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留學 如何順利的完成留學初期的過渡

字號:


    首先,來看一個故事,該如何適應,如何順利的完成過渡時期呢?以下的故事,是我送出去的學生講給我的:
    1、第一天上課,早點去找教室
    從小到大,開學前學生們就分好班級,然后班主任分好座位……班主任是固定的,教室是固定的,座位也是固定的。到了美國情況完全不同,美國的高中實行學分制,課程分必修課和選修課,因此學生開學后,根據各自的課程計劃,走進不同的教室,找到不同的老師。在中國,是學生坐在教室里等老師;在美國,是老師等學生。因此,每年開學,總有學生背著書包匆匆找教室的情景,特別是剛來美國讀書的外國學生,如果沒有學長帶領,很難在第一天找到教室。
    2、不要打破學校的校規(guī)
    在國內上學,學校里都會有《小學生守則》、《中學生守則》,但是這些,一般都是擺設,學生們不會去注意到,也根本不會記得守則里面講些什么內容。但是在美國的高中里面,在到學校之初,學校就會給學生一份詳細的正式文件,需要詳細閱讀,并且簽字確認。這個入學守則,與國內的不同,它從衣著、學校和社會的誠實、正直、性騷擾和其他非法騷擾、武器、酒精、煙草和藥品、出課、逃學、機動車等各個涉及學習生活的細節(jié)做了規(guī)定。并且必須嚴格遵守。
    舉個例子,“必須吃早餐”也是守則之一,有個學生,剛到校時,就因為沒吃早餐而受到處罰。我么你都知道,一日三餐早餐很重要,但這終究是個人的事情,中國家長和學生肯定不會想到學校會強制這一行為。美國人強調身體素質,并且認為你的身體素質不好,不健康,關系到學校教學理念的落實。
    3、無處不是課堂
    在國內上學,學生們大多是端坐于教室,聽老師講課,并不停的做著筆記。而在美國的課堂,博物館,圖書館,甚至學校草坪,湖邊,都可以成為老師的課堂。就曾聽聞我的學生給我講,他們的一堂化學課,老師在學校湖邊,全副武裝的穿著防爆服,給大家進行爆破試驗。
    4、寄宿家庭,是你在異國他鄉(xiāng)的第二個家
    很多剛到的同學們,會因不適應,或者是語言的原因,不愿意多的和寄宿家庭的爸爸媽媽甚至同齡的伙伴交流溝通,只是吃完飯,就回自己的房間做作業(yè)。
    在這里,我要給大家的建議是,寄宿家庭的爸爸媽媽,提供給同學們住宿,吃穿,并像自己的孩子一樣照顧同學們。他們也傾注自己的精力和關心。所以,同學們,飯后茶余,幫助他們收拾下屋子,做些適當的家務活,聊聊美國人常聊的話題。慢慢的,你會覺得自己真的變成的了家庭的一部分的。只有付出,才會有收獲。
    5、參加社團,和美國同學交朋友  
    

    很多家長找到我時,都會問我,孩子小小年紀一個人到國外讀書,最難的是什么?心理關。有的男孩到了一年都適應不了,一直哭,說想媽媽。我的經驗是,選擇國外高中,至少得有5個中國學生。剛到美國,你會有各種不如意,甚至有外國學生來“欺負”你——跟他們熟悉后,你會發(fā)現,他們惡作劇,是想親近你。但起初,你不會這樣認為,有人就因為受不了同學“欺負”,中斷學業(yè),回國。我感覺,如果身邊有5、6個中國學生,至少你心理上會有支撐,能幫助你度過最初的低潮期。 如何和美國同學交朋友?社團是個好機會。美國中學的社團文化濃郁,放學后,同學就進入各自的社團。例如我的學生報了籃球社,此后許多美國朋友都是由此獲得。具體來說,許多社團是體育類的,涉及冰球、橄欖球、籃球等。美國中學的體育文化盛行,放學后健身房永遠是最火爆的,大家都在搶機器,拼命鍛煉!起初,中國學生想去鍛煉,看到別人的肌肉,真有些不好意思。在美國,身體好,似乎是和學習好同等重要的,這點在大學申請時也有明顯體現。所以,參加體育社團,鍛煉身體,結交朋友,不失為融入美國校園的好機會。
    嗯,看了這個故事,可能家長們會有所啟發(fā),只盯著各種排名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送孩子去留學,去美國讀書,更多的,我們是去感受不同的文化氛圍,是去接觸,學習一個不同的環(huán)境和溝通模式。這些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