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時事政治:悲觀者認為腐敗以滲透到各領域

字號:


    某一年高中的夏天我去海邊度假,讀了一本書。名字我已記不太清,只記得大致內容是講中國和印度為爭奪世界霸主地位如何如何競爭。很快我就讀完了這本書,我真的很好奇,這場競賽誰會是最后的勝利者,中國,還是印度?那時的印象中,印度更加民主,而思想自由在中國則遭到種種限制。因此,我預測印度會走在中國的前面。
    當然,那時我對亞洲的認知實在有限。僅憑一本書,就斷定多黨制民主更勝一籌。這種思想隨時間的流逝更加根深蒂固。關于印度的新聞也經常見諸于西方媒體,譬如印度計算機工程師取得了如何如何的成就,印度在核能領域取得了怎樣的進步等等。而關于中國的報道則少之甚少。即便有,也是以“廉價勞動力國家”這樣的形象出現(xiàn)。那時,中國還沒有土耳其記者,而網絡也剛剛起步,全世界正準備迎接印度民主的崛起。
    然而,事實恰好相反。中國在以醫(yī)療、教育為首的各個領域對印度發(fā)起“追擊”。其背后有一個神奇的力量,這個力量的名字叫“改革”。通過改革,中國把印度遠遠拋在了后面。而并未抓住這一神奇力量的印度,依然有千百萬民眾在肆虐的病疫和醫(yī)療教育等基本問題上苦苦掙扎。
    如今,任何一個初來乍到的外國人,從踏出機場的那一刻就掩飾不住地驚奇和贊嘆。盡管無數(shù)次的聽說近三十年來中國經濟如何如何發(fā)展,然而在大多數(shù)外國人的腦海中,一群中國人騎著自行車的畫面已被定格,直到他們走出機場,看到先進的高速公路上如流的現(xiàn)代化交通工具。很多人都會問:中國是如何做到的?
    答案仍然是改革。中國就是在1978年三中全會以后開始發(fā)生變化。改革三十年,訴說的正是中國崛起的輝煌故事。讓中國三十年中取得巨大成就的神奇力量---改革,足以向驚訝不已的外國游客說明一切。
    然而另一方面,就在迎接外國游客的北京國際機場現(xiàn)代化高速公路和公路上奔跑的汽車證明中國崛起的同時,一些4-5層高的破舊樓房則暴露著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事實上,現(xiàn)代化大樓和破舊建筑,恰如其分地代表了變革中的中國現(xiàn)狀。在中國心臟北京,要推翻重建的樓房還有很多。這些樓房同時也代表著中國面臨的深刻社會和經濟問題。
    也正是由于這些問題,國外對于中國的悲觀評價也越來越多。悲觀主義者們認為,中國的社會經濟問題已觸及底線,依靠投資和出口的經濟模式開始失效;人口老齡化,收入差距加大;金融系統(tǒng)缺乏活力,腐敗已滲透到各個層次。
    悲觀預測是永無休止的。盡管一次次的判斷錯誤,但號稱中國“很快就會崩潰”的人仍不厭其煩地重復著自己的觀點,眼巴巴地盼著預言變成現(xiàn)實。
    遺憾的是,大放厥詞的悲觀者們在推銷自己的觀點上相當成功?;蛟S正是因為這樣,國外媒體和金融界時常發(fā)出的質疑不是“中國是否會發(fā)生危機”,而是“中國何時發(fā)生危機”。
    必須承認的是,上述種種問題都足以導致危機。但是,真正深入這些問題后,我要說,中國不是一葉扁舟在大洋上失去方向,而是一艘巨輪正沿著改革之路堅定前行。
    三十年來,中國確實遭遇了數(shù)不清的大風大浪,但它的航線一次都沒有偏離。這個航線就是改革。
    所有問題解決的道路只有一條,那就是改革。從這方面來說,中國無疑正處在一個關鍵的轉折點。因此,本周末即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更加顯得意義重大。
    盡管會議的具體內容還不得而知,但全世界的商人,企業(yè)領袖,學者,外交官以及記者們都對這次會議充滿無盡猜想。
    在這里,我必須特別強調,外界對此次會議的重視讓我震撼。我還清楚地記得六年前,包括投資商和證券家在內,外界連對中共中央委員會會議最基本的認識都沒有。去年的十八大,由于領導班子改選才引起較多注意,但更多的是被視為中國內部的“政治舉動”。
    而如今,國外的經濟頻道每天都對中國的三中全會將給世界市場帶來怎樣的影響發(fā)表辯論。一個美國主持人說了這樣一句話,“商業(yè)界應該對‘全會’有怎樣的期待?”
    在一個歐洲的金融論壇上,一位投資家問道:“‘全會’是否會對美元產生影響?”就連對這種“政治活動”從未表示過直接關注的土耳其也動了心。早間證券節(jié)目的一個主持人拋出了這樣的提問:“全會上會討論哪些問題?中國都有哪些改革措施?”
    主持人甚至沒有對“全會”這個詞做任何闡釋,繼續(xù)問道:“今年的三中全會,是否能與1978年的三中全會創(chuàng)造同等奇跡?”
    無法掩飾內心訝異的我對自己說:“這么多年,中國的崛起被忽略,被小覷,甚至被抵觸。然而,今天全世界對于‘全會’的關注說明被忽視的時代已經過去。世界,正在對中國熱情的說‘歡迎你’”。
    全球的經濟,金融和媒體等各個領域都在聚焦“全會”。而且期待非常之高。關于在“全會”的指引下,未來中國將有哪些改革措施,有著種種猜測。但外界認為,即便三中全會上不會做出什么實質性的決策,也必定會有對中國未來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的舉動。
    比如,金融改革。事實上,貨幣市場已經開始采取措施獲取更多活力。今后,利息由市場調控的步伐也將加快。對于資本運作的限制也會放開。在這方面,時間安排和量的掌握非常重要。因為利息的自由化曾經在挪威,阿根廷,芬蘭,瑞典和泰國等國引起銀行業(yè)危機。因此,在銀行業(yè),競爭會提高貨幣流通的效率。但是時間安排和量的掌控至關重要。
    另外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財政改革。地方政府負債增加。地方債務已經岌岌可危。與此同時,地方政府融資難又造成土地等很多重大社會問題。被融資搞得焦頭爛額的地方政府出售土地又對房價上漲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因此,全會上很可能會做出一些決議,為地方政府債券融資以及增加稅收指明方向。這些決議中有可能包括增收房地產稅等。但是這些決議同時又會帶來財政資源的浪費等問題。因此,財政改革還應該包括懲治腐敗,增加財政透明等舉策。
    第三個重要問題則是與城市化相關的改革。農村到城市的人口流動仍在繼續(xù),而且每年都會有上百萬人從農村涌入城市。因此,以戶口問題和社會安全問題為首的社會各個領域都需要相應的改革。這對于以消費為支撐的經濟來說至關重要。倘若地方政府領域的改革不開展,那么城市化改革就有可能難上加難。
    不過依我看,改革的重點還在國有企業(yè)。不進行國有企業(yè)重構,就不可能實現(xiàn)第二次改革開放。因為,構成中國經濟骨架的龐大國有企業(yè)把控著最具經濟效益的領域。
    換句話說,如果我們把中國國土比喻成經濟版圖,那么中國的三條主要河流域以及三角洲地帶都要劃歸強大的國有企業(yè)。這些企業(yè)耕種著最富饒的土地,而農民只能在剩余的土地上為生存而斗爭。
    也就是說,這些強大的企業(yè),因壟斷地位而具有排它性,把以私有產業(yè)為主的其它玩家排除在這片富饒的土地之外。他們就是通過這種方式來維持生存。因此,被視為改革最大障礙的利益集團的首位,仍是國有企業(yè)。
    也就是說,即使土地,社會安全和金融等領域的改革能夠實施;倘若不觸及強大的國有企業(yè),經濟版圖最富饒的土地上仍然存在利益集團的壟斷,那么土地將不再有產出,即使有也會分布不均,最后會在腐敗的蠶食下消失殆盡。
    公務員推薦:
    十八屆三中全會內容
    2013國內時事熱點匯總
    2013國際時事熱點匯總
    
公務員時事政治 半月談時評 公務員考試網 公務員報考指南 歷年考試真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