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那些我們值得關注的人和事兒

字號:


    導語:又是一年高考時,今年將有939萬人走進高考戰(zhàn)場。這些人,或許心有焦慮,或許心懷忐忑,畢竟,這是很多人的“第一次高考”。在現(xiàn)實的價值觀里——高考就如同人生的獨木橋,過了,便看得見姹紫嫣紅的希望;沒過,則似乎只能看到黯淡無光的無奈。
    忐忑也好,焦慮也罷,這只是一場考試而已,只因為過多的人為其注入了太多的象征意義,才讓高考變得濃重起來。套用一句俗話便是,高考本沒有什么可緊張的,但說的人多了,大家便緊張起來了。再加上現(xiàn)實對其的重視,父母陪考、學校宣誓等,早已成為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這些舉動,雖然都充滿了關愛,也充滿了催人緊張的情緒。
    然而,有這樣一些人,卻因為種種原因,成了人們眼中的“特殊考生”。他們是奪刀救人的柳艷兵,棄考的“發(fā)明天才”盧彥杰,圍毆老師的高三男生。道德楷模、我行我素、戴著鐐銬跳舞,這是人們貼給他們的特殊標簽......
    奪刀救人考生,教育部獲準單獨參加考試
    
    柳艷兵在公交車上面對歹徒行兇,見義勇為,奮不顧身,奪刀救人,因為受傷住院而誤了高考,留下人生憾事。事件經媒體曝光后,引來社會廣泛關注,并就是否保送大學展開了討論。教育部已經委托江西省教育廳,專門前往看望、慰問,并表示將為他們組織單獨考試。這一表態(tài)向社會釋放出了什么信息?
    一是對奪刀考生的人性關懷。柳艷兵奪刀救人事件發(fā)生后,人們都在為他不能按時參加高考而擔心,有人提出了保送大學的建議,有人提出了補考的辦法。筆者在評論中考慮到高考公平性問題,對保送持否定態(tài)度,建議主要從道德上獎勵表彰,可給予補考或明年再考。沒想到,教育部在這么短的時間內迅速作出了單獨組考的決定,非常令人感動。筆者認為,這充分體現(xiàn)了黨和政府對柳艷兵的人性關懷、人性溫暖,是對他的最大安慰。這樣,他就可以安心養(yǎng)傷了,直到身體康復后,再準備考試。
    發(fā)明天才考生,不高考沒關系
    
    老實說,我很欣賞盧彥杰的發(fā)明才華。如果盧彥杰如愿進入大學,或許會有更多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從情理的角度考慮,高考招生制度應該給盧彥杰這樣的偏才怪才打開一扇門。但是,從招生規(guī)則的角度看,我并不認為高校堅持招生原則存在過錯。招生規(guī)則擺在那里,考生愿賭服輸,你不參加高考就不能參加自主招生。
    對此,有網友是這樣說的:“這次為發(fā)明天才開了招生的口子,‘條子生’、‘關系戶’等腐敗問題就會接踵而至,將冒出更多的特例,分數(shù)不達錄取線,卻可以通過校方和教授的堅持,進入名牌大學?!逼鋵崳W友的顧慮并非沒有道理。在現(xiàn)實生活中,分數(shù)不夠錢來湊,權力染指高考招生的例子比比皆是。人民大學原招生處長蔡榮生受賄千萬,將自主招生名額當成明碼標價的商品,所暴露出來的招生腐敗問題令人觸目驚心。關于自主招生、破格錄取的一點風吹草動都會引起公眾的焦慮情緒。
    打老師的考生:先高考后處理
    
    學生的這種不滿,除了針對撕書行為被制止本身,不能不說,其背后還有長久以來積累的,對于應試教育的深深怨恨。雖然說,作為知識傳授的主體,老師具有“把抬高槍口一厘米”的自主權,但在現(xiàn)有“分數(shù)為王”的應試體制下,這“一厘米”的作用究竟有多少,顯然是值得懷疑的。只是因為在外人眼里,教師與學校、教育體制常常被視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同時又由于他們身處第一線,所以更容易受到一些情緒激動的人,比如學生、家長的攻擊毆打,淪為體制的犧牲品。這不能不令人感到深深的悲哀,當老師被迫時刻提防不被學生打,哪里還有心思專研教學技藝,又哪還敢對學生進行嚴肅的批評教育?
    所以,無論是為了學生還是老師,此事都不該被草率處理。有必要以此為契機,好好反思一下現(xiàn)有的學校管理模式,改革相關的教學體制。否則,如果不能從根本上拔除誘發(fā)師生矛盾的“制度引線”,那么類似事情將不可避免。不僅不可避免,考慮到老師在中國文化中特殊地位,這種針對教師群體的暴力事件說不定還會越來越多。
    
高考語文復習資料 高考數(shù)學復習資料 高考英語復習資料 高考文綜復習資料 高考理綜復習資料
高考語文模擬試題 高考數(shù)學模擬試題 高考英語模擬試題 高考文綜模擬試題 高考理綜模擬試題
高中學習方法 高考復習方法 高考狀元學習方法 高考飲食攻略 高考勵志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