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活動學科:小學數(shù)學
2、活動名稱:專題研究
3、活動時間:2013年10月2日,下午2:30
4、活動主題:計算教學中如何有效進行解決問題的教學。
(1)主題活動確立的背景。
傳統(tǒng)的計算教學往往把計算與解決問題分割開來,純粹為了計算而教,把計算教學的目標局限于計算本身,在課堂教學中把計算作為專門的技能來學習,使計算教學與現(xiàn)實生活明顯脫節(jié)。新課程對計算教學進行了相當大的修改和調整,《新課程標準》在課程實施建議中明確指出:要“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shù)學”。 新課程把應用題教學不作為單獨的學習內容,而是滲透在計算教學當中。在計算教學中為學生提供一個模擬的現(xiàn)實生活情景,讓學生在問題的提出和解決過程中引出計算問題,學習計算的意義和方法,這已成為新課程理念下計算教學的一個重要策略。但由于沒有很好地理解計算與情景的關系,在具體的實踐中往往存在一些偏差。
①課改初期,教師們往往設計了內容豐富的情景吸引學生學習,在教學過程中又沒有較好地把握情景與教學之間的合理關系,一味地讓學生收集信息提出數(shù)學問題,沖淡計算方法的教學,導致計算課與解決問題的課分不清楚。我們發(fā)現(xiàn),為了體現(xiàn)計算與應用的密切聯(lián)系,在計算教學時不少教師總是從實際問題引入,在學生初步理解算理后,馬上就去解決大量的實際問題。表面上看,學生的應用意識得到了培養(yǎng),但另一方面我們也發(fā)現(xiàn),學生常常是算式列對了,計算錯誤率卻很高。一段時間下來,發(fā)現(xiàn)學生的計算能力并未達到目標,于是再反過來進行大量的訓練,使得不少學生短時間內似乎計算正確率和速度提高不少,但實際上違背了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學生的計算技能并沒有實質性的提高,更嚴重的是這種簡單化的處理大大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②此外,蘇教版教材教學內容的呈現(xiàn)方式多是情景圖,不是用文字敘述,也不講概念和數(shù)量關系,該學習的知識例題不一定出現(xiàn),使數(shù)學知識的主線不在清晰,對于沒有經(jīng)驗的教師不知道如何把握。新教材中有關解決問題的策略涉及的不是很多只有一、二道例題,教師感到問題的解決到底有多少策略。在教材中一個例題有兩個知識點,而且都是重點一是解決計算的算理、算法問題。二是解決實際問題教學時是偏重算理、算法還是解決問題,既關注解決問題的結果又要重視解決問題的過程等。
面對這一變化,教師在實踐教學中常常感到困惑:教學中是把分析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作為教學的重點,還是把計算教學的運算順序作為教學的重點?課堂教學中又該如何處理好計算教學和解決問題的關系?這些問題亟待我們去反思、解決。
③計算教學一直以來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重點,小學數(shù)學中60℅多的內容是計算教學,但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們覺得計算教學在設計上沒什么新花樣,也很難上出精彩,。計算教學的目的是要讓學生形成技能,必須通過多練,但最后還要落得個“機械重復”。不練吧,學生的計算一塌糊涂,更談不上形成能力。因此,公開課很少有人上這類課。
鑒于上述種種原因我們確立了此主題在教師和教研員中進行研討,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教師教學的效率。
(2)、主題活動需要研究的問題。
一是:如何既要關注解決問題的結果又要重視解決問題的過程。
二是:如何把握訓練類型和知識點的相結合,找準訓練的目的性。
5、主題活動預期的目的。
通過研討活動,找到一些具體的策略方法,靈活運用于課堂教學,促使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均衡發(fā)展。
教師即要注意解決問題教學中數(shù)量關系的分析,又要注意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結合數(shù)量關系的分析理解計算教學的運算順序。讓學生明白計算中的運算順序是在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產生的,運用好計算順序又可準確解決許多實際問題。
6、活動準備:
中心小學周風英準備蘇教版四年級數(shù)學計算教學研討課一節(jié)。各學校教務主任、校教研組長搜集本專題已有的經(jīng)驗和教師感到困惑的問題,邀請教研專家解答。
7、活動過程:(在新浪uc古峽語文房間轉播)
(1)、聽課14:30-----15:10(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四年級上冊混合運算第一課時、教案附后)
(2)、教師研討15:20----16:30,現(xiàn)場互動。
(3)、專家解答16:30-----17:30,三種平臺的研討。
8、教師可以在中心小學網(wǎng)站和博客進行活動反思。
《含有乘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
中心小學 周鳳英
教學內容:蘇教版第七冊第30頁的例題及31頁的“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經(jīng)歷將兩個一步計算的算式合成綜合算式的過程,初步理解綜合算式的含義,掌握含有乘法和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順序。
2、 能夠根據(jù)運算順序對混合運算進行運算,并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 經(jīng)歷對比、推理總結過程,培養(yǎng)學生交流合作意識,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并形成一定的學習技能。
教學重點:掌握含有乘法和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順序,并進行正確的計算。
教學難點:1、遞等式表達計算步驟2、列綜合算式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設計
一、 問題提出、引入課題
師:同學們再過幾天我們學校的讀書月活動將要開始,在活動結束時需要表彰涌現(xiàn)出的優(yōu)秀同學。老師想為他們準備一些禮物。你們認為準備什么禮物好呀!
生:書、鉛筆、鋼筆……。
師:你們的提議真好,想不想聽一聽老師的想法?(想)請同學們們看【出示P30的插圖】
二、 探究新知,總結方法
1、探究第一個問題。
(1)、問。從圖上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生1:我知道每個書包20元。
生2:我知道每本筆記本5元。
生3:我知道每個水彩筆18元。
生4:我知道每個釘書機12元。
(2)師:現(xiàn)在老師買了3本筆記本和1個書包,一共用去多少錢?請同學們幫老師算算,我該花多少錢呀?
鼓勵學生運用已有經(jīng)驗,獨立解答。
(3)解答后,讓學生交流自己是怎么算的?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口述板書算式:并指名學生說說每個算式的實際含義。
5×3=15(元) 15+20=35(元)
(4)認識綜合算式
師:像同學們這樣,求“一共用去多少錢”分列了兩個算式,一步一步地解答,這種方法很好,我們把這種方法叫“分步解答”,這兩個算式叫“分步算式”。
那么,根據(jù)數(shù)量關系式我們能不能把剛才兩個算式合并成一個算式呢?學生自己思考再相互交流。
生: 5×3+20
師:說出為什么要列成:5×3+20 ?這個算式對嗎?(對)
生:因為求買3本筆記本和1個書包,一共用去多少錢?就要用3本筆記本的價錢加1個書包的價錢等于一共用去價錢。
(5)認識混合算式,板書課題。
提問:1、我們在算的時候先算什么?為什么要這樣算?
2、請同學們觀察左邊的分步算式和右邊的綜合算式,看看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學生可以獨立思考、也可以前后四人一組進行討論,然后在班上交流各自的發(fā)現(xiàn)。
(6指導學生書寫格式。
2、探究第二個問題
(1)出示P30的第二個問題,你會列綜合算式解答嗎?
(2)交流并討論運算的順序50-18×2
(3)說出思考過程
3、根據(jù)圖意,說出下面的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8×3+20 18+5×4 100-20×3 60-19×3
當說到60-19×3時剛開始學生有些茫然,(找不到圖意)然后突然反應過來。
4、總結比較
師:從剛才的算式中你知道每題都有哪些運算?計算時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交流。
小結:算式中有乘除法和加、減法,應先算乘法。
三、 鞏固提高
1、想想做做的第1題,先讓學生說說每題的運算順序,再在課本上寫出計算的過程。要提醒學生注意每一步的書寫格式。最后交流結果,并指名學生說說為什么這樣算。
2、想想做做的第2題找出其中的錯誤,再進行訂正。最后指名學生說說每題錯在什么地方,應該怎樣改正。
3、想想做做的的第3題先讓學生分組比較每組中兩道題的運算順序有什么不同,再進行計算,最后集體交流。
4、想想做做的的第5題先幫助學生弄清圖中所提供的信息,再讓學生列綜合算式分別解決三個問題。
四、總結
你學會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你還想說什么?
五、完成作業(yè):P31第4題
小編精心推薦
活動策劃書 | 活動方案
小編精心推薦
活動策劃書 | 活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