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申請之路:
開始時間:2007/3/19 托福報名
結束時間:2007/1/6 北大南門寄材料
申請原因:非主流,可以無視
申請院校及結果:UIUC (Rej), UCLA (Rej), OHIO UNIV. (AD), NEU(AD), NTU(Offer)
楔子:
本科學的專業(yè)叫做信息與計算科學,是數(shù)學與計算機的交叉學科,但事實上我們這撥是兩樣都不行。研究生的專業(yè)叫做應用數(shù)學,沒學多少數(shù)學,更沒啥應用可談。如果說本科還能有些課業(yè)上的收獲,那么研究生一年的時間幾乎是虛度的。不能怪學校,不能怪老師,全是自己主觀能動性太差,為了能夠掌握點真本事、真功夫,決定留學去。
考試準備:
強烈推薦:wikipedia,百科全書,能查到所有你想知道的東西,包括作文中可以用上的材料和論據(jù)。
TOEFL(27+26+23+28):因為資金的緣故,沒有報任何輔導班。資料能在網(wǎng)上找的絕不買書,真正買的書包括一本 OG、口語特訓和作文,還有一套規(guī)模十分巨大的新東方**模考(綠皮書,N 張盤,好像已經(jīng)過時,而且那上面的題偏簡單,不過有模擬環(huán)境)。電子資料包括巴朗、開普蘭和三角洲,三角洲我是 down 的電子版然后打印的,聽力和口語題直接下載的 mp3 格式的文件,所有的資料上的題都做過一遍,聽力和口語也都是自己對著電腦,對著Mic 先錄下來自己聽,再修改。托??荚嚊]有系統(tǒng)地背單詞。
GRE(540+800+4):買的書比較多了,因為這個不是對著電腦考試(作文除外),所以買了一堆,各個題型基本各買了兩本,全部做過來。早上八點之前背單詞,白天和晚上就是做題,睡覺之前再復習單詞。
2007 年的春節(jié)回來,在向本科宿舍一姐們募到 5K 準備金后,開始 T 的考試準備。大家都是久經(jīng)考場的老手,想必考試這一關不會難倒太多人,非也!這個托福考試的大門口就那么難進,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報上名,而且前一秒還是報滿的情況下,在我堅持不懈的刷屏和虔誠的祈禱聲中,居然搶到一個座位,6/24,在北外。
T 分閱讀、口語、聽力和作文四項,我本身的英語底子比較好,四項相比較來講,最難搞的就是口語,用舍友的話來講―一口唐山腔‖。沒辦法,誰讓咱和趙老師是老鄉(xiāng)呢?只能狂練了。研一下學期時上了一個英語提高班,老師好歹也是個外教,上課多少也提高一些,至少敢講了。后來還和北郵一些可愛的本科弟弟妹妹們在人大英語角混過幾次,不過自從發(fā)現(xiàn)每次去到那里練習的都是‖ what do you do‖, ―where do you come from‖之后,還是決定省下精力應試吧。買了新東方的口語特訓,上面給出了考試中可能出現(xiàn)的 N 個話題。自己先打好草稿,因為都是講自己的,所以不太困難,很容易就能記住個 7、8 成。事實證明,考試時的前兩道題也是送分給大家,只要不緊張,盡可能在有限的時間里表達清楚自己的意思就足夠了。
我聽過 XDF 的上課錄音,講口語的老師說如果你夠狠,其實只要準備一個內容就足以應對所有的可能出現(xiàn)的題目,比如吉他,你可以說最棒的禮物、愛好、愿望、最珍貴的東西等等。思路開闊些,發(fā)散些,就不用擔心沒得說。后面的四道題難度也不會太大,關鍵是記筆記的功夫,記下關鍵詞(比如時間、地點、人物),至少回答問題時不至于沒話說,而且聽懂了只要會轉述就 ok,不要求原文復現(xiàn)的。其他三項更是靠練習的,準備作文時,買了李笑來的的那本書,我記得他是給 120 個題目分類的,我把每個類型的都自己寫了一篇,而且要嚴格按照考試的時間要求, 之后找了英語課的老師幫忙給我批了幾篇,至少做到心里有底,不管考試時遇到哪道題都能馬上有思路。另外要啰嗦一句,那個 OG 的聽力部分有一個列表,講的是聽力中可能會涉及的領域。其實不光是聽力,托??荚嚨拈喿x也沒出這個范圍,我當時的做法是把這 30 條(印象中)都通過查關鍵詞的辦法在 wikipedia 上搜索了一遍,心里就大概清楚考試中可能遇到什么方面的考試內容,事實上考試時我真的遇到了火山的一道閱讀題,和當時查的 volcano 詞條內容十分相近。
考試結束之后,帶了剛買的紅寶、數(shù)學、類反、閱讀和作文就回老家消暑去了。給自己制定了一個時間表,把復習單詞和做題的時間打散在每一天,按照楊鵬的 17 天背單詞的方法,在家里的一個多月背了兩個 17 天,回來學校之后也堅持每天按照這書上介紹的進度走,考試之前已經(jīng)把紅寶書看了 8-10 遍,雖然事實上 v 的部分分數(shù)并不高,但是個人覺得這樣的背單詞方式還是十分有效的。在家里把幾本書都做了兩遍,另外做類反時重點參考的是黃色的 MW(韋伯)小字典,在中關村圖書大廈買的,不貴,不過可能因為買的人比較少,貨很少不說,都是塵土味,估計剛從倉庫里翻出來的。但是真的很有幫助,很多詞語看完答案仍舊不明白為何是反義,為何相類似,這本小詞典能給你十分清楚的解釋。秋天開學回來用電腦實地演練了作文不到兩周的時間, 考完作文。9/14之后很快又在北師大參加了十月份的 GRE考試,北師大果真是名不虛傳,考場紀律在各位要考 G 或是已經(jīng)考完 G 的同學心目中想必是最嚴格的一個,甚至有人千方百計不要來這里考試。但是個人認為這也沒什么不好,大家所謂的嚴格不就是不能跨區(qū)嗎?本來這就是考試紀律,只是中國學生鉆空子習慣了,現(xiàn)在不允許心里反倒不爽,我自己就沒覺得考場上的老師有什么過分的舉動,而且本來就沒想著要跨區(qū)做題,這樣心里踏實??荚嚂r不要被考場上的任何情況影響,我們的考場有一個女孩沒有帶鉛筆,老師又不許出去(已經(jīng)檢查完證件),雖然后來有熱心人幫助,估計是影響了答題心情;還有個女生剛考到第二部分就哭起來(具體原因不明,可能是被老師抓到跨區(qū)),肯定也沒有考好。所以,考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各種證件、文具帶全,還有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不要想著鉆紀律的空子,即使你跨區(qū)成功,但是那份提心吊膽的滋味估計也不好受。很明顯,我的 GRE 準備不如托福充分,這也明顯的體現(xiàn)在分數(shù)上。所以說,一分付出一分收獲是真的不假。GRE 我就不多說了,成績在那里擺著,要是時間多點可能會好點,可以參考其他成功人士。
材料準備:
強烈推薦俺大家去 petersons 注冊,有海量的你需要的關于申請美國學校的信息,也包括文書寫作的指導和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獎學金(這其實是另一個網(wǎng)站了,不過在這里能夠找到相關信息,不好意思忘記了那個獎學金的網(wǎng)址)。
首先是網(wǎng)申。確定好學校之后去到每個學校的網(wǎng)申系統(tǒng)填寫各種表格。在這項工作開始之前,要至少先把簡歷和個人陳述寫好,網(wǎng)上各種模板大家可以參考,不過也不能一味參考,因為中國學生的這些材料老外早就看膩了,寫出自己的亮點就好,讓別人能夠一眼看到你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我自己是有幾個國家級競賽的一等獎、二等獎,如果沒有,有志愿者的經(jīng)歷、實習的經(jīng)歷、小語種的能力都可以寫,只要是你有別人沒有的(當然要是積極向上的)都行。不過我個人的最重要原則之一:誠實,要不然萬一出啥意外被人揭了老底,丟的就不止是自己的人了。推薦信如果你不認識巨牛的人,或者你認識這個大牛,但是人家根本不知道你為何方神圣,還是務實點,找和自己熟識的老師寫吧,我的就是原來的本科老師寫的,老師們可能名氣不大,但是他們寫的關于我的材料,肯定是最客觀、最可信的。
另外申請中需要的各種證明材料也是很難搞的東西,我為了這些前前后后跑了原來的學校不下 4 次,不過想到那些本科在外地的同學,又覺得很欣慰啊。網(wǎng)申結束之后就是寄材料了,終于到了最后一步,千萬要在郵寄之前確認每個學校對于材料的不同要求,別人家要的是讀書計劃,你給寄了一份對這個專業(yè)的展望或是干脆沒寄,有時候一個小的疏忽就會導致一個巨大的損失,這時候多細心都不為過。
陶瓷:如果你真的是有實力、有魅力,對專業(yè)和老師的方向有獨到的見解,陶瓷沒啥不好,自己推銷自己嘛,讓更多的老師認識你、傾情于你,到時候咱挑老師也是不錯的。但是如果自身沒什么優(yōu)勢,個人覺得陶瓷可能用處不大。由于我除了和小米混得比較熟,基本沒有陶瓷。
選校:蘿卜青菜,各有所愛。你選擇學校要看學校的名氣,還是專業(yè)的名氣,還是導師的實力,或者是地理優(yōu)勢,肯定沒有一個定論,不過把畢業(yè)之后的工作問題考慮進來個人覺得還是很有必要的,畢竟這是每個人最終的歸宿-工作。而關系到畢業(yè)之后工作是否好、待遇如何恐怕除了排名,就得多考慮一些因素了,有時候一個學校的地理位置也會起到?jīng)Q定性作用,大家參考北京上海二流學校一流分數(shù)的現(xiàn)象就能夠理解了,沒辦法,出身好,到了這樣的學校進門就意味著比別人多些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