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石空寺石窟導游詞

字號:


    又名大佛寺,位于中寧縣西北的石空山南麓,《甘肅新通志稿》載其造于唐代,“寺內(nèi)造像皆唐制”。西夏、元代重修增制。這里原有上中下三寺,13個洞窟。
    現(xiàn)存最大的洞窟是九間沒梁寺洞,面寬12.5米,進深7.4米,高約25米。洞窟內(nèi)竟無一根梁柱,俗稱“九間沒梁寺”。
    寧夏第一座以清代仿古建筑群為主體的小型園林――寧園,于1987年國慶節(jié)期間落成。
    寧園位于銀川市解放東街南側。從西門進園,便進入盆景區(qū)。主要區(qū)由“興慶殿"、“沁茗"閣、碑、廊及水池組成。“興慶殿"是園中最高大的殿宇。殿內(nèi)壁畫“西夏風云"藝術地再現(xiàn)了我國歷史上西夏國時期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及風土人情。“興慶殿"前的方型水池中置漢白玉石雕“哪吒鬧海"。“興慶殿"左側是卷棚式仿古建筑“沁茗"閣,右側則是一個四角由重檐亭和一個六角亭連接的曲折碑廊,名“翰墨"。廊壁刻有毛澤東、董必武及區(qū)內(nèi)外書法家的作品。東區(qū)的北面是一組大型假山,有池塘、藤架、花池、供游人活動休息。
    近幾年,為了發(fā)掘被淹埋的文化藝術寶藏,自治區(qū)和中寧縣人民政府對石空寺石窟進行了清理和修理工作,大部分石窟及寺院已整修和重建。
    石空寺始建于何時,尚難明確論斷。據(jù)明代史料記載,稱其為“元故寺"。對于石窟的開鑿年代,歷來有唐、西夏、元三種傳說。今天從窟室的形制和風格看,以始鑿于唐代的可能性最大。
    石空寺石窟,明清時代成為遠近聞名的風景之一,曾有“石空夜燈"之稱。當時有詩贊曰:“疊嶂玲瓏竦石空,誰開蘭若碧云中,僧閑夜夜燃燈坐,遙見青山一點紅?
    擴展閱讀:
    導游詞注意事項:
    特點其主要特點是口語化些,此外還具有知識性、文學性、禮節(jié)性等。和藹,親切,自然輕松。
    4易出現(xiàn)的問題1. 缺乏鮮明主題和觀點
    2. 內(nèi)容太單薄。
    3. 結構層次不清楚,邏輯性不強,條理不清晰。
    4. 導游詞不是散文,書面語太重介紹,口語化注意不夠;
    5. 應該有自我介紹以及導游慣用語,同時要注意與游客進行交流,盡量有互動節(jié)目。
    6. 沒有處理好“景”與“事”的關系,講故事或者事理往往游離景點內(nèi)容。
    相關閱讀:
    各省景點導游詞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