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假期既是休閑、放松的時候,又是學習提高的佳期,善學的學生,總會合理利用假期,給自己充電,為自己的下學期學習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為了幫助同學們度過一個充實而有意義的假期,出國留學網高考頻道特地準備了一些假期學習套餐,希望同學們依時完成,同時,也希望家長能督促子女完成。祝大家節(jié)日快樂!
一、選擇題
1.(2013·北京壓軸卷)2012年12月18日,從英國傳出一條爆炸性新聞(《英國女王出席內閣會議》下圖)。按照英國的慣例,下列各項判斷最有可能成立的是(

)
A.英國國王“統(tǒng)而不治”的時代已經結束
B.英國國王成為議會決策者中的重要一員
C.英國國王成為英國各個政黨的公共領袖
D.英國國王出席會議但卻沒發(fā)表任何言論
[答案] D
[解析] 18世紀上半期,英國責任內閣制形成,國王退出內閣,“統(tǒng)而不治”,一直延續(xù)到今天,所以即使英國女王出席內閣會議,也應該不發(fā)表言論,尊重內閣權力。
2.(2013·海南·11)1811年,英國政府準備對美戰(zhàn)爭,派人拿著議會批準的100萬英鎊軍費的批文前往英格蘭銀行要求預付,銀行審計長發(fā)現上面未蓋國王印章,拒絕支付。此事反映出當時英國( )
A.議會不能支配政府財政
B.國王掌控實權
C.銀行擔心政府違約失信
D.憲政制度確立
[答案] D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讀取信息,調用所學知識,強化對歷史認知的能力。本題以英國準備對外戰(zhàn)爭軍費為情境,考查學生對英國政治制度特點的認識。從題干看議會有財政權,政府使用的軍費要經過議會批準,之后再經國王蓋章銀行才給予支付,英國君主立憲制建立及其之后,這個程序是得到法律保障的,是憲政的結果。四個選項中A項與題干材
料的表述正好相反;B項不符合史實;C項中的銀行是按法律規(guī)定的程序辦事,因為英國是議會主權制國家,議會已經批準,不存在銀行擔心之說;D項符合英國憲政特點。
3.(2013·江蘇·16)“工業(yè)革命改變了英國的社會結構,經濟的持續(xù)增長造成中等階級與工人階級力量的壯大,貴族、大地主的地位與經濟實力都大為下降了,但他們仍把持政治權力,造成權力分配與社會力量對比高度脫節(jié)的狀態(tài)。”為了解決這種“狀態(tài)”,英國在政治上( )
A.發(fā)動光榮革命,與新貴族階層妥協(xié)
B.頒布《權利法案》,確立了議會主權
C.建立內閣機構,限制國王的行政權
D.改革議會制度,中等階級更多參政
[答案] D
[解析] 本題考查英國議會改革??疾閷Σ牧闲畔⒌年U釋和所學知識的遷移運用能力。工業(yè)革命促使英國社會結構發(fā)生變化,中等階級力量壯大,要求參政議政,由此引發(fā)1832年議會改革,工業(yè)資產階級從中獲取較大權益。故D項表述符合題意要求。A、B、C三項均發(fā)生在工業(yè)革命之前,不是工業(yè)革命引發(fā)的。
4.(2013·邯鄲聯(lián)考)1694年,英國議會通過了《三年法案》,規(guī)定每三年必須召開一屆議會,每屆議會的最長任期不超過三年。其影響是( )
A.標志著君主立憲制度的正式確立
B.加強工業(yè)資產階級在議會中的作用
C.保障內閣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D.使議會成為限制王權的常設性立法機構
[答案] D
[解析] 本題考查英國資產階級代議制的確立和完善。解答據時間信息1694年進行分析判斷,1689年頒布《權利法案》標志著君主立憲制度的正式確立,排除A項;B項是1832年議會改革的影響;18世紀中期,內閣形成排除C項;據題干情境可知D項符合題意。
5.(2013·海南·10)美國1787年憲法規(guī)定:國會有權宣戰(zhàn),招募陸軍,建立和維持一支海軍,有權征召民兵,以執(zhí)行聯(lián)邦法律、鎮(zhèn)壓叛亂和擊退入侵;總統(tǒng)是合眾國陸軍、海軍和征調為合眾國服役的各州民兵的總司令。這些規(guī)定體現了( )
A.軍權高于行政權
C.總統(tǒng)權力至上
[答案] B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讀取信息,調用所學知識分析歷史事實的能力。題干對1787年憲法關于美國軍事力量的闡述表明,國會有招集軍事力量的權力,但無權統(tǒng)領軍隊,而總統(tǒng)有權統(tǒng)領軍隊卻沒有宣戰(zhàn)權和招募權,說明兩者是分權制衡的,所以B項正確。另外三 B.分權與相互制衡 D.國會處于權力中心
個選項的表述明顯不符合美國憲法分權的特點,是錯誤的。
6.(2013·山東·15)1788年7月10日,紐約某報紙以《船訊——號外》為題發(fā)布通告:萬世聯(lián)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載著十三包“聯(lián)合、和平和友誼”進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載著地方偏見、不和的種子等出港。它贊美的是( )
A.聯(lián)邦體制
C.共和制度
[答案] A
[解析] 本題考查美國政治體制,考查對材料信息的闡釋和知識運用能力。從題干時間、通告的內容:十三包、聯(lián)合等信息,可以判定是對聯(lián)邦政體的贊頌。B、C、D三項在材料中無法體現。因此正確答案選A。
7.(2013·南京調研)學者任東來指出:“美國憲法的目的是規(guī)范和限制政府的權力,以保護人民免受惡政之苦。換句話說,它要防的是治者之惡,而非被治者之惡。”這一觀點體現了美國1787年憲法( )
A.符合美國大多數人的利益
B.各州獲得充分自治的權利
C.人民獲得廣泛的民主自由
D.使美國政府處于無權地位
[答案] A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材料的理解能力。據材料中“以保護人民免受惡政之苦”分析,說明A項正確。該憲法體現了中央集權,各州有一定的自主權,B項說法不準確;C項不是材料強調的主要內容;1787年憲法是要實現中央集權,D項說法錯誤。
8.(2013·湖北百所重點中學聯(lián)考)漢密爾頓解釋美國設立參議院的主要目的是使政府能夠“推行正當之措施”,應該對參議員“予以較長之任期”。其主張對參議員“予以較長之任期”主要是考慮到( )B.分權制衡原則 D.主權在民原則
A.地方與中央爭權影響美國政局的穩(wěn)定
B.行政與立法機構在國家中的地位不同
C.“權力制衡”是美國憲法的基本精神
D.參議員專司其事才能提高其專業(yè)能力
[答案] D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事件的理解能力。據題干信息,要求給議員以任期,而且規(guī)定,美國參議員任期六年,相互交錯,每隔兩年改選約三分之一,目的是保證議員的專業(yè)能力,故選D項;據排除法,A、C兩項在題干中未體現,B項說法錯誤。
9.(2013·泰興測試)《美國憲法評注》中說:“他們使它成為有限政府。他們界定了它的權威。他們將它限制在行使特定的權力,將所有其他保留給各州或者人民。”這表明美國憲法確認了( )
A.中央集權原則
C.分權制衡原則
[答案] D
[解析] 據關鍵信息:有限政府、界定權威、將所有其他保留給各州或者人民,可知,政府的權力是“有限”的,聯(lián)邦制原則雖然加強了中央政府的權力,但并沒有過分地削弱地方權力,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相結合,故D項正確。
10.(2013·廣東·20)有人在1877年號召民眾為當前政體的形式和憲法的完整性而戰(zhàn),并指出這是1789年革命的繼承者同舊制度特權等級的殘余及羅馬神權政治代理人之間的斗爭。“當前政體”是( )
A.君主專制
C.共和制
[答案] C
[解析] 本題考查法國政治體制??疾閷Σ牧闲畔⒌臍w結概括能力和所學知識的遷移運用能力。解答本題注意兩個時間:由時間1789年革命等信息判定是法國,由1877年判定當時是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時期,其政體根據1875年規(guī)定應是共和制。故正確答案選C。A、
B、D各項與題干描述的信息不符合。
11.(2013·新課標Ⅱ卷·34)19世界晚期德國的現代化進程中,經濟突飛猛進與政治民主發(fā)展滯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在于( )
A.皇權與貴族結盟掌握政權
B.國家分裂阻礙政治民主化
C.經濟發(fā)展消解政治改革訴求
D.對外戰(zhàn)爭影響國內民主進程
[答案] A
[解析] 本題考查德意志帝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考查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辨析能力。19世紀晚期的德國已經完成了王朝統(tǒng)一,確立了君主立憲制,據此排除B、C、D三項,而德國的近代政體是通過三次王朝戰(zhàn)爭所確立的,這就使得在德國,君主是實、立憲是虛,皇權與貴族結盟掌握政權,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從而導致19世紀晚期德國經濟突飛猛進與政治民主發(fā)展滯后形成巨大反差。故選A。
二、非選擇題
13.(2013·南陽)民主政治是人類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各國都在不斷地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民主政治,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在資產階級革命過程中,資產階級頒發(fā)了一系列法律文件來鞏固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1689年,英國議會制訂的《權利法案》,以明確的法律條文限制國王的權利,被視為英國君主立憲制政體確立的標志;1776年北美大陸會議發(fā)表《獨立宣言》,以資產階級啟蒙思想為根據,宣告了美利堅合眾國的誕生,是美國資產階級綱領性文件,被視為最早的《人權宣言》;1787年,美國制定的1787年憲法,規(guī)定了美國一整套國家體制,被視為近代第一部資產階級成文憲法;1789年法國制憲會議發(fā)表的《人權宣言》以天賦人權、自由平等原則,否定了封建主義的王權和特權。1875年法國國民議會頒布《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確立了共和政體。
(1)依據材料一,概括西方近代資本主義民主政治制度確立的特點。
材料二 英國具有議會傳統(tǒng)。自13世紀開始,議會在王權集中及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使其獲得了特殊的地位和君主的信任,并借此不斷擴大自己的職權,獨立性也不斷增強。„„資產階級、新貴族和封建君主之間存在著特殊的利益關系,長期以來維持一種聯(lián)盟的狀態(tài)。他們相互支持,相互依靠,彼此扶助各自利益的實現。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霍布斯提出“必須有一個最高統(tǒng)治者,不然的話,在國內定要發(fā)生叛亂及教會與國家之間的內戰(zhàn)”,這正符合英國革命局勢的發(fā)展。到革命后期,英國整個民族認識到,議會掌握無所不包的權力是合法的,也是必須的。同時,一個賢明的善良的君主仍被認為是人民的幸福。這種尊崇王室的心態(tài)在歐洲其他國家也是普遍的。而君主立憲制的建立和后來君主登上皇位的原因密切相關。
——摘編自葉·阿·科斯明斯基主編《十七世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2)據材料二,概括英國君主立憲制確立的主要因素。
材料三 美國的共和政體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對政府的參與、信任和制約,意在追求“全體公民的最大幸福”。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羅馬的公民大會,使之成為“委托——代理”的“間接民主”機構。它借鑒了君主制的長處,強化了行政權的功能和作用,并將它賦予單獨一個人行使。同時,美國的建國者還從歷代的分權理論和制度中獲得借鑒,把它加以改造,轉化為一種復合的分權和制衡體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奪或壟斷權力,從而保證“有限政府”理念的實現。總而言之,美國的共和政體在一定意義上是對雅典民主、羅馬共和制和英國憲政君主制加以綜合吸收和創(chuàng)造性轉化的結果。
——李劍鳴《“共和”與“民主”的趨同——美國革命時期對“共和政體”的重新界
定》
(3)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指出美國共和政體“對雅典民主、羅馬共和制和英國憲政君主制加以綜合吸收和創(chuàng)造性轉化”的表現。
材料四 孫中山晚年頗為深刻地認識到,建立共和,“民權何由而發(fā)達?則從團結人心,糾合群力始”??墒?,“十年以前,非特一般人不知共和為何物,即知識階級亦鮮解共和真理”,更有甚者,許多人“不但不知共和的好處,反而希望滿清復辟”。„„“至于歐美的風土人情和中國不同的地方是很多的,如果不管自己的風土人情是怎么樣,便像學外國的機器一樣,把外國管理社會的政治硬搬進來,那便是大錯”。
——董方奎《評孫中山晚年政體思想的飛躍》
(4)材料四中,孫中山是怎樣反思中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失敗的?通過以上材料,你能得到什么啟示?
[答案] (1)特點:通過立法確立民主政治,議會擁有立法權并逐步健全議會民主制度,倡導天賦人權,自由平等等原則。
(2)主要因素:歷史傳統(tǒng)的影響;資產階級、新貴族和君主某種程度上利益的一致性;啟蒙思想提供的理論依據;英國民族的心理需求;“光榮革命”的推動等。
(3)表現:實行代議制的民主形式;賦予總統(tǒng)極大的行政權;構建“分權制衡”機制。
(4)反思:缺乏共和政治的社會基礎;缺乏對國情的正確認識等。
啟示:民主政治是人類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民主政治的發(fā)展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要建立符合本國國情的民主體制。
一、選擇題
1.(2013·北京壓軸卷)2012年12月18日,從英國傳出一條爆炸性新聞(《英國女王出席內閣會議》下圖)。按照英國的慣例,下列各項判斷最有可能成立的是(
)
A.英國國王“統(tǒng)而不治”的時代已經結束
B.英國國王成為議會決策者中的重要一員
C.英國國王成為英國各個政黨的公共領袖
D.英國國王出席會議但卻沒發(fā)表任何言論
[答案] D
[解析] 18世紀上半期,英國責任內閣制形成,國王退出內閣,“統(tǒng)而不治”,一直延續(xù)到今天,所以即使英國女王出席內閣會議,也應該不發(fā)表言論,尊重內閣權力。
2.(2013·海南·11)1811年,英國政府準備對美戰(zhàn)爭,派人拿著議會批準的100萬英鎊軍費的批文前往英格蘭銀行要求預付,銀行審計長發(fā)現上面未蓋國王印章,拒絕支付。此事反映出當時英國( )
A.議會不能支配政府財政
B.國王掌控實權
C.銀行擔心政府違約失信
D.憲政制度確立
[答案] D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讀取信息,調用所學知識,強化對歷史認知的能力。本題以英國準備對外戰(zhàn)爭軍費為情境,考查學生對英國政治制度特點的認識。從題干看議會有財政權,政府使用的軍費要經過議會批準,之后再經國王蓋章銀行才給予支付,英國君主立憲制建立及其之后,這個程序是得到法律保障的,是憲政的結果。四個選項中A項與題干材
料的表述正好相反;B項不符合史實;C項中的銀行是按法律規(guī)定的程序辦事,因為英國是議會主權制國家,議會已經批準,不存在銀行擔心之說;D項符合英國憲政特點。
3.(2013·江蘇·16)“工業(yè)革命改變了英國的社會結構,經濟的持續(xù)增長造成中等階級與工人階級力量的壯大,貴族、大地主的地位與經濟實力都大為下降了,但他們仍把持政治權力,造成權力分配與社會力量對比高度脫節(jié)的狀態(tài)。”為了解決這種“狀態(tài)”,英國在政治上( )
A.發(fā)動光榮革命,與新貴族階層妥協(xié)
B.頒布《權利法案》,確立了議會主權
C.建立內閣機構,限制國王的行政權
D.改革議會制度,中等階級更多參政
[答案] D
[解析] 本題考查英國議會改革??疾閷Σ牧闲畔⒌年U釋和所學知識的遷移運用能力。工業(yè)革命促使英國社會結構發(fā)生變化,中等階級力量壯大,要求參政議政,由此引發(fā)1832年議會改革,工業(yè)資產階級從中獲取較大權益。故D項表述符合題意要求。A、B、C三項均發(fā)生在工業(yè)革命之前,不是工業(yè)革命引發(fā)的。
4.(2013·邯鄲聯(lián)考)1694年,英國議會通過了《三年法案》,規(guī)定每三年必須召開一屆議會,每屆議會的最長任期不超過三年。其影響是( )
A.標志著君主立憲制度的正式確立
B.加強工業(yè)資產階級在議會中的作用
C.保障內閣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D.使議會成為限制王權的常設性立法機構
[答案] D
[解析] 本題考查英國資產階級代議制的確立和完善。解答據時間信息1694年進行分析判斷,1689年頒布《權利法案》標志著君主立憲制度的正式確立,排除A項;B項是1832年議會改革的影響;18世紀中期,內閣形成排除C項;據題干情境可知D項符合題意。
5.(2013·海南·10)美國1787年憲法規(guī)定:國會有權宣戰(zhàn),招募陸軍,建立和維持一支海軍,有權征召民兵,以執(zhí)行聯(lián)邦法律、鎮(zhèn)壓叛亂和擊退入侵;總統(tǒng)是合眾國陸軍、海軍和征調為合眾國服役的各州民兵的總司令。這些規(guī)定體現了( )
A.軍權高于行政權
C.總統(tǒng)權力至上
[答案] B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讀取信息,調用所學知識分析歷史事實的能力。題干對1787年憲法關于美國軍事力量的闡述表明,國會有招集軍事力量的權力,但無權統(tǒng)領軍隊,而總統(tǒng)有權統(tǒng)領軍隊卻沒有宣戰(zhàn)權和招募權,說明兩者是分權制衡的,所以B項正確。另外三 B.分權與相互制衡 D.國會處于權力中心
個選項的表述明顯不符合美國憲法分權的特點,是錯誤的。
6.(2013·山東·15)1788年7月10日,紐約某報紙以《船訊——號外》為題發(fā)布通告:萬世聯(lián)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載著十三包“聯(lián)合、和平和友誼”進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載著地方偏見、不和的種子等出港。它贊美的是( )
A.聯(lián)邦體制
C.共和制度
[答案] A
[解析] 本題考查美國政治體制,考查對材料信息的闡釋和知識運用能力。從題干時間、通告的內容:十三包、聯(lián)合等信息,可以判定是對聯(lián)邦政體的贊頌。B、C、D三項在材料中無法體現。因此正確答案選A。
7.(2013·南京調研)學者任東來指出:“美國憲法的目的是規(guī)范和限制政府的權力,以保護人民免受惡政之苦。換句話說,它要防的是治者之惡,而非被治者之惡。”這一觀點體現了美國1787年憲法( )
A.符合美國大多數人的利益
B.各州獲得充分自治的權利
C.人民獲得廣泛的民主自由
D.使美國政府處于無權地位
[答案] A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材料的理解能力。據材料中“以保護人民免受惡政之苦”分析,說明A項正確。該憲法體現了中央集權,各州有一定的自主權,B項說法不準確;C項不是材料強調的主要內容;1787年憲法是要實現中央集權,D項說法錯誤。
8.(2013·湖北百所重點中學聯(lián)考)漢密爾頓解釋美國設立參議院的主要目的是使政府能夠“推行正當之措施”,應該對參議員“予以較長之任期”。其主張對參議員“予以較長之任期”主要是考慮到( )B.分權制衡原則 D.主權在民原則
A.地方與中央爭權影響美國政局的穩(wěn)定
B.行政與立法機構在國家中的地位不同
C.“權力制衡”是美國憲法的基本精神
D.參議員專司其事才能提高其專業(yè)能力
[答案] D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事件的理解能力。據題干信息,要求給議員以任期,而且規(guī)定,美國參議員任期六年,相互交錯,每隔兩年改選約三分之一,目的是保證議員的專業(yè)能力,故選D項;據排除法,A、C兩項在題干中未體現,B項說法錯誤。
9.(2013·泰興測試)《美國憲法評注》中說:“他們使它成為有限政府。他們界定了它的權威。他們將它限制在行使特定的權力,將所有其他保留給各州或者人民。”這表明美國憲法確認了( )
A.中央集權原則
C.分權制衡原則
[答案] D
[解析] 據關鍵信息:有限政府、界定權威、將所有其他保留給各州或者人民,可知,政府的權力是“有限”的,聯(lián)邦制原則雖然加強了中央政府的權力,但并沒有過分地削弱地方權力,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相結合,故D項正確。
10.(2013·廣東·20)有人在1877年號召民眾為當前政體的形式和憲法的完整性而戰(zhàn),并指出這是1789年革命的繼承者同舊制度特權等級的殘余及羅馬神權政治代理人之間的斗爭。“當前政體”是( )
A.君主專制
C.共和制
[答案] C
[解析] 本題考查法國政治體制??疾閷Σ牧闲畔⒌臍w結概括能力和所學知識的遷移運用能力。解答本題注意兩個時間:由時間1789年革命等信息判定是法國,由1877年判定當時是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時期,其政體根據1875年規(guī)定應是共和制。故正確答案選C。A、
B、D各項與題干描述的信息不符合。
11.(2013·新課標Ⅱ卷·34)19世界晚期德國的現代化進程中,經濟突飛猛進與政治民主發(fā)展滯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在于( )
A.皇權與貴族結盟掌握政權
B.國家分裂阻礙政治民主化
C.經濟發(fā)展消解政治改革訴求
D.對外戰(zhàn)爭影響國內民主進程
[答案] A
[解析] 本題考查德意志帝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考查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辨析能力。19世紀晚期的德國已經完成了王朝統(tǒng)一,確立了君主立憲制,據此排除B、C、D三項,而德國的近代政體是通過三次王朝戰(zhàn)爭所確立的,這就使得在德國,君主是實、立憲是虛,皇權與貴族結盟掌握政權,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從而導致19世紀晚期德國經濟突飛猛進與政治民主發(fā)展滯后形成巨大反差。故選A。
二、非選擇題
13.(2013·南陽)民主政治是人類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各國都在不斷地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民主政治,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在資產階級革命過程中,資產階級頒發(fā)了一系列法律文件來鞏固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1689年,英國議會制訂的《權利法案》,以明確的法律條文限制國王的權利,被視為英國君主立憲制政體確立的標志;1776年北美大陸會議發(fā)表《獨立宣言》,以資產階級啟蒙思想為根據,宣告了美利堅合眾國的誕生,是美國資產階級綱領性文件,被視為最早的《人權宣言》;1787年,美國制定的1787年憲法,規(guī)定了美國一整套國家體制,被視為近代第一部資產階級成文憲法;1789年法國制憲會議發(fā)表的《人權宣言》以天賦人權、自由平等原則,否定了封建主義的王權和特權。1875年法國國民議會頒布《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確立了共和政體。
(1)依據材料一,概括西方近代資本主義民主政治制度確立的特點。
材料二 英國具有議會傳統(tǒng)。自13世紀開始,議會在王權集中及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使其獲得了特殊的地位和君主的信任,并借此不斷擴大自己的職權,獨立性也不斷增強。„„資產階級、新貴族和封建君主之間存在著特殊的利益關系,長期以來維持一種聯(lián)盟的狀態(tài)。他們相互支持,相互依靠,彼此扶助各自利益的實現。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霍布斯提出“必須有一個最高統(tǒng)治者,不然的話,在國內定要發(fā)生叛亂及教會與國家之間的內戰(zhàn)”,這正符合英國革命局勢的發(fā)展。到革命后期,英國整個民族認識到,議會掌握無所不包的權力是合法的,也是必須的。同時,一個賢明的善良的君主仍被認為是人民的幸福。這種尊崇王室的心態(tài)在歐洲其他國家也是普遍的。而君主立憲制的建立和后來君主登上皇位的原因密切相關。
——摘編自葉·阿·科斯明斯基主編《十七世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2)據材料二,概括英國君主立憲制確立的主要因素。
材料三 美國的共和政體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對政府的參與、信任和制約,意在追求“全體公民的最大幸福”。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羅馬的公民大會,使之成為“委托——代理”的“間接民主”機構。它借鑒了君主制的長處,強化了行政權的功能和作用,并將它賦予單獨一個人行使。同時,美國的建國者還從歷代的分權理論和制度中獲得借鑒,把它加以改造,轉化為一種復合的分權和制衡體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奪或壟斷權力,從而保證“有限政府”理念的實現。總而言之,美國的共和政體在一定意義上是對雅典民主、羅馬共和制和英國憲政君主制加以綜合吸收和創(chuàng)造性轉化的結果。
——李劍鳴《“共和”與“民主”的趨同——美國革命時期對“共和政體”的重新界
定》
(3)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指出美國共和政體“對雅典民主、羅馬共和制和英國憲政君主制加以綜合吸收和創(chuàng)造性轉化”的表現。
材料四 孫中山晚年頗為深刻地認識到,建立共和,“民權何由而發(fā)達?則從團結人心,糾合群力始”??墒?,“十年以前,非特一般人不知共和為何物,即知識階級亦鮮解共和真理”,更有甚者,許多人“不但不知共和的好處,反而希望滿清復辟”。„„“至于歐美的風土人情和中國不同的地方是很多的,如果不管自己的風土人情是怎么樣,便像學外國的機器一樣,把外國管理社會的政治硬搬進來,那便是大錯”。
——董方奎《評孫中山晚年政體思想的飛躍》
(4)材料四中,孫中山是怎樣反思中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失敗的?通過以上材料,你能得到什么啟示?
[答案] (1)特點:通過立法確立民主政治,議會擁有立法權并逐步健全議會民主制度,倡導天賦人權,自由平等等原則。
(2)主要因素:歷史傳統(tǒng)的影響;資產階級、新貴族和君主某種程度上利益的一致性;啟蒙思想提供的理論依據;英國民族的心理需求;“光榮革命”的推動等。
(3)表現:實行代議制的民主形式;賦予總統(tǒng)極大的行政權;構建“分權制衡”機制。
(4)反思:缺乏共和政治的社會基礎;缺乏對國情的正確認識等。
啟示:民主政治是人類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民主政治的發(fā)展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要建立符合本國國情的民主體制。
2014試題庫匯總 | ||
---|---|---|
5年高考3年模擬匯總 | 每日一練(72套含答案) | 2014高考語言運用匯總 |
2014近義詞匯總 | 2013高考閱讀理解練習匯總 | 2013語文試題分類匯總 |
2014閱讀測試匯總(含答案) | 2014語文限時訓練匯總 | 2014語文古文匯總 |
2014成語測試匯總 |
2014語文名句默寫匯總 | 2014詩歌鑒賞解題方法匯總 |
出國留學網高考頻道為您搜集整理 |
2014數學試題庫匯總 | ||
---|---|---|
2014數學一模試題匯總 | 2014數學必修知識網絡匯總 | 2014數學基礎知識要點匯總 |
2014調研數學課時作業(yè)匯總 | 2014數學基礎試題匯總 | 2014高三數學假期復習匯總 |
2014高三數學知識點匯總 | 2014高三數學基礎訓練匯總 | 2014數學精選試題解析匯總 |
2013理科數學試題分類匯總 |
2013數學文科試題分類匯總 | 2014數學培優(yōu)補弱練習匯總 |
出國留學網高考頻道為您搜集整理 |
高考語文復習資料 | 高考數學復習資料 | 高考英語復習資料 | 高考文綜復習資料 | 高考理綜復習資料 |
高考語文模擬試題 | 高考數學模擬試題 | 高考英語模擬試題 | 高考文綜模擬試題 | 高考理綜模擬試題 |
高中學習方法 | 高考復習方法 | 高考狀元學習方法 | 高考飲食攻略 | 高考勵志名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