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花兒落了讀后感大全

字號: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說的真是一點不錯。一本好書就可以讓人明白很多的道理。一本好書可以讓人陷入深深的沉思。每讀完一本好書就會讓人豁然開朗。是書讓人類走上了進步的階梯,有了今天這欣欣向榮的世界。書這無聲的預言家,預知著未來,預知著中國的夢。出國留學網(wǎng)讀后感欄目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讀后感范本,讓您快速寫好讀后感。本欄目包含中外名著讀后感范文以及最新的優(yōu)秀讀后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生活中,最能使心弦輕輕扣動的,無非就是感動的事,但親情的感恩卻能使我們的心受到前所未有的滿足,在我讀完“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這兩句話時,覺得這篇文章一定是非常感人和勵志的,正是因為題目的吸引,所以我覺得這篇文章值得我看。
    林海音(1918-2001)是臺灣著名作家。她的小說,在海峽兩岸通常被劃入懷鄉(xiāng)文學、女性文學的范疇。但她同時又是一位愛心深重、童心未泯的作家,經(jīng)常追憶童年往事,并熱心地為兒童編刊物,寫童話。短篇小說集《城南舊事》無疑是林海音的代表作。該書,對她曾經(jīng)生活過二十五年的老北京鄉(xiāng)思濃烈,亦塑造了秀貞、宋媽等令人難忘的女性形象,帶有鮮明的“京味”特色。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這本以作者的童年生活為背景素材,借兒童之口講述人生故事的書,也是一部成功的兒童文學作品。
    一、展示了從兒童到少年的成長軌跡
    《城南舊事》包括五篇小說:《惠安館傳奇》、《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和《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就情節(jié)而言,相互間雖然沒有緊密的聯(lián)系,各篇可以獨立存在,但有一個共同的敘事者——“我”(小英子)。如果,分開來看這些小說,的確是各寫了一個成人的故事。但是,合在一起,卻分明展示的是一個兒童成長為少年的人生歷程。
    在《惠安館傳奇》里,英子剛六歲。渾不懂事:太陽老高了,還不肯起身,“躺在床上,看那道太陽光里飛舞著的許多小小的,小小的塵埃。”人小力微:端一盆水,“連晃帶灑,潑了我自己一身水”。卻很俠義:當與她同年齡的街坊小孩妞兒被油鹽店伙計欺負時,她“有說不出的氣惱,一下竄到妞兒身旁,插著腰問他們:‘憑什么?’”
    在《我們看海去》里,她長了一歲,已是一年級的小學生。對一切充滿了好奇,想知道空草地里藏著的東西是怎么回事;依然幼稚,“分不清天空和大海。金紅的太陽,是從藍色的大海升上來的呢?還是從藍色的天空升上來的”。
    在《蘭姨娘》里,她又長了一歲,兩個門牙剛掉??吹礁赣H“捉住”蘭姨娘手的曖昧舉動,她自然還把握不準這是怎么回事。但也不是什么都不懂。憑直覺,“覺得使媽受了委屈”,卻又理不清、說不明,只好哭。用毫不掩飾的哭表示自己的不滿。
    在《驢打滾》里,她已九歲,正上三年級。年齡見長,思慮的問題也就增多:“我簡直想不出宋媽要是真的回老家去,我們家會成了什么樣兒?誰給我老早起來梳辮子上學去?誰喂燕燕吃飯?弟弟挨爸爸打的時候誰來護著?珠珠拉了屎誰給擦?”更想不明白,宋媽為什么撇下才生的女兒,“到我家當奶媽”。
    在《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里,她十二歲了,小學畢業(yè)。此時的她,內(nèi)心是矛盾的:“我們是多么喜歡長高了變成大人,我們又是多么怕呢!”但是社會、家庭各方面早已開始要求她“做大人”了。宋媽曾說:“英子,你大了,可不能跟弟弟再吵嘴!他還小。”蘭姨娘也說過:“英子,你長大了,可不能招你媽媽生氣了!”病弱的爸爸更要求她去“闖練”,“學做許多事”。而她真就“硬著頭皮去做”了——獨自去銀行寄款——做成了。于是,她意識到,自己真的長大了——“不再是小孩子”。
    顯然,隨著歲月的流逝,英子在逐漸長大。這里的五篇小說,共同完成了小英子的形象塑造——由愚癏純真的兒童,成長為早熟多思的少年——已準備承擔起父親去世后家庭與人生的責任。
    二、描繪了兒童眼中的成人世界
    兒童文學作品當然以表現(xiàn)兒童為第一使命。但是,也不應把兒童與整個社會生活割裂開來。因為兒童不可能生活在真空里。
    《城南舊事》對此的把握也是成功的。小說沒有孤立地去展示兒童的心理特征,而是把這種展示融入英子對社會人生、成人世界的逐步認識之中。
    比如《惠安館傳奇》里有這樣一段記敘:
    我想,她是在和我玩“過家家兒”吧?……我一邊走著一邊想,跟秀貞這樣玩,真有意思;假裝有一個小桂子,還給小桂子做衣服。為什么人家都不許他們的小孩子跟秀貞玩呢?還管她叫瘋子?
    小編精心推薦
    讀后感范文 | 讀后感怎么寫 | 讀后感作文 | 四大名著讀后感 | 中外名著讀后感
    
    這里的秀貞本是個活潑、善良、癡情的少女。她不顧傳統(tǒng)禮教的束縛,“跟了”苦學生思康,生下了女兒小桂子。但思康一去不復返,父親又把小桂子扔掉,加之周圍人們的指指點點,迫使她精神失常。在成人看來,她分不清幻想與現(xiàn)實的界限,總沉溺在虛構(gòu)的妄想之中,把年畫里的孩子當成了小桂子,是反常,是“瘋”的表現(xiàn),令人心酸。而“我”年幼,分不清何為瘋,何為不瘋,反以為是在玩“過家家兒”,“真有意思”。小說這樣寫,自然是符合六歲兒童的認知水平與心理特征的。同時,也借秀貞的悲慘命運,喚起讀者的同情心,進而去譴責舊社會陳規(guī)俗見的罪惡。
    又如《我們看海去》,寫英子對“賊子”的認識:“我不知道他是好人,還是壞人,我分不清這些,就像我分不清海跟天一樣,但是他的嘴唇是厚厚敦敦的。”的確,讓七歲的孩子來判斷那個“賊子”的好壞是太困難了:就嘴唇而言,“是個老實人的相”。但他分明偷人東西,似乎應是壞人。然而,他的偷,是為了供弟弟上學讀書,養(yǎng)活瞎眼的老娘,又很難說就是壞。小說描寫中這種復雜而又矛盾的現(xiàn)象使孩子迷離、惶惑,是準確的。而涉及的,仍是有關(guān)社會制度、窮人出路的大問題。
    通常,兒童文學作品,多為正劇、喜劇,少有悲劇。但《城南舊事》的基調(diào)卻是低沉的,甚至是哀婉的:不幸的秀貞與可憐的妞兒死了,憨厚的“賊子”被抓了,怪怪的德先叔與蘭姨娘走了,善良的宋媽回老家了,連最親最親的爸爸也病故了——五篇故事在結(jié)尾時,其主角都離“我”而去,從而使作品染上了一層悲劇的色彩。但“我”,不正是在與上述人物的各種交往中接觸到了執(zhí)著、向往、善良與博愛,并逐漸長大了嗎?社會不可能完美,生活充滿了悲歡離合?!冻悄吓f事》能給予小讀者的,正是感受生活的勇氣和面向未來的探求精神——從而為他們?nèi)蘸筮M入社會生活提供了必要的準備。
    三、把兒童文學作品寫成藝術(shù)精品
    作為兒童文學作品,首先就要考慮到兒童讀者的接受能力與閱讀興趣。因此,加強故事性是必須的。而《城南舊事》中的各篇作品,都不乏耐人尋味的故事。
    秀貞與妞兒(小桂子)的遭遇,如真似幻——妞兒果真是被扔掉的那個小桂子嗎?(《惠安館傳奇》)空草地里的“賊子”,終因小英子的無意間泄密而被捕,讓人擔憂“賊子”的弟弟與老娘今后靠什么為生呢?(《我們看海去》)還有英子小小年紀竟下意識地為德先叔和蘭姨娘牽線搭橋,亦讓人忍俊不禁(《蘭姨娘》)。宋媽失去親生兒女小栓子與丫頭子的不幸,更讓人同情(《驢打滾》)。即便是最少故事的第五篇里,也還有那個滲透著父女真情的遲到事件——因為雨天貪睡想要逃學,英子曾被父親無情責打、強逼上學。但過后,父親又趕到學校,遞上御寒的夾襖(《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這些故事,沒有太復雜的結(jié)構(gòu),但情節(jié)不無曲折,而且生動、有趣,極富情感性,加之借兒童之口講述,尤能撥動少年讀者的心弦。
    作為兒童文學作品,更需加強語言文字的表現(xiàn)力。而《城南舊事》就顯示了作者在這方面的深厚藝術(shù)功力。在塑造英子這一形象時,無論寫語言動作,還是揭示心靈世界,都注意到了兒童的生理、心理特征。
    請看《惠安館傳奇》里的這樣一段描寫:
    我把鼻子頂著金魚缸向里看,金魚一邊游一邊嘴巴一張一張的在喝水,我的嘴巴也不由得一張一張的在學魚喝水。有時候金魚游到我的面前來,隔著一層玻璃,我和魚鼻子頂牛啦!我就這么看著,兩腿跪在炕沿上,都麻了,秀貞還不來。
    這里,“學魚喝水”“和魚鼻子頂牛”,分明是兒童的動作與情趣。小說形象地寫出了兒童特有的性格,透著純真。
    再看《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里的這樣一段記敘:
    我哭了,我們畢業(yè)生都哭了。我們是多么喜歡長高了變成大人,我們又是多么怕呢!當我們回到小學來的時候,無論長得多么高,多么大,老師!你們要永遠拿我當個孩子呀!
    此處,無論是“哭”的外部表現(xiàn),還是又“喜”又“怕”的內(nèi)心矛盾,都符合成長中的小女孩的情感特征。一經(jīng)作家之筆的點染,便躍然于紙上。
    毫無疑問,作者是善于把兒童的種種特征再現(xiàn)于筆下的。而對于兒童文學的讀者來講,正是這種種特征的生動再現(xiàn),最易勾起自己童年體驗的記憶,從而產(chǎn)生共鳴,發(fā)出會心的微笑。
    或許會有人認為,《城南舊事》的豐富內(nèi)涵、傷感情調(diào)與抒情韻味,很難被少年讀者全部領會。但即使如此,又怎樣呢?當年,茅盾曾認為:“指名是給小朋友的《寄小讀者》和《山中雜記》,實在是要‘少年老成’的小孩子或者‘猶有童心’的‘大孩子’方才讀去有味兒”;是冰心女士“以她的小范圍的標準去衡量一般的小孩子”①。但爾后幾十年的事實是,無論“少年老成”的小孩子或“一般小孩子”,都成為了《寄小讀者》的忠實讀者。可見,作家的情思、識見與作品的藝術(shù)魅力是可以吸引廣大少年讀者并提升他們的鑒賞力的。
    如果說,《寄小讀者》沒有因為同時能吸引成人讀者而不被視為兒童文學的精品,那么我以為,對于《城南舊事》也可作如是觀。
    相關(guān)推薦: 讀后感(匯總)
    相關(guān)推薦: 讀后感大全(匯總)
    相關(guān)推薦: 讀后感400字(匯總)
    相關(guān)推薦: 讀后感800字(匯總)
    小編精心推薦
    讀后感范文 | 讀后感怎么寫 | 讀后感作文 | 四大名著讀后感 | 中外名著讀后感
    
    小編精心推薦
    讀后感范文 | 讀后感怎么寫 | 讀后感作文 | 四大名著讀后感 | 中外名著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