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堡大學簡介

字號:


    在海德堡,大學就是城市,城市即是大學,所以長久以來它又被冠以大學城的稱號。海德堡大學的許多科系都很有名,它成就了費爾巴哈、黑格爾等一大批世界知名的哲學家,被譽為世界哲學家的搖籃。性質(zhì):公立,綜合性大學
    位置:德國,巴登-符騰堡州,海德堡市
    成立時間:1386年
    組成機構(gòu):18個學院和5個直屬科研和教學機構(gòu),1所法醫(yī)學院,1所預科學院
    校訓:服膺真理、正義及人文精神
    歷史回眸
    在海德堡,大學就是城市,城市即是大學;它的14萬人口中,有10萬人是來自各國的學生和為大學服務的人員。站在街上四望,看到的全是年輕人的面孔,難怪海德堡被贊為“永遠年輕,永遠美麗”!
    一個城市就是一所校園
    成立于1386年的海德堡大學是德國最古老的大學,也是德意志神圣羅馬帝國繼布拉格和維也納之后開設的第三所大學。
    海德堡大學真正的名字是魯布萊希特·卡爾大學,是為了紀念兩位與海德堡大學淵源極深的名人。前者魯普萊希特作為600年前海德堡大學的創(chuàng)始人早已名垂校史,后者巴登的卡爾大公于19世紀初,在海德堡大學的財政瀕于崩潰之際,傾力相助,并為大學重金禮聘名師泰斗,使海德堡大學得以重振旗鼓。
    1386年,當一場宗教紛爭促進了海德堡大學的創(chuàng)建時,創(chuàng)建人萊茵侯爵魯普萊希特一世并沒有意識到,這件出于宗教目的的行為將是一個怎樣的豐功。如同海德堡的歷史一樣,大學在以后的發(fā)展中也是飽經(jīng)憂患,幸好每個轉(zhuǎn)折期都有熱愛知識的大公或伯爵站出來助它一臂之力,卡爾大公爵、17世紀威爾欣姆大諸侯等等,都是海德堡大學歷史上的功臣,而大學也從當年的神學、醫(yī)學、法學和文學四分科擴展到了今天宏大的建制。
    17世紀的政治危機,特別是“三十年戰(zhàn)爭”(1618~1648年)和普法爾茨的繼位戰(zhàn)爭(1688~1697年),曾使學校兩次停辦,瀕于破產(chǎn)。信奉天主教的維爾斯巴赫家族在17世紀末對普法爾茨政權的接管和18世紀耶穌會對大學的干預,阻礙了新思想的發(fā)展。直到1803年,由于卡爾·腓特烈大公爵重建海德堡大學的決定,這座德國最古老的高等學府才得以從破產(chǎn)的危機中得到拯救,成為巴登州的州立大學。此后,它逐漸恢復從前的學風。
    浪漫精神的凝聚
    600年的時光中,一代代的學生來了又走了,舊日輝煌卻映照在內(nèi)卡河里清晰如昨:詩人艾欣道夫最愛在老橋邊的酒館里喝酒吟詩,認為海德堡本身就是浪漫精神的凝聚,由此寫下了關于海德堡最為膾炙人口的詩歌;舒曼1825年步行至此,在這里找到了音樂靈感,奠定了以后的藝術道路;布倫塔諾和愛爾尼姆在此收集德國民歌,推崇民間傳統(tǒng)和文化,由此掀開了19世紀德國浪漫主義的序幕;德國現(xiàn)代社會學的奠基人韋伯在此攻讀法律,之后又在大學的經(jīng)濟系任教,著名的“韋伯圈”就是在內(nèi)卡河邊的韋伯舊居里飲酒暢談的。
    除此之外,黑格爾、迦達默爾曾任教于此;歌德在這里愛上了瑪麗安娜,并寫下了《西東詩篇》,又從此地去了魏瑪;荷爾德林3次來此造訪,雅斯貝斯在這里任教23年。到1979年已有7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從這里走出……
    大學生監(jiān)獄
    海德堡大學里有一座著名的、也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學生監(jiān)獄,是專門用來處罰犯了過失的學生。凡是有酗酒鬧事、打架斗毆等行為的學生,都將被罰坐兩天到四星期的監(jiān)獄。海德堡大學在1712年設立了這個學生監(jiān)獄。其中最有意思的是,警察不許進入這個監(jiān)獄,學生們在坐監(jiān)獄期間,百無聊賴,于是就把坐牢的日期、原因、牢騷、不滿、感想等寫在或畫在墻面上。很快這個所謂的監(jiān)獄就成了學生樂園。很多學生還想方設法故意違反校規(guī),爭取到這里來被“關押”。
    墻上涂著“嘿,我因頑皮而進了監(jiān)獄!”等天真直率的語言,令人看了捧腹大笑。三樓才是真正的監(jiān)獄,不過也就四間監(jiān)房和一間廁所。每間監(jiān)房內(nèi)放置著一張鐵床,還有一張桌子和一個板凳。監(jiān)房四面的墻上和天花板上,無不涂滿了狂放調(diào)皮的字畫,五顏六色,幾十年都過去了,可這些字畫仍舊清晰可見。
    學生在監(jiān)獄的關押不能超過一個月,上課的時候還可以去上課。這個學生監(jiān)獄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1914年)才停止使用,現(xiàn)在,它作為海德堡大學榮耀歷史的一部分向游人開放。
    當今風采許多科系享譽世界
    和歐洲許多國家的大學一樣,海德堡大學沒有校園,也沒有校門,一座城市就是一個大學城,大學的各系各科就散落在城市街道的大街小巷里。
    海德堡大學是一所以理科為主的綜合性大學,已由最初的神學、法律、醫(yī)學、文學4系,發(fā)展到擁有18個學院和5個直屬科研和教學機構(gòu)。此外還有一所翻譯學院、一所預科學院和三所附屬醫(yī)院。
    海德堡大學不少科系享譽世界,是中歐地區(qū)第三所大學,歷史僅次于南斯拉夫的布拉格大學和奧地利的維也納大學。
    海德堡大學的神學、法學、哲學、醫(yī)學課程最悠久,成就了一大批世界知名的哲學家,被譽為世界哲學家的搖籃。
    在海德堡大學所設的各系里,醫(yī)科各系更是享有盛譽,它的癌癥治療居世界領導地位。它擁有齊全的現(xiàn)代化設備,較多的著名學者,學生實習機會多,畢業(yè)生質(zhì)量高、工作好。從發(fā)達國家到第三世界國家很多有志醫(yī)學的青年,都愿意投考這所大學的醫(yī)科各系。
    翻譯學院被認為是世界上辦得最好的學院之一,設備好,師資水平高,招考嚴格。有大小10多個語種,除設有英、法、俄、西班牙等大語種外,還有波蘭、塞爾維亞、羅馬尼亞、
    匈牙利等小語種,就連聯(lián)合國也委托海德堡大學訓練即時傳譯員。漢學也是該校的著名學科。
    海德堡大學還擁有是德國最古老的大學圖書館,藏書260萬冊,其中擁有6000多冊珍貴的手稿和古代印刷本,有極為珍貴的14世紀手本。
    學術成就舉世公認
    海德堡大學特別重視研究,在科研方面發(fā)展很快。最成功的例子是,1985年建成的海德堡科技園,定位為生命科學為核心的國際化園區(qū),目前已經(jīng)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生物科技研究中心。
    海德堡大學對有杰出貢獻的學者授予榮譽評議員、榮譽市民稱號,并對他們頒發(fā)榮譽獎牌。在校史上,最值得一提的是7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
    海德堡史上的7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是:
    菲力浦·雷納爾德,因提出電子論和陰極輻射現(xiàn)象榮獲190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阿爾布萊希特·考索爾,在蛋白質(zhì)和核酸研究中取得巨大成果獲1910年諾貝爾生理學醫(yī)學獎。
    奧托·弗里茨·麥耶豪夫,研究生物反應鏈取得成果,獲1922年諾貝爾生理學醫(yī)學獎。
    里查·柯恩,研究維他命取得成果,獲1938年諾貝爾化學獎。
    瓦爾特·波特,他發(fā)展了物理學上的重合方法,發(fā)現(xiàn)了電子在光子放射時獲得沖量的方法,和宇宙射線中粒子運動以及核反應時核運動的數(shù)據(jù),從而獲得195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漢斯·丹尼爾·杰生,因?qū)υ雍撕藢咏Y(jié)構(gòu)的研究而榮獲196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喬治·維蒂希,因?qū)ψ匀徊牧显僭煅芯克〉玫某晒@得1979年諾貝爾化學獎。
    德國最古老的法律學院
    海德堡大學法律學院乃是全德國最古老的法律學院,為海德堡大學在1386年創(chuàng)校三大學院之一。
    600多年來有許多當代知名的法學家駐足于此,從事研究與教學。以有法學黃金年代美譽的19世紀和20世紀的學者為例,許多著名的教授都在海德堡擔任教學與從事研究,也留下了他們在這個法律學院的光輝歷史。而這樣堅強的教授陣容,甚至造就了整個19世紀,法律學院學生常常超過整體大學學生半數(shù)的現(xiàn)象。如:
    最早提倡民法典編撰的學者:尤斯圖斯·蒂博(1772~1840年);
    十九世紀中期最重要公法著作的作者:克魯勃(1762~1837年);
    最早編撰法國民法教科書的學者:扎恰利亞(1769~1843年);
    德國第一次民法典草案的編撰者:溫德沙伊德;
    最具代表的法律學授課大師:凡格羅(1808~1870年);
    以一般國家學(身份理論)聞名于世的學者:格奧爾格·耶利內(nèi)克(1851~1911年);
    魏瑪憲法著名注釋書作者:吉爾哈德·安舒茨(1867~1948年);
    以價值相對主義聞名的法律哲學大師:古斯塔夫·拉德布魯赫(1878~1949年)。
    這樣的教學與研究質(zhì)量始終未曾中斷過,在20世紀公法如此蓬勃發(fā)展的年代,幾個重要的行政法大師,如葉立尼克、F·佛蘭尼與給付行政大師厄斯特·富斯多夫也都執(zhí)教于此。爾后,卡爾·恩吉施、麥克斯·繆勒等法理論大師亦在此成就其巨著。
    由于過去法學者的努力,也累積出海德堡大學法律學院在德國大學法律學院的聲望與地位。至今,海德堡大學法律學院在德國法學界地位,從申請入學的學生比例可看出,其仍是全德國法律人最心儀的法律學院。在法律學教授的心目中,也是最希望自己子女就讀的法律學院之一。
    校園生活
    海德堡大學以浪漫著稱,是一座浪漫的學術之城。幾百年來,海德堡大學逐漸成長,目前校舍星布全市各地。巴洛克風格的“海大老樓”建于1712年,由美國人民捐資興建的“海大新樓”建于1931年,均位于老城。戰(zhàn)后新建的校舍則大多分布在內(nèi)卡河的右岸郊區(qū)。
    寬松而嚴謹?shù)膶W術氛圍
    海德堡大學允許學生自由選課,你可以到其他系去聽自己感興趣的課。如果你對教師講的課不滿意,可以中途離開,教師也不介意。只要有5個學生聽講,教師就可以照常開課了。
    但對于學生的要求,海德堡大學卻絲毫不放松,學生只有通過規(guī)定學科的考試,才能有資格參加國家考試,才能取得學位。但對學生的平時學習和考試準備,教師不加干涉。
    在海德堡大學,還有一個傳統(tǒng)風氣,師生之間的關系比較平等,教授邀請學生喝咖啡、參加周末聚餐會,是比較平常的。每當某位取得博士學位的教師被其他學校聘為教授時,他的學生們就會用手舉火炬這一傳統(tǒng)方式來向他表示祝賀。
    就是在這一寬松而嚴謹?shù)膶W術氛圍里,海德堡大學依靠著靈山秀水,吸引并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莘莘學子,造就了許多德意志的驕傲。這其中包括哲學家黑格爾、科學家本生、音樂家舒曼、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以及當今德國總理科爾,都曾在海德堡大學執(zhí)教或求學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