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即將來臨,出國留學網高考頻道為您搜集整理了高考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希望對您2014年高考有所幫助!
一、通假字。
1、木直中繩,輮以為輪。(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彎曲。)
2、雖有其槁暴,不復挺者。(有:同“又”。 暴:同“曝”,曬干。)
3、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知:同“智”,智慧)
4、君子生非異也。(生:同“性”,天賦,資質。)
5、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受:同“授”,教授。)
6、或師焉,或不焉。(不:同“否”。)
7、浩浩乎如馮虛御風。(馮:同“憑”。)
8、山川相繆。(繆:同“繚”,連結,盤繞。)
9、舉匏尊以相屬。(尊:同“樽”,酒杯。)
10、自余為僇人。(僇:同“戮”,刑辱。)
11、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趣:同“趨”,往,赴。)
二、詞類活用。
(一)名詞作動詞。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
2、其下圣人也亦遠矣。(低于)
3、方其破荊州,下江陵。(攻占)
4、順流而東。(東進)
5、臥而夢。(做夢)
6、故為之文以志。(寫文章)
7、外與天際。(交會)
(二)名詞作狀語。
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每天)
2、上食埃土,下飲黃泉。(向上,向下)
3、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向西,向東)
4、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向南)
5、日與其徒上高山。(每天)
6、四望如一(名詞用作狀語,向四面;數(shù)詞用作形容詞,相同)
(三)形容詞作名詞。
1、其曲中規(guī)。(彎曲的弧度)
2、吾未見其明也。(高明的地方)
3、縈青繚白。(青山,白水)
4、自遠而至。(遠處)
5、窮山之高而止。(頂點)
(四)形容詞做動詞。
1、不知東方之既白。(顯出白色)
2、窮回溪。(走到盡頭)
3、窮山之高而止。(走到盡頭)
(五)使動用法。
1、舞幽壑之潛蛟。(使……起舞)
2、泣孤舟之嫠婦。(使……哭泣)
(六)意動用法。
1、吾從而師之。(以……為師。)
2、而恥學于師。(以……為恥。)。
3、孔子師郯子。(以……為師。)
4、侶魚蝦而友糜鹿。(以……為侶,以……為友。)
5、始指異之。(以……為異。)
三、古今異義。
1、輮以為輪。 古義:把……做成 今義:認為
2、金就礪則利。 古義:文中指金屬制成的刀劍等 今義:黃金
3、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古義:廣泛地學習 今義:學問廣博精深
4、古之學者必有師。 古義:求學的人 今義:指在學術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古義:不一定 今義:不需要
6、無貴無賤,無長無少。 古義:無論 今義:沒有,常為否定副詞
7、吾從而師之。 古義:跟隨、而且 今義:表目的或結果的連詞
8、今之眾人。 古義:一般人 今義:許多人
9、小學而大遺。 古義:小的方面學習; 今義:指小學教育的階段
10、徘徊于斗牛之間。 古義: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義:一種游戲方式
11、白露橫江。 古義:白茫茫的水汽 今義: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
12、凌萬頃之茫然。 古義:曠遠的樣子 今義:完全不知道的樣子
13、于是飲酒樂甚。 古義:在這個(時候) 今義:表示后一事緊接著前一事
1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古義:這樣之后今義: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著又發(fā)生另一件事情
15、頹然就醉。 古義:倒塌,文中指身子傾倒的樣子; 今義:精神萎靡不振
16、游于是乎始。 古義:從此 今義: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著又發(fā)生另一件事情
四、虛詞歸納
(一)而
1、連詞,表轉折。
⑴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⑵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⑶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⑷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⑸惑而不從師。
⑹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
⑺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
⑻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⑼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⑽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
⑾而不知其所窮。
⑿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
⒀小學而大遺。
2、連詞,表修飾。
⑴吾嘗終日而思矣。
⑵吾嘗跂而望矣。
⑶登高而招。
⑷順風而呼。
⑸則群聚而笑之。
⑹倚歌而和之。
⑺自其不變者而觀之。
⑻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⑼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3、連詞,表遞進。
⑴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⑵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4、連詞,表并列。
⑴蟹六跪而二螯。
⑵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
⑶侶魚蝦而友麋鹿。
5、連詞,表承接。
⑴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⑵人非生而知之者。
⑶吾從而師之。
⑷擇師而教之。
⑸正襟危坐,而問客曰。
⑹披草而坐,傾壺而醉。
⑺臥而夢。
⑻覺而起,起而歸。
⑼自遠而至。
6、連詞,表因果。 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
7、連詞,表條件。 窮山之高而止。
8、與“已”連用,表陳述語氣。 如是而已。
(二) 焉
1、積土成山,風雨興焉。(兼詞,于之,從這里)
2、積水成淵,蛟龍生焉。(兼詞,于之,從這里)
3、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句末語氣助詞,了)
(三)之
1、代詞。
⑴青,取之于藍。(代靛青)
⑵冰,水為之而寒于水。(代“冰”)
⑶人非生而知之者。(指代知識、道理等)
⑷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指代童子)
⑸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代詞,這)
⑹郯子之徒。(代詞,這)
⑺作師說以貽之。(代詞,他,指代李蟠)
⑻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代詞,它)
⑼耳得之而為聲。(代詞,它)
⑽取之無禁,用之不竭。(代詞,它們)
⑾始指異之。(代詞,它,指西山)
⑿故為之文以志。(代詞,它,指宴游西山這件事)
⒀圣人之所以為圣。(指代這件事)
2、助詞。
⑴不如須臾之所學。(用于定語和中心詞間,無實義)
⑵彼童子之師。(的)
⑶非蛇蟮之穴,無可寄托者。(的)
⑷古之學者必有師。(的)
⑸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tài)者。(的)
⑹月出于東山之上。(的)
⑺則凡數(shù)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的)
⑼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定語后置的標志)
⑽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賓語前置的標志)
⑾凌萬頃之茫然。(定語后置的標志)
⑿師道之不傳也久矣。(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⒀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⒁茍非吾之所有。(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⒂吾與子之所共適。(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⒃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⒄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⒅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⒆不知日之入。(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⒇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21)六藝經傳皆通習之。(音節(jié)助詞)
高考頻道精心推薦:
2014高考備考三輪復習計劃
高考變奏曲之2014年高考復習指南
2014高考備考輔導那些事
高考語文復習資料 | 高考數(shù)學復習資料 | 高考英語復習資料 | 高考文綜復習資料 | 高考理綜復習資料 |
高考語文模擬試題 | 高考數(shù)學模擬試題 | 高考英語模擬試題 | 高考文綜模擬試題 | 高考理綜模擬試題 |
高中學習方法 | 高考復習方法 | 高考狀元學習方法 | 高考飲食攻略 | 高考勵志名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