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答題技巧之判斷推理

字號:


    從搜索關鍵詞的角度一是屬,即概念所屬的范圍,具體位置在定義最后一個“的”后面的名詞就是該定義的屬;二是目的狀語,即表示目的的狀語,常見的提示詞有:“為了……”“以……為目的”等等。下面結合例題進行詳細的講解。
    例1.行政主體是指享受行政職權,能以自己的名義行使國家行政職權,作出影響相對****利義務的行政行為,并能由其本身對外承擔行政法律責任的組織。
    根據(jù)上述定義,下列不是行政主體的是( )。
    A.行政機關
    B.法律法規(guī)授權行使行政管理權的組織
    C.江西省人民政府省長
    D.行政機關的派出機關
    【解析】解題的關鍵是“組織”,選項C省長不屬于組織的范疇,故利用屬直接解題。所以選擇C選項。
    例2.拐賣兒童罪:是指以出賣為目的的拐騙、綁架、收買、販賣、接送、中轉兒童的行為。
    下列行為構成拐賣兒童罪的是:
    A.張某收買被拐的五歲幼童王某,想給自己當兒子
    B.張某將一五歲幼童王某騙離家庭欲勒索其父母
    C.張某將一五歲幼童王某騙離家庭并欲將王某帶至外地出賣,途中張某被抓獲,王某得救
    D.張某為了不讓前夫看望孩子,讓保姆將孩子帶回老家藏匿。前夫向公安機關報案,很快將孩子找回
    【解析】解題的關鍵是“以出賣為目的”,“以……為目的”是目的狀語。選項ABD均不是以出賣為目的,故不構成拐賣兒童罪。所以選擇C選項。
    例3.綠色壁壘是指一些國家和國際組織通過制定環(huán)境標準和法規(guī),為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人類以及動植物生命安全與健康而直接或間接采取的各種限制或者禁止貿易的措施,它是能對進出口貿易產生影響的一種非關稅貿易壁壘。
    根據(jù)上述定義,下列屬于綠色壁壘行為的是:
    A.某大型連鎖超市只銷售通過綠色食品檢驗的進口農產品
    B.一家紡織品進出口公司銷往歐洲的10余噸棉紗因檢測出含有德國禁用的偶氮染料而停止出口
    C.某公司向國外出口大蒜,因途中貨輪上的溫控設施出問題,部分大蒜到港后變質,結果所有大蒜被退回
    D.一家工廠生產的木質臥室家具在美國市場銷售量非常可觀,但由于美國提高了木質臥室家具的關稅,其出口量大受影響
    【解析】解題的關鍵是“一些國家和國際組織,為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等采取的限制或禁止貿易的措施,非關稅貿易壁壘”,其主體是國家和國際組織,選項A中某大型連鎖超市,主體不符,直接排除。選項D中由于關稅上調使出口受影響,是關稅貿易壁壘,與定義的屬不相符,故排除。選項C中大蒜變質被退回,不是限制或禁止貿易的措施。所以選擇B選項。
    在這兩篇文章中,筆者講述了在定義判斷題目中常用的三個關鍵詞:主體,屬,目的狀語,通過搜索關鍵詞來縮小選擇的范圍或直接鎖定答案。因此,在日后練習的過程中,考生應該注重培養(yǎng)搜素的意識,將技巧運用到解題過程中,從而達到快速解題的目標。
    
行測真題 行測答案 行測答題技巧 行測題庫 模擬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