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讀李嘉誠 1000字讀后感

字號:


    讀書使人聰慧,做好讀書筆記是一種優(yōu)秀的學習習慣??纯磩e人是怎樣寫讀書筆記的。
    讀書筆記
    今天借了兩本書,《廣西行知書》,《李嘉誠的大局觀與細節(jié)處理》 ,一口氣兩本書都讀完了。
    先說說 讀《廣西行知書》的體會吧。廣西,我的家鄉(xiāng),是一個風景優(yōu)美,民風淳樸的地方。書中主要對廣西各個城市的旅游景點 進行了圖文并茂的描述。著重寫了桂林,看來桂林在廣西的地位還是很高的 ,不僅有悠久的歷史,還有各種獨特的風景??粗切﹫D片,我仿佛重游了桂林,心曠神怡,想起兩年前去的桂林,與作者所寫仿佛也是感同身受。當然,我比較感興趣的還是對我們北海的描寫,很佩服作者的細心和深厚的文字功底。她對北海描述寫得很細膩,也很準確,有很多是連我也不知道的或者說 不清楚的,寫得很好。
    看這種書,起到放松心情的作用。其實我也蠻熱愛大自然的,我也希望以后能夠旅行于天下,去領略世界各地獨特的風景。這是一種奢望,因為我們很多人都活得很現實,為了生存,我們要工作,還要照顧家庭種種。我覺得,人不能為了生存而失去自由。有時候,我在看待這個社會的時候,感覺我們拼命地學習, 無非是把自己鍛煉成一個會某種技術的工具,會賺錢的工具。我們只是生存,而不是在生活。為了這種生存,我們有很多的無奈,我們強迫自己要不停奮斗,我們強迫自己放棄很多。但從來沒有想過,我們的奮斗是為了什么,我們這樣活著的意義有多大,我們要成為真正意義的人還是一種工具。痛痛苦苦讀了十幾年的書,甚至有些人還讀到博士后,最后出來還是除了工作還是工作,有些還死在工作崗位上。聽說鄧稼先當年只知道包子是最好吃的東西,其他的食物都不懂什么滋味。當然,他給國家做了很大的貢獻,但對一個單純的人來說,這能叫生活嗎?許多人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愛因斯坦,其實他們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傻子,如果不是傻子一樣的人是成為不了愛因斯坦的,也不會有愛因斯坦一樣的成就。世界上很多科學家,特別是數學家都患有自閉癥,他們能夠成為科學家是因為他們有病。我想說,有些人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科學家,你是在詛咒你的孩子得那種病。就拿我們學校的這個所謂的數學正教授來說吧。22歲破解斯塔潘猜想,學校獎勵100萬,還直接升到正教授,多么神氣!其導師候振庭(著名數學家)說,他不喜歡說話,沒有朋友,很難跟別人溝通,我們發(fā)現很多數學大師都這樣,像……和……他們都患有……。你希望自己兒子成為這樣的人嗎?
    扯遠了,回歸主題 。我們人生下來,上帝就賜給我們一個那么好的大自然,我覺得,人應該要熱愛生活,成為生活的主宰者,而不是生活的奴隸。我們以后在工作的同時,能夠給自己更多一點自由的空間,不說去旅游或者什么,至少能夠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才算沒有白來一趟。哪怕,就是夕陽西下之時能夠停下手中的工作,透過辦公室的窗,享受著純屬自然的美。不懂生活的人,取得再大的成功,賺得再多的錢,都是對不起自己的。 有時間還是多一點到外面走走,趁著還年輕~
    李嘉誠,一個財富的代名詞。他有很多的崇拜者(粉絲)。讀《李嘉誠的大局觀與細節(jié)處理》感覺想做一個成功者真的很不容易,既要有大局觀又要有細節(jié)處理能力。人是要做實事才能夠成功的,空頭大話的人,就是那夏季的知了,爬到樹梢最高處,聲噪一時,出盡了風頭。毛毛蟲卻在默默地織繭,等待成蝶。最后夏季一過,秋天來了。知了就沒有了,而這時毛毛蟲最后卻能夠破繭而出,實現了自己美麗的夢想。也不是第一次讀李嘉誠了,雖然寫得神乎其神,這都是因為他成功了。很多都是作者的猜想,說李嘉誠當時遇到一種什么的情況,然后那時他是怎樣想的。我想李嘉誠自己都不知道當時他怎樣想的吧!作者怎么知道他就看準了世界局勢,并且抓住了時機,一步步都像理所當然。這些都純屬放屁。
    讀書要學會提煉些本質的東西就可以了。至于作者的觀點可以不茍同。有時候看到有些人為了某某國家大事爭論不休,我覺得很好笑。他們說自己在網上看到人家是那樣寫的,另一個又說自己看《參政消息》人家是那樣寫的。反正就覺得自己看到的是正確的,沒有一點自己的觀點,但是誰也不服誰,他們成了兩個不同作者的辯護者,更有甚者會鬧到打架。是不是有點無知和搞笑呢?
    讀這本書,悟到一個道理。人若想能夠成就一番事業(yè),一定要有堅韌不拔的毅力,要有恒心,寬容心,還要有誠信,吃得起虧。李嘉誠他真正做到了。這些都是成功的必備條件,他注定要成為一個成功者。至于他做得那么大,我想更多的應該歸于時勢與幸運。
    做個讀書筆記,給自己警醒,同時激勵自己。
    小編精心推薦
    讀書心得體會 | 讀后感 | 讀書筆記
    
    小編精心推薦
    讀書心得體會 | 讀后感 | 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