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對一本著作的一個總結(jié)及心得體會,一篇好的讀后感能讓讓一個讀者對未知的著作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得到最重要的內(nèi)容和一覽著作的好奇心,同時,讀后感也是表達個人對作品的理解能力,感性思維和理性思維融合在一起,悲傷和幸福的文字產(chǎn)生更加激烈的碰撞,讀后感思想和文學(xué)在對著作進行一個美好的文化傳達的同時,也表達著個人內(nèi)心的呼吁。歡迎參考出國留學(xué)網(wǎng)讀后感范文。
《世說新語》是南北朝劉義慶主編的志人小說,分為36門,如《德行》、《言語》、《政事》等。此中,我感覺最富有哲理性的是記錄晉人談話的《言語》。那一句句發(fā)言遣詞,無不畢肖聲口,寥寥數(shù)語,卻能陳說出一個個發(fā)人尋思的道理。
從《世說新語•任誕卷》中的一個故事說起。
阮籍在母親去世后不久的服喪期間,出席了司馬昭(晉文王)的宴會,在席上吃肉喝酒。
司隸校尉陳郡何曾(后來位至丞相、太保、郎陵公)就像司馬昭提議:鑒于阮籍違反以孝治天下的國策,應(yīng)該流放,以正風(fēng)教。
還好司馬昭一向是比較欣賞阮籍的,就庇護了阮籍。
自漢武帝獨尊儒術(shù)以后,儒家所提倡的道德標準漸漸成了社會上的共識。
每每在孝禮上,孝子賢孫們“哭”的“表演”,古代還有所謂的守孝制度。其實這些孝子們真心怎么想的,誰也不知道,誰也不會真正去探究。重要的是大家得按社會上約定俗成的道德形式去做。
只要在喪禮上、在守孝期“哀毀骨立”,那么大體可以博得個“孝子”的美名。
看了二十四史很多名人的傳記,很多名君、功臣、良將為父母“親償湯藥”、“親自侍奉”。其實,這些事照顧人的事,一個丫環(huán)足矣,這些君主、大臣、將軍,多少軍國大事等著他們?nèi)マk,是否有些不分輕重?如果說親自照顧父母,還可以在心理上使父母得到極大快慰的話,那么“哀毀骨立”就幾乎是純屬作秀了。
像二十四孝中,大多極感動人,但有些就屬于作秀。這里我跑題先對二十四孝吐吐槽。
ⅰ如上幾段所述,漢文帝“親償湯藥”是一例。
ⅱ董永“賣身葬父”也是一例。
不得不說,儒家“慎終追遠”的態(tài)度,對“孝禮”的偏執(zhí),助長了古代厚葬的風(fēng)氣。
以我的世界觀,淺一點說:身體不過一“臭皮囊”而已,死了一把火燒了,讓那骨灰隨風(fēng)而逝就好。
再深一點說:“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莊子》”,“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肇論》”,道家的莊子和三論宗的僧肇都持相近的觀點。這一世的生命終結(jié)了,沒有必要悲哀。失去的是“我”,卻重回自然的懷抱,與天地同壽,日月同光。何哀之有?
戰(zhàn)國時的顯學(xué)中,墨家也是極力反對厚葬的,也是一處比儒家開明的地方。
ⅲ有一例情況更為惡劣,東漢丁蘭“刻木事親”的典故。
丁蘭幼年父母雙亡,于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門前一定稟告,回家后一定面見,從不懈怠。久之,其妻對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針刺木像的手指。丁蘭便將其妻休棄。
這則故事透露出三個問題:一、丁蘭是個精神病的重癥患者,大概是嚴重的妄想癥,有沒有到精神分裂的程度我就不清楚了。二、丁蘭不尊重女性。三、儒家倫理,有時確實如五四以后所批判的那樣,是人吃人的制度。
用今天的觀點來看,丁蘭這廝豈止不能作為萬民敬仰的典型,簡直就是反面教材。
ⅳ東漢末年吳郡陸績“懷橘遺親”也是極大的反面教材。這位三國名人陸遜的同族,犯了偷竊之罪,倒是上了二十四孝。這豈不是只要“孝”字當(dāng)頭,就可以去偷、去搶了。
ⅴ王祥(‘舊時王謝堂前燕’中的瑯琊王氏一族,官至西晉太尉、太保,其弟是東晉名人王導(dǎo)、王敦的先祖)“臥冰求鯉”的故事,也是非常極端的。這種極端事例根本不具有代表性和可效仿性。
ⅵ吳猛“恣蚊飽血”,孝固然孝矣,可這種行為不得不說是一種傻十三行為。
ⅶ庾黔婁“嘗糞憂心”,這個不說也罷。
ⅷ雖然從黃庭堅的詩、詞來看,是個大大的性情中人,但其“洗滌溺器”的行為本身我也是不認同的。
歸根結(jié)蒂,我的人生觀認為:子孫們好好地活下去,多散布祖、父輩的基因,活得精彩,活出生命的意義來,更貼近“孝”的實質(zhì)。
不需要做很多極端的事,順其自然地在任何地方過好每一天,每一刻,就是“孝”。人生之極致,唯“隨緣”而已。
所以,回到開頭提到了阮籍照常吃肉喝酒的行為,不僅不是“不孝”,而正是“孝”。
同見《世說新語•任誕卷》:阮籍為母親出殯時,阮籍蒸了一頭豬,喝了二斗酒,在訣別時只說了一句:“窮矣”(大約可翻譯為“完了”之意),然后就口吐鮮血,暈了過去,很久才醒過來。
真正至情至性之人,大體如此。
反觀何曾之流,言必稱“忠、孝”,卻是靠著擁護司馬氏、背棄舊主曹氏而一步一步往上爬。
當(dāng)然,從魏、晉的時代大背景來看,是世家門閥抬頭的時期。
世家領(lǐng)袖河內(nèi)司馬氏的皇位,不僅憑借了司馬懿(晉宣王)、司馬師(晉景王)、司馬昭、司馬炎(晉武帝)三世四代君主的武勛,更是通過將更多的政治、經(jīng)濟特權(quán)送給天下大大小小的世家門閥而換來的。
而像陳郡何氏、滎陽鄭氏、瑯琊王氏等世家門閥也是通過擁立新的王朝,來換得更多的世俗權(quán)勢。
司馬昭向阮籍拋出橄欖枝,向他提親,屢次容忍他的無禮舉動,也是因為陳留阮氏也是世家門閥的一份子。換成個寒門出身的,估計早死了幾回了。
這是整個社會的契約關(guān)系,不能簡單地用“忠、孝”等道德觀念來評判。
所以話說回來,阮籍之流,不能說真正的不孝,而是他不符合儒家所定的“孝禮”的標準,所以“不孝”。
仍是《世說新語•任誕卷》:劉伶?zhèn)€性放達,經(jīng)常醉酒,有時醉后在屋中脫衣裸形。人們因此譏諷劉伶。劉伶卻說:“我以天地為房子,以屋室為衣褲,你們?yōu)槭裁匆@進我的褲襠里來?”
不僅在晉代,在21世紀的第11年,這種行為要放在中國,還是會被抨擊,說成神經(jīng)病也不為怪。
但是,有病的人真的是劉伶嗎?
是不是只有所謂“正常人”的世界觀才是正確的世界觀?一般的回答是“是”。
人類有排他性,會排斥和自己不一樣的人或事。將精神病人的世界觀歸類于“變態(tài)”或是“病態(tài)”,是不是具有真正的合理性?
其實,都不過是用大多數(shù)人的標準去衡量所有人而已。不過是多數(shù)人壓迫少數(shù)人的一個方面。
劉伶醉酒裸身這種驚世駭俗的行為,不過是老子、莊子重自然、齊物我、反璞歸真思想的一個實踐而已。
希臘古典時代的美學(xué)觀點認為:人體是大自然里最美的事物,是人類用以顯示自己的自信與自豪的最好載體。因此,當(dāng)時的希臘人不僅在體育活動中和節(jié)日慶典中實行裸體,而且用各種藝術(shù)形式來表現(xiàn)和贊美人類的裸體。
這種觀念和實踐一直延續(xù)到古典時代終結(jié)以前(西羅馬帝國淪陷以前)。然后基督教在歐洲興起,從中世紀到19世紀,這種崇尚自然的觀念受禁欲主義所壓抑。
20世紀初,人們開始向往和呼吁重返人類的自然狀態(tài),這便是“天體運動”。
不是劉伶太前衛(wèi)了,而是多數(shù)的所謂“正常人”思想陳腐。心中有淫邪欲者,才不敢坦誠相見。當(dāng)裸體被視為猥褻,性行為被視為淫邪之時,人性遭受壓抑,欲念隨著壓抑而更加熾烈。
阮籍、稽康、劉伶等人,剝下了禮教的外衣,卻展現(xiàn)了至真至誠的真性。
還是《世說新語•任誕卷》中的兩則事例:
阮籍之嫂回娘家,阮籍與之相見并送別。這不符合儒家禮制。有人因此譏諷阮籍。阮籍卻說:“禮豈為我輩設(shè)也?”
鄰居家有個美貌少婦,賣酒為業(yè)。阮籍去買酒喝,喝醉了就睡在美貌少婦的旁邊。那少婦之夫開始懷疑有JQ,偷偷觀察,才確定沒事。
觀這兩例,唯阮籍的坦蕩蕩的君子之風(fēng),才能留下此流傳千古的風(fēng)流傳說。
金庸筆下的令狐沖,就得了阮籍的神髓,應(yīng)該是從這兩個例子中得到的啟發(fā)。
令狐沖有四點類似阮籍。一好酒;二重情;三坦蕩;四不慕人間財富、權(quán)勢。
世稱阮籍為阮步兵,《世說新語•任誕卷》中記載:阮籍之所以主動請求任步兵校尉之職,只是因為步兵校尉的廚房中有存酒數(shù)百斛而已。純粹把官職當(dāng)成人間游戲而已,歸根結(jié)蒂仍然是一位隱士。
不但令狐沖,曹雪芹筆下的賈寶玉,也是阮籍之類的人物。甚至曹雪芹本人,號“夢阮”,應(yīng)是以阮籍自比。
大凡阮籍、嵇康、劉伶、曹雪芹之流的人物,對俗人的功名利祿心(說好聽點,即上進心)不屑一顧,追求地只是精神的超越與自由。
所以,有很多人認為,阮籍、嵇康不積極為官,是因為對司馬氏政權(quán)不滿,我卻持不同看法。
因為以阮籍、嵇康的自身個性與精神追求來說,做官根本就是一件無多大意義之事,與曹氏、司馬氏無干。任何一個朝代,都有這種隱士之流,雖然這從來不是社會中知識精英的主流。
說了這么多,大約道完了我對阮籍的傾慕之情。但是阮籍之流,可以敬仰,卻難以效仿。
首先是因為阮籍不是俗人,而我們一般人很難免俗。
《世說新語•任誕卷》中記載:
阮籍之母喪禮上,河?xùn)|裴楷(世家名士、八裴之一、時人稱之為玉人)前往吊唁。
阮籍喝醉了,散發(fā)坐床、箕踞不哭。倒是裴楷開始哭吊。
有人就問裴楷:“從來吊唁,都是主人先哭,客人再依禮而哭。既然阮籍不哭,你又何必要哭?”
裴楷則回答:“阮籍是方外之人,所以可以不遵守禮制。我輩俗人,所以必須依禮約束自己。”
時人都認為裴楷說得很有道理。
阮籍放浪不覊,是有他的條件和資本。其父阮瑀是“建安七子”之一,漢魏的文壇領(lǐng)袖。陳留阮氏在魏晉雖然不是頂級的門閥,卻也至少是次一流的世家大族,魏晉乃至南北朝,多人被列傳于正史之中。
其他類似阮籍的人,大多境遇不好。嵇康以傲喪命。曹雪芹潦倒半生,最終落寞而死。
唐代王勃在《滕王閣序》中就寫過“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而今昌明盛世,怎么能夠效仿阮籍的種種行為呢?阮籍之行,在晉代,可謂是風(fēng)流。若發(fā)生在今朝,很有可能會被請去看心理醫(yī)生。
寫這篇時思想比較跳躍,結(jié)果出來后非常零亂,大家姑且當(dāng)作是我的癡言囈語吧。
相關(guān)推薦: 讀后感(匯總)
相關(guān)推薦: 讀后感大全(匯總)
相關(guān)推薦: 讀后感400字(匯總)
相關(guān)推薦: 讀后感800字(匯總)
小編精心推薦
讀后感范文 | 讀后感怎么寫 | 讀后感作文 | 四大名著讀后感 | 中外名著讀后感
小編精心推薦
讀后感范文 | 讀后感怎么寫 | 讀后感作文 | 四大名著讀后感 | 中外名著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