擇權,并使外語考試、成績表達和使用更加趨于科學、合理。也就是說,外語每年可以考兩次,高中階段最多可以考六次,選取最高值作為最終分數(shù)。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國人過度重視英語教育,幾代人花費過多精力,造成極大浪費。他認為,當前中國英語教育的問題是把英語當做知識教學,而不是作為一種語言,這違背了語言本身具有的規(guī)律,“從語言學的角度來講,其是一種語言能力獲取,而并不是知識的教授”。
圍繞著外語社會化考試這一主題,各地也在醞釀出臺一些細則。以北京地區(qū)為例,計劃從2016年起,英語實行社會化考試,同時將英語的分值由150分降至100分。
亮點2文理科目不再分開考試
12月7日,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表示,教育部制定的考試招生總體方案中,改革統(tǒng)一高考的重要基礎就是統(tǒng)籌高考和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各自的功能定位,在建立健全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制度的基礎上,減少高考科目,探索不分文理科設置考試科目。
對于文理不分科制度,外界普遍表示歡迎態(tài)度,認為此舉意在減輕學生負擔,促進學生素質綜合發(fā)展。“取消分科并不等于所有課程都要學,而是學生根據(jù)自身興趣愛好選擇側重文科或者理科的課程,它的前提是高中能開齊開足各種選修課和實行學分制度。”教育部課程改革專家組核心成員、華中師范大學教授郭元祥進一步解釋。
北京商報記者調查得知,圍繞著“高考文理不分科”制度,一些自主命題的省份已經(jīng)先行一步,例如山東省2014年將探索“3+綜合”模式。而今年10月北京公布的《2014-2016年高考高招框架方案(征求意見稿)》中則暫無不分科計劃,意見稿指出,在接下來幾年,北京高考仍將延續(xù)現(xiàn)有的文理分科考試方式。
高考政策 | 高考改革 | 自主招生 | 異地高考 | 招生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