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中國留學生策劃發(fā)行《和華》促兩國友好

字號:

《在日中國留學生策劃發(fā)行《和華》促兩國友好》新聞由中國新聞網(wǎng)11月27日報道,出國留學網(wǎng)liuxue86.com轉載。
    中新網(wǎng)11月25日電 據(jù)日本新華僑報網(wǎng)報道,中日友好的關鍵在民間——這是老一代外交家以及中日兩國首腦們在談及中日友好時經常說的一句話。近日,一本名為“和華”的小冊子在日本古城京都面世了。這本小冊子的首倡者和策劃人是一位中國留學生。
    據(jù)日本《讀賣新聞》消息,生活在京都市左京區(qū)的中國留學生孫秀蓮以促進中日友好為主旨,制作了50頁的小冊子《和華》。
    孫秀蓮在制作小冊子的時候,從“大和民族”中取用了“和”字,從“中華民族”中取用了“華”字,給小冊子命名,并積極向社會各界發(fā)出投稿邀請。孫秀蓮表示,由于中日兩國之間發(fā)生釣魚島(出國留學網(wǎng) www.liuxue86.com)爭端,使兩國關系遇冷,因此“這部小冊子將定期刊行,希望能夠從民間征集到大家的稿件,為改善兩國關系做一些貢獻”。
    孫秀蓮來自中國山東省,曾在濟南大學學習日語。當她了解到日本在戰(zhàn)敗后曾經歷了一段經濟高度發(fā)展的階段,便于2009年來到日本繼續(xù)深造,希望通過親身體驗和實地學習,了解日本發(fā)展的歷史。目前,孫秀蓮已經完成了京都大學的準碩士課程,并于2013年4月順利通過入學考試,進入滋賀大學大學院研讀經濟學專業(yè)。
    在京都學習期間,孫秀蓮發(fā)現(xiàn),在留學生群體中,中國留學生特別喜歡抱團,而與日本本國學生之間的距離卻比較疏遠,為了促進兩者之間的關系,她曾舉辦過飲食文化交流會,邀請學校的日本師生和中國留學生共同參與,包餃子、做中國家常菜,通過飲食介紹中華文化。
    這一次,孫秀蓮更進一步,策劃制作這部以促進雙邊文化和感情的小冊子。從3月開始,孫秀蓮通過Facebook征集到一批致力于發(fā)展中日關系的會員,并邀請這些中日關系草根交流者執(zhí)筆撰稿。孫秀蓮介紹,這些作者,她大部分都是從未謀面的,只是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看到他們的發(fā)帖了解他們的。經過一段時間的網(wǎng)上溝通,交流想法,孫秀蓮就開始擴大工作范圍和聯(lián)絡的地域范圍,她甚至曾經前往橫浜、神戶等地與作者會面,當面探討小冊子的內容。
    在孫秀蓮的眾多作者中,還有前日本駐上??傤I事吉田重信?,F(xiàn)年已經77歲的吉田重信在Facebook上看到了孫秀蓮的征稿啟事,也饒有興致地加入到撰稿者的行列。吉田重信回憶最初與孫秀蓮溝通的情景:“最初的溝通令我感到非常吃驚。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工作!我可以盡自己的力,做一些促進中日關系的分內之事?!庇羞@樣一位中日關系方面的重磅級人物加盟,更增加了《和華》的可讀性和專業(yè)性。在《和華》創(chuàng)刊號中,吉田重信便撰寫了一篇比較日本人與中國人優(yōu)缺點的文章。
    創(chuàng)刊號共收錄了包括京都大學、立命館大學中的中日兩國學生,以及大學教授、藝術家、稅理士,乃至家庭主婦等京都府內外的大約20名投稿者的文章。文章的內容涉及廣泛,包括語言溝通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兩國民眾對櫻花的感情等等各方面內容。
    按照孫秀蓮的計劃,《和華》每年將發(fā)行4期,2014年1月,將推出第二期。孫秀蓮表示:“東日本大地震之后,日本人需要幫助。我希望通過制作這部小冊子讓日本人都知道,他們并不是在孤軍奮戰(zhàn)。同時,我也希望,通過這本小冊子,讓兩國的人們更多地從草根層面了解彼此的國家、民族和文化,在兩國友好的道路上向前更進一步,再進一步?!?出國留學網(wǎng) www.liuxue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