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九華山甘露寺
甘露寺原名甘露庵,又名甘露禪林,位于安徽省九華山北路的半山定心石下,是九華山四大叢林之一。清康熙六年(1667)玉琳國師朝禮九華,認為如果在這里建立寺廟,肯定會有高僧出現(xiàn)。禪居伏虎洞多年的洞安和尚聽到這句話,立即募化建寺。傳說在開工前夕,滿山松針盡掛甘露,故命名為甘露寺。清朝乾隆時擴建,咸豐時毀于兵燹,同治三年(1864)修復。全寺建筑面積3500平方米,主要的建筑有山門、大雄寶殿、韋馱殿、祖師殿、玉佛樓、禪堂、法堂、客堂及方丈寮等。寺周圍樹林蔥蘢,雨露云霧,幽靜宜人。寺的正門造得獨出心裁,進門后即見后墻,不與院落相通,到大殿須從兩旁山墻小門進去。整座寺廟依山布局,共有五層,殿宇完整,樓閣整齊。背倚青山,淙涼泉水從殿角流來。寺旁有定心石,即是玉琳和尚當年歇息之處。現(xiàn)為全國重點寺院。著名的九華山佛學院,也設(shè)在甘露寺內(nèi)。
延伸閱讀:
導游詞功能
1.引導游客鑒賞
導游詞的宗旨是通過對旅游景觀繪聲繪色地講解、指點、評說,幫助旅游者欣賞景觀,以達到游覽的最佳效果。
2.傳播文化知識
傳統(tǒng)文化知識即向游客介紹有關(guān)旅游勝地的歷史典故、地理風貌、風土人情、傳說故事、民族習俗、古跡名勝、風景特色,使游客增長知識。
3.陶冶游客情操
導游詞的語言應(yīng)具有言之有理、有物、有情、有神等特點。通過語言藝術(shù)和技巧,給游客勾畫出一幅幅立體的圖畫,構(gòu)成生動的視覺形象,把旅游者引入一種特定的意境,從而達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此外,導游詞通過對旅游地出產(chǎn)物品的說明、講解,客觀上起到向游客介紹商品的作用。
相關(guān)閱讀:
各省景點導游詞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