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名著看的是種內(nèi)在的精華,如果你深入了這本書里面,其實會發(fā)覺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東西在里面。閱讀是種精神的享受,是靈魂的升華。對于名著尤其如此,希望大家多學(xué)習(xí),多多閱讀名著,對自己提高修養(yǎng)都很有幫助!
《菜根譚》原是明代洪應(yīng)明的一本語錄體作品,在中華文化圈內(nèi)廣泛流傳。正所謂“咬得菜根,百事可做”,它在修身、處事等方面提出的準(zhǔn)則,影響了一代又一代龍的傳人。夜深人寂,孤燈凝聽雨打芭蕉滴梧桐,古典優(yōu)雅古箏流水行云入耳聲聲,吾獨無眠,孑然于點點思緒,一杯清茶解憂愁,書香陣陣沁心扉。靜靜讀著《菜根譚》,以一顆心靈來品味"性定菜根香"
《菜根譚》是融儒、道、釋意蘊(yùn)于一體之智慧結(jié)晶,人生奧秘和終極情懷躍然于書中,條語言字?jǐn)?shù)不多,但卻融入了人生最深的感悟。讀著細(xì)細(xì)回味,竟如潤水溪流于口,那種滋味實是清涼之極。
全書由原文、譯文、評點三項組成的條目一共360個,上至治國、平天下,下至修身、治家,人世中的大道無所不包。政治家可以從其中找到經(jīng)邦治國的謀略的比如“居軒冕之中,不可無山林氣味;處林泉之下,須要懷廊廟經(jīng)綸。”“議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自居事中,當(dāng)忘利害之慮。”商人可以找到機(jī)智,一種進(jìn)退的機(jī)智,一種以仁取勝的機(jī)智;僧侶則會發(fā)現(xiàn)博大和寬柔,而我喜歡《菜根譚》,更多的是喜歡作者的思辨和處世哲學(xué)。
比如,“子生而母危,鏹積而盜窺,何喜非憂也?貧可以節(jié)用,病可以保身,何憂非喜也?”有了這樣的辨證,就有了柔度,在生活中才會適可而止,才不至于被逆境擊得粉碎。“自老視少,可以消奔馳角逐之心,自瘁視榮,可以絕紛華靡麗之念。”用這樣透視的眼光去看人生歷史,人才不至于輕得像一顆纖塵,隨世風(fēng)飛揚(yáng),而是始終保持一顆冷靜的心。至于處治世宜方、處亂世宜圓,這種富有變通的處世哲學(xué)在書中無處不在。
那么,對待世態(tài)炎涼呢?作者這樣告訴我們,“我貴而人奉之,奉此峨冠大帶也;我賤而人侮之,侮此布衣草履也。然則原非奉我,我胡為喜?原非侮我,我胡為怒?”讓立體“我”與世俗給予我們的外物絕然分開去對待榮辱,這不失為一種絕大的智慧。如果為官的都能這般認(rèn)為,就不會被那些別有用心的吹捧者所迷惑,從而做出親小人而遠(yuǎn)君子的蠢事來。而作者不憚以最壞的惡意度小人,以最小的信任寄于世情,以保持寵辱不驚的心態(tài),這也是一種智慧。
對于天上掉的餡餅,《菜根譚》則說,“非分之福,無故之獲,非造物之釣餌,即人世之機(jī)阱。此處著眼不高,鮮不墮彼術(shù)中矣。”假如為官者都能深悟此道,就不會一時糊涂,結(jié)果作繭自縛,相反,倒可以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從而安然度日。
面對權(quán)貴呢?他是這樣說的,“趨炎附勢之禍,甚慘亦甚速;棲恬守逸之味,最淡亦最長。”何謂真君子?他告訴我們,
“君子處患難而不憂,當(dāng)宴游而惕慮,遇權(quán)豪而不懼,對煢獨而驚心。”還有書中無處不在的博大、淡泊、寬容、善良,無處不有的謀略和智慧,所有這一切,讓讀者覺得自己豈止是在讀書,而是與一位智者交談,與一位畏友交流,心中的疑慮消失了,留下的都是那份沉甸甸的還帶著暖意的警策。
這就是《菜根譚》,好書《菜根譚》,她淡雅的眉目下藏著的卻是一雙透視人世的慧眼。
讀后感欄目精心推薦:
讀后感范文匯總
讀后感大全匯總
中外名著讀后感匯總
四大名著讀后感匯總
讀后感小編精心推薦
100字 | 200字 | 300字 | 400字 | 500字 | 600字 | 800字 | 1000字 | 1200字 | 1500字
讀后感小編精心推薦
100字 | 200字 | 300字 | 400字 | 500字 | 600字 | 800字 | 1000字 | 1200字 | 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