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語文古文匯總:六國論

字號:


    出國留學網(wǎng)高考頻道在考試后及時公布各科高考試題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試卷專家點評,請廣大考生家長關(guān)注。時光飛逝,不管情愿與否,無論準備與否,我們已走進高三,走近我們的夢!祝愿決戰(zhàn)2014高考的新高三學員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
     
    
    
    六國論
    一、文學常識:
    選自《嘉祐集·權(quán)書》。 蘇洵
    蘇洵,字明允,北宋散文家。與其子蘇軾、蘇轍并稱為“三蘇”。
    二、主旨:
    本文論證六國滅亡的原因在于賄賂秦國,但本意不在悲嘆六國的滅亡,而在借此批評北宋統(tǒng)治者賄賂契丹、西夏以求茍安的政策。
    一、通假字:
    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 “厭”通“饜”,滿足。
    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當”通“倘”,如果。
    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無”通“毋”,不要。
    二、古今異義:
    1. 其實:
    今義:副詞,表示所說的是實際情況(承上文而含轉(zhuǎn)折)。
    古義:其,代詞,那。實,副詞,實際上。
    例: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zhàn)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读鶉摗?2. 祖父:
    今義:父親的父親。
    古義:泛指祖輩和父輩。
    例: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六國論》
    3. 然后:
    今義:連詞。
    古義:這樣以后。
    例: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六國論》
    4. 至于:
    今義:表示另提一事。
    古義:表示由于上文所說的情況,引出下文的結(jié)果。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以致”、“以至于”。 例:至于顛覆,理固宜然?!读鶉摗?BR>    5. 智力:
    今義:指人認識、理解客觀事物,并運用知識、經(jīng)驗等解決問題的能力。
    古義:智謀、力量。
    例: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六國論》
    6. 可以:
    今義:表示認可。
    古義:可,可以,以,憑借。
    例: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读鶉摗?BR>    7. 故事:
    今義:有敘述或虛構(gòu)情節(jié)的事件。
    古義:舊事、前例。
    例:茍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读鶉摗?BR>    三、詞類活用:
    1. 使動用法:
    后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 卻,動詞的使動用法,使„„退卻。
    2. 形容詞活用為動詞:
    不能獨完。 完,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存在,保全。
    惜其用武而不終也。 終,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堅持到底。
    1. 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小則獲邑,大則得城。 小、大,形容詞活用為名詞,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2. 名詞用作狀語:
    日削月割,以趨于亡。 日、月,名詞用作狀語,每天、每月。
    5. 名詞活用作動詞:
    義不賂秦。 義,名詞活用作動詞,堅持正義。
    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 禮,名詞活用作動詞,禮遇,以禮相待。
    5.動詞活用為名詞:
    蓋失強援。 援,動詞活用為名詞,援助的力量。
    秦以攻取之外。 攻,動詞活用為名詞,攻戰(zhàn)的手段、方法。
    四、固定句式:
    1. 然則:譯為“既然如此,那么”。例如:然則諸侯之地有限。
    2. 是故:譯為“因此”。例如: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
    3. 以„„為„„:譯為“把„„作為、當作”。例如: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
    4. 向使:譯為“假使、如果”。例如:向使三國各愛其地。
    5. 為„„之所„„:用“為”引進主動者,謂語前加“之所”表被動。例如: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
    五、特殊句式:
    1. 判斷句: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
    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斯用兵之效也。
    2. 省略句:
    (諸侯)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暴(于)霜露。
    舉以(之)予人。
    3. 狀語后置:
    趙嘗五戰(zhàn)于秦,二敗而三勝。
    其勢弱于秦。
    4. 定語后置:
    茍以天下之大。
    5. 被動句:
    六國破滅。
    至于顛覆,理固宜然。
    洎牧以讒誅。
    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
    為國者無使為秦人積威之所劫哉。 1. 非兵不利: 兵,兵器
    2. 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虧,虧損,削弱。道,途徑,方法,原因,規(guī)律。
    3. 六國互喪,率賂秦耶: 互,交互,由此及彼,由彼及此。率,全都,一概。
    4. 蓋失強援:蓋,承接上文,表示原因,有“因為”的意思。
    5. 秦以攻取之外:以,用、憑。
    6. 固不在戰(zhàn)矣:固,本來,根本。
    7. 思厥先祖父:厥,相當于“其”,代詞,他們的。先,對去世的尊長的敬稱。
    8. 以有尺寸之地:以,才。
    9. 子孫視之不甚惜:視,對待,看待。
    10. 舉以予人:舉,全部,都。以,拿。
    11. 起視四境:視,看。
    12. 而秦兵又至矣:兵,軍隊。
    13. 奉之彌繁,侵之愈急:彌、愈,更加。
    14. 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已判矣:判,分出,分清。
    15. 理固宜然:固,本來。宜,應該。然,這樣。
    16. 以地事秦:以:拿、用。事,侍奉。
    17. 猶抱薪救火:薪,柴草。
    18. 此言得之:得,適宜,得當。之,指上面說的道理。
    19. 終繼五國遷滅:遷滅,滅亡,遷是改變的意思。
    20. 與嬴而不助五國也:與,親附,親近。
    21. 始有遠略:始,起初,開始。
    22. 斯用兵之效也:斯,這。武力,戰(zhàn)爭。
    23. 始速禍焉:始,才。速,招致。
    24. 后秦擊趙者再:再,兩次。
    25. 洎牧以讒誅:洎,及,等到。
    26. 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且,況且。革滅,消滅。殆,幾乎,差不多。
    27. 誠不得已:誠,實在,確實。
    28. 則勝負之數(shù),存亡之理:數(shù)、理,天數(shù),命運。
    29. 或未易量:或,或許。易,輕易。量,估量。
    30. 有如此之勢:勢,形勢。
    31. 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為,治理。積威,積久而成的威勢。劫,脅迫,挾持。
    32. 其勢弱于秦:勢,勢力,力量。
    33. 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勢,趨勢。
    34. 茍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茍,如果。以,憑借。從,跟隨。是,這。
     
    
2013年部分省市高考試題匯總
2013江蘇物理試題及答案解析 2013新疆理綜試題答案 2013內(nèi)蒙古理科試卷答案
2013寧夏理綜試題及答案解析 2013西藏理科試卷及答案 2013江蘇地理試題及答案解析
2013江蘇歷史試題及答案 2013江蘇真題及答案(政治) 2013安徽數(shù)學真題(理科)
2013江蘇歷史試題及答案解析
    
2013廣東數(shù)學真題(理科)試卷 2013廣東數(shù)學真題(文科)試卷

    出國留學網(wǎng)高考頻道為您搜集整理
    

    
高考語文復習資料 高考數(shù)學復習資料 高考英語復習資料 高考文綜復習資料 高考理綜復習資料
高考語文模擬試題 高考數(shù)學模擬試題 高考英語模擬試題 高考文綜模擬試題 高考理綜模擬試題
高中學習方法 高考復習方法 高考狀元學習方法 高考飲食攻略 高考勵志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