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明禮儀

字號:


    文明的燦爛光華。作為記錄古代文明的文言文,蘊涵大量的古代禮儀,中學(xué)語文教材上也涉及許多。了解它,不僅欣賞到古代禮儀文化,而且?guī)椭x者,特別是中學(xué)生掃除閱讀文言文的一大障礙。古代禮儀,包括“吉”、“嘉”、“軍”、“賓”、“兇”五個方面,下面結(jié)合中學(xué)教材,歷歷介紹給中學(xué)生朋友。
    一、吉禮 五禮之冠,主要是對天神、地祇、人鬼的祭祀典禮。
    ?祭宗廟? 《曹劌論戰(zhàn)》中“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其中“犧牲玉帛”是祭宗廟的祭品,祭者將之列于神案之上,祈求祖先之靈的護佑。
    ?拜先圣?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寫“我”入塾之初,便被領(lǐng)著拜匾和鹿,“算是拜孔子”,這也是吉禮的一種。
    ?臘祭? 古人在歲末祭社(即祭土地神),祈求生命之本――農(nóng)業(yè)的豐收,是為臘祭。如《祝?!分袑懙馈疤斓乇娚耢砹松泛拖銦煛保@便是祭者所期望的結(jié)果;又如《社戲》中所描述的“社戲”,也是為祭土地神而舉辦的大型民間活動?,F(xiàn)今民間所謂“送灶”,則是“臘祭”的遺留。
    二、嘉禮 和合人際關(guān)系,溝通聯(lián)絡(luò)感情的禮儀。
    ?宴禮? 古禮規(guī)定,在宴飲之時,配以樂舞,是為宴禮。如《醉翁亭記》中寫道, “宴酣之樂,非絲非竹”,“絲竹”(即管弦樂曲)便是宴禮的一部分。
    ?投壺之禮? 這種禮節(jié)是從古人宴時騎馬射箭取樂演化而來的,“投壺”即把箭投入壺中,壺束頸鼓腹,其中盛以小豆,使箭投入后不至于彈出,一般距投者三箭半,投中者罰不中者飲酒,以此活躍宴飲氣氛。如《醉翁亭記》中所說的“射者中”,其中“射”即投壺。
    ?尊老之禮? 《陳涉世家》中寫陳涉入陳之后,“召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議事”,“三老”指三種老人,一是貴族中的老者,稱為“閣老”;二是平民中的老者,稱為“庶老”;三是為國捐軀者的老人,稱為“死政者之老”。這三種老人國家給以優(yōu)待,聲望極高。課文中的“三老”顯然不指“閣老”,而陳涉召之的目的,無非是看中其聲望。
    三、賓禮 接待賓客之禮。
    ?朝覲之禮? 古時候諸侯定期朝見天子或霸主,是為“朝覲之禮”,如《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燕魏韓趙“皆朝于齊”閌欽庵?jǐn)S窠凇?BR>?會同之禮? 古時候諸侯四方會齊,共聚一堂,規(guī)模宏大,是為“會同之禮”。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寫公西華的志向:“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逼渲小皶奔粗浮皶Y”。
    ?相見禮? 古人等級制度森嚴(yán),相見時,按長幼之序和官職大小行禮。《范進中舉》中寫范進進學(xué)回家,其丈人來訪,范進“向他作揖”,胡屠夫教訓(xùn)他不要與“平頭百姓”“拱手作揖,平起平坐”,及后來范進中舉后張鄉(xiāng)紳來訪,“同范進讓了進來,到堂屋內(nèi)平磕了頭”,都是古時的相見之禮?,F(xiàn)今相見握手,也是相見之禮,不過卻完全沒有了等級之分。
    ?九賓?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相如度秦王特以詐佯為予趙城,實不可得,乃謂秦王曰:‘……今大王亦宜齋戒五日,設(shè)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本刨e:由九名迎賓人員立于殿廷,依次傳呼接引使者上殿。這是當(dāng)時外交上最隆重的儀式。
     四、軍禮 師旅操演征伐之禮。
    ?師不功? 古時軍隊獲勝而歸,帝王會出城至郊外迎接,而軍隊打了敗仗,有進帝王也會如此。軍隊吃了敗仗,叫“師不功”或“軍有憂”,軍隊回國,則以喪禮迎接,國君身穿喪服,頭戴喪冠,失聲痛哭,并吊死問傷,慰勞將士?!稓ブ畱?zhàn)》中秦軍戰(zhàn)敗,“秦王素服郊次,鄉(xiāng)師而哭”,便是“師不功”之禮。
    五、兇禮 哀憫、吊唁、憂患之禮。
    《殽之戰(zhàn)》中,晉文公去世,其子晉襄公“墨衰絰”,穿上黑色的喪服以示哀痛。
    陶淵明《挽歌》“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敝小八艘嘁迅琛币酁閮炊Y。
    現(xiàn)今人死了,他人舉哀樂,則是兇禮的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