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有友從上海打來電話,說中國和加拿大國土面積相近(分列世界第3和第2位)、都是多民族國家、擁有共同的英雄白求恩,要我寫寫中加兩國的異同,特別是不同之處。我直覺這是需要占有大量資料的工作,我會力所不逮,加上初來加拿大時的那些奇奇怪怪的感覺,沒敢貿(mào)然答應朋友的好意。
幾年很快過去了,有關加國的資料從無到有,但那些奇怪感覺卻消失殆盡。要保留幾年前那些感覺,就只剩下了一條途徑:與源源不斷來到加國的大陸同胞密切接觸。2010年10月13日,是中加建交40周年紀念日,在此前后有多冊有關楓葉國的書籍出版,私心甚喜,也萌生出一個念頭:將我和我那些新移民朋友都有過的奇怪感覺,記錄下來。
留學趣聞1.加航:沒有仙女般的小姐
70年代后期,樓上的人還在打肚皮官司、爭論該搞還是不該搞的時候,膽大妄為的溫州人早就開始跑單幫了;為求活路的安徽小崗村人,也已經(jīng)豁出去分田單干了。直到樓上贊同搞的人說了算以后,老實巴交、對樓上忠心耿耿的各地人,才像溫州人和小崗村人那樣干了起來。
這一干不得了,前幾年還在餓肚子、愁穿用的人們,一下子溫飽了,還有些人富起來了。過去主要是為官員和洋人服務的民航機,一下子涌進了不少普通人。亞東的一曲《向往神鷹》,道出了許多人對乘坐飛機的向往。歌中還唱道:‘仙女般的空中小姐翩翩而降…..’,給這個向往涂上了一抹玫瑰色彩。
我不敢說人們乘飛機是沖著仙女而去的,但我敢說,有一部分乘客在作交通工具選擇時,‘仙女般的空姐’肯定是影響因素之一。不管怎么說吧,藍天-白云-美女-飛機,已經(jīng)定格在我們這些乘客的大腦皮層,一直到登上加拿大航空公司的班機之前。
90年代末,我第一次進出加拿大,也第一次乘坐加航的飛機。在機艙進口處迎接我們的,是幾位上了年歲的女士。其中有一位,如在中國的話,應當是退休在家含飴弄孫,或搓麻將,或每天跳舞、打太極拳的了。我們吃驚的發(fā)現(xiàn),仙女般的空中小姐不見了,有的只是慈眉善目的空嫂、空婆。飛行途中,與空嫂、空婆一道送水送食的,還有一位先生,短袖體恤衫上套著一件駝絨背心。這位空大爺?shù)拇┓?,讓我們這群來自大陸的西裝客大跌眼鏡。我也萬萬沒想到,幾年以后,我也常常是像這位空大爺一樣地奇特打扮。
那時,北極航線還沒有開通,從上海到溫哥華要在東京轉機,飛行時間要10幾個小時。長時間呆在座位上,人很難受,我一有機會就離座到處走走,或者在大家入睡時,到空姐工作間旁的座位上,就著微開的窗戶暗板漏進的光看書。我的舉動,被收起了笑容的全日空‘仙女般的空中小姐’、也被美聯(lián)航嚴肅的空嫂,所嚴厲制止。只有在加航的航班上,我才有此離座自由。加航的空嫂、空婆、空大爺,不僅不干涉我,還會親切地問我需要什么幫助,有時還會坐下來同我聊上幾句。
留學趣聞2.消失的西裝革履
與新中國一道成長的這幾代人,不僅與這塊多災的大地一道興奮、一道糊涂、一道饑餓過,也一道瘋狂、一道驚醒、一道驕傲過,還與這塊多難的大地一道迷惑、一道流行過。
流行大翻領、雙排扣的列寧裝時,他們還太小或還未出生。流行‘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補丁裝時,他們中有些人趕上了。而綠軍裝的流行,則是通過他們中的不少人來實現(xiàn)的。這沒有綴帽徽、領章的綠軍裝,后來換成了西裝和領帶,并配上了錚亮的皮鞋,讓這時髦的流行歷久不衰。
這真資格的舶來品,出現(xiàn)在了不同膚色人雜處的國宴上,也出現(xiàn)在普通人家的餐桌旁。它們成了國家走出封閉狀態(tài)的標志,也成了青年乃至老年人開明進取的象征。一句話,著西裝革履,就是有型、有格。哪怕打皺,哪怕材質(zhì)粗劣,那也是有型有格的身份表現(xiàn)。
有了如此的全民共識,這舶來品就有了超過其他裝束的持久力,也有了人民代表也比不過的廣泛性。也因而在我們的想象中,它們是穿之四海而皆帥的好東東。當在毫無懸念的屬于西方的加航機艙里,猛然看到短袖體恤衫外套背心的空大爺時,我們理所當然地大吃一驚。不過,古怪的,不僅在飛機上。踏上這個美國鄰居的土地后,種種怪怪的感覺,就沒有離開過我們這群自以為是入鄉(xiāng)隨俗的西裝客。
我們來自一個井然有序的國家。這井然有序,又是和制服聯(lián)系在一起的。除國家層面的軍隊和警察有統(tǒng)一的制服而外,還有城管、工商、稅務和興旺發(fā)達的保安等等制服大軍。在西裝革履越來越成為官式業(yè)務和經(jīng)濟活動包裝的同時,制服大軍也日益壯大。這支醒目的制服大軍,已無處不在,我們不能設想:社會如沒有這支制服大軍,會是怎樣的一種局面??闪钗覀兗{悶的是,在加國這個種族齊全、經(jīng)濟發(fā)達、犯罪率很低的國家,竟然難得看見穿西裝的人,更難得看見穿執(zhí)法制服的人。
在加10來年時間,說來難以令人相信,我僅有三次見過穿軍服的人。一次是在尼亞加拉大瀑布區(qū),恰逢紀念二戰(zhàn)的國殤日,一群早已退伍的老兵,穿著那個年代的軍裝、胸佩獎章游行。還有兩次看見的是同一個人——我在加國認識的一位朋友:一次是他參軍不久后到我家來,全身戎裝給我一個驚喜;一次是在他家聚會時,他換上軍裝與大家合影。
至于工商和稅務,申辦公司,只需交幾十元查詢名稱是否重復,無須注冊資金,不到一個小時就可搞定,沒看見誰穿了那表現(xiàn)權威的制服。而繳稅,是通過郵件或網(wǎng)上來完成的,至今沒見過稅務官員。而警察,大概是在加國見得最多的制服人,也無法同我親愛祖國的大城市相比 ——沒有紅綠燈故障、沒有交通的突然壅塞,是難得見到他們的。當然,如果你發(fā)生車禍或其他意外,他們也會很快出現(xiàn)在你面前。
在家鄉(xiāng)普及化的西服,在這個地地道道的西方國家里,奇怪的是,也居然成了稀有之物,變得扎眼起來。旅游鞋加休閑裝,居然是大多數(shù)人上下班的通裝。如果要看西裝革履的人,據(jù)說一是上金融街,那里的白領上班著統(tǒng)一西裝;二是到旅游點,首次到加國來的祖國同胞,可以滿足你的窺視要求。我所在的公司,也只見過大經(jīng)理一人穿過西裝,那也是在平均一個月不到一次的對外活動中。我一位很富態(tài)的朋友,一行從國內(nèi)短期來訪,除睡覺而外,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他們都西裝革履不離身。當朋友打扮如此莊重地出現(xiàn)在我打工的公司時,還被人誤會為是上門來的客戶代表。
土氣啊,加拿大人確實太土。在加拿大生活幾年后,我和家人也在不知不覺中回歸本來的土了。一回國,就有特別親近的親朋好友,悄悄提醒我們可否換換裝束,改變改變實在太土了的形象。老婆的妹妹甚至不客氣地說她姐姐,穿得還不如大街上的民工。在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qū),那里有從世界各地留學后歸國的創(chuàng)業(yè)者。我從前的同事們告訴我,他們能一眼就看出其中哪些人是從加拿大回去的——因為這些人的穿著打扮,實在是太跟不上祖國同胞的進步步伐!而我聽著他們的指點,只能發(fā)燒著臉點頭稱是。
留學趣聞3.鄉(xiāng)巴佬之國
我祖國的同胞們,用土氣來概括加拿大人,是很準確、很有眼光的。
‘土氣’,據(jù)說源于成天與土地打交道的種莊稼農(nóng)民。與之相對應的,是‘洋氣’。那是享受農(nóng)民與土地打交道的成果,而自己不用沾泥帶土的城里人的專利。我和我來自大陸的伙伴們,探討過西方七大工業(yè)國之一的加拿大,為何它的居民,土氣到穿著休閑服和旅游鞋,走過四季、走遍世界。我們的共識是:加拿大整個就是一個鄉(xiāng)村。用成都話說,生活在加拿大,就是生活在鄉(xiāng)壩頭。鄉(xiāng)壩頭的人,就是鄉(xiāng)巴佬,鄉(xiāng)巴佬不土氣,那才是怪事。
人們常說,是環(huán)境決定人的性格、決定人的行為。也許正是加拿大的鄉(xiāng)村環(huán)境,決定了在這塊土地上呆久了的人,讓我們的城市同胞,一眼就看出他們都是那么土不啦嘰的。
渥太華和北京,是加、中兩國各自的首都,但二者是根本無法相比的。隨便拿北京的哪一個區(qū),都會蓋過渥太華——不管是繁華程度、城建規(guī)模,還是人口數(shù)量方面,渥太華在北京面前,最多算得上是??h小城,休想像北京那樣車水馬龍、熱鬧得要排輪子才能上街。
多倫多和上海,同是加國和中國各自的第一大城市,但這兩個第一的差距實在太大。上海人口已將近2000萬,但多倫多才250多萬,把周邊城市算上的‘大多倫多’人口也不過500多萬,僅與上海的‘外來人口’差不多。(注 2)拿房屋的高度、高層建筑的數(shù)量來比,多倫多輸?shù)靡凰?。只有倒過來,用沒有建筑物的空地來比,多倫多才可能是贏家。那些夏天長草長樹、冬天盛雪結冰的空地,不正是讓人變土的農(nóng)村景象嗎?
并且,加拿大人的心態(tài),還在日益鄉(xiāng)野化,注定了他們不僅現(xiàn)在土,將來一定會更土。熬到冬去春來的日子,政府設立的堆肥場定時向公眾開放。此堆肥,并非我們在中國時所說的農(nóng)家堆肥。它們是從各家各戶收集的廚房垃圾和花園垃圾,經(jīng)集中處理后變成的肥料。每到開放日,汽車一早就排起了長龍。自覺自愿做農(nóng)工的人們,興高采烈地將這些免費肥土鏟進自備的袋里、桶里,然后拉回家。春夏秋三季,從事花園農(nóng)活的兼職農(nóng)民隨處可見。即便是公寓樓的住戶,沒有私家花園,也有充任兼職農(nóng)民的。他們是通過向政府申請一塊免費公地,去享受耕種的歡樂。農(nóng)貿(mào)市場上那些鮮活的產(chǎn)品,有些就是出自這些兼職農(nóng)民之手。
留學趣聞4.一土到底 捆綁城市
保持加拿大的鄉(xiāng)野景色、爭當兼職農(nóng)民,成為加拿大人把土氣進行到底的鄉(xiāng)愿。這一土到底的鄉(xiāng)愿,也難免不受到工業(yè)化、商業(yè)化的擠壓。
多倫多西南側有一個叫密西沙加的地方,36年前建市時還只有15萬人,可現(xiàn)在約有73萬人,已是加國第6大城市、一個舉足輕重的工業(yè)重鎮(zhèn)和交通樞紐。昔日的綠野,被房屋、公路等占領;過往的寧靜,被車流、人流和機械的喧囂替代,可愛的鄉(xiāng)村美景,被城市這頭怪獸無情地撕碎。
懷抱一土到底鄉(xiāng)愿的加拿大人,被城市怪獸的快速擴張所震驚。他們不能容忍自己的綠色家園,任由鋼筋混凝土侵占。他們匯入了始于歐洲的綠色環(huán)保潮流,執(zhí)意要通過立法,構筑起一個強而有力的綠色地帶(Greenbelt),將城市這頭不斷膨脹的怪獸捆綁起來,以遏制它的為所欲為。
當然,也并非所有加拿大人都那么冥頑不化、非要一土到底不可。特別是這對‘土’的執(zhí)著追求,傷害到他們發(fā)財?shù)臋C會時,他們理所當然地要站出來,竭力阻止設立綠帶法案的通過。例如部分農(nóng)場主,等著城市發(fā)展提升他們土地的價格,可綠帶法案通過后,勢將阻斷他們的發(fā)財夢(他們的擔憂被后來的事實所證明:綠帶設立后,綠帶內(nèi)的地價下降了30%)。還有地產(chǎn)商,他們本來就是靠著城市擴展而賺錢發(fā)財?shù)模跄苋萑套约旱呢斅繁欢氯?BR> 但是,他們沒有成功。他們雖然很有錢,可在這個廣袤的土地上,錢并不是決定一切的。錢要與權結合起來形成勢力,特別是要買到民意,是太難太難了。民調(diào)顯示,安大略省有90%以上的人支持綠帶法案,散居于不同社區(qū)中,擁有法案廢立權的政客,逆民意就可能在下次選舉中下臺,不愿拿自己的政治前途開玩笑的他們,不得不跟從民意。2005年,綠帶法案通過,在南安省劃出了一塊180萬英畝的綠帶(Greenbelt)。
留學趣聞5. 傻乎乎不顧國家臉面
在我們的語匯里,土氣和傻氣往往是一家子。年復一年的春晚,壓軸節(jié)目通常是趙本山的小品。逗得觀眾笑翻了的趙氏小品,有人說是專拿農(nóng)民開涮的,熒屏上他們的土氣和傻氣,讓上億人樂了,也讓趙氏公司發(fā)了。此說是否中肯,不是俺的興趣所在。俺覺得有趣的,是地球另一面的加拿大人,他們的土氣和傻氣也是聯(lián)在一起的。
初到加國時,不管走進哪一家洋人開的書店,里面都有舒適的顧客座位。舍不得付買書錢,坐在那里不掏一個子兒地看書,想來是個不壞的主意。不過如此一來,買書的人數(shù)是否會大打折扣呢?也許我的同胞傾向于這種思維,所以同在多倫多,在華人的書店里就找不到顧客座位。這類商業(yè)上的傻冒行為,當然不會是孤例。走出商業(yè)領域,傻例就更多了。
前年(2010)夏天,G8-G20峰會,相繼在安大略省風景如畫的小鎮(zhèn)亨茨威爾和加國第一大城市多倫多召開。加拿大第一次舉辦如此高規(guī)格的全球峰會,而且是全球少有的同時舉辦兩大峰會。世界富國、大國的頭頭腦腦都來了,就像奧運、世博會對中國一樣,那絕對是加拿大很拿臉的事。按說,對這種關乎國家臉面的大事,各報紙、電臺、電視臺都應當為此盛會高唱贊歌,所有加拿大人都應當臉泛紅光、無比自豪??善婀值氖牵襟w不出來為國家面子撐腰,納稅人竟也不買國家面子的賬。
媒體不僅盯著峰會的內(nèi)容是否有益世界,還死死地盯著會議的開支是否合理、有沒有浪費納稅人的錢等。會還沒開,媒體上就沸沸揚揚地指責新聞中心的人工湖和人工景是多此一舉,批評會場區(qū)域設立隔離帶是擾民。保安費公諸于世后,更是像炸鍋一樣的抨擊聲浪鋪天蓋地于媒體。峰會期間,反貧組織、環(huán)保團體,甚至同性戀群體,還組織了規(guī)模不小的示威游行活動。示威中曾幾度與警方發(fā)生沖突,一些人在沖突中被捕。
示威組織者和峰會會場所在地的居民,不僅不從國家臉面的大局出發(fā)去思考問題,竟然還將警方和峰會組織者的政府告上法庭。不附屬于政府,也不從屬于任何政治團體的法庭,居然也判決其中部分屬警方和政府敗訴。人不得不放,還得對勝訴人經(jīng)濟賠償。
傻乎乎的加拿大人,有一個納稅人聯(lián)盟,為了讓國民知曉并抨擊三級政府的揮霍浪費行為,聯(lián)盟創(chuàng)設了‘泰迪政府浪費獎’(Teddy Government Waste Awards)
【注】。2月8日,聯(lián)盟在國會山煞有介事地舉行了第13屆頒獎典禮?;ㄓ?0億保安費用的G8/G20峰會,獲選為聯(lián)邦政府最浪費項目。安省政府獲泰迪獎,是因為付出5600萬元解雇金給一批沒有真正失去工作的稅務官員。他們不過是將名片上的PST收稅官改為HST收稅官,就因此人平獲得4.5 萬元。多倫多2010年在任的市長苗大偉,獲頒浪費上的終身成就獎,則是因多市的營運預算增加了44%(28億元),將市府債務增加了10億元,而每年的物業(yè)稅增加多于通脹。完全不給代表國家的政府和政府官員的面子!
更令人奇怪的是,這個示威比峰會熱鬧、政府永遠挨罵而得不到贊揚、媒體對公權力只會挑剔而不會歌頌的國家,居然不見上訪鳴冤叫屈的人;良好的社會治安,居然不需要高墻鐵欄和保安大軍來維持;不同種族、不同信仰、不同政見、不同來源地的人們,也居然可以相安無事地和諧相處。
【注】加拿大納稅人聯(lián)盟的“泰迪政府浪費獎”(Teddy Government Waste Awards)始創(chuàng)于1999年,至今已經(jīng)連續(xù)頒發(fā)了13屆。每年,納稅人聯(lián)盟都會審查各級政府的花費狀況,并評出在浪費納稅人金錢方面的“佼佼者”。然后,該機構還會煞有介事地舉辦頒獎典禮,并由盛裝的司儀宣布獲獎名單,并頒發(fā)“金肥豬獎杯”。這個獎杯的外形是鍍成金色的小母豬(golden sows),用來諷刺某些政府官僚好吃懶做、揮霍稅銀。這個“獎項”以前聯(lián)邦自由黨政府的官僚泰德。韋德利(Ted Weatherill)命名。他曾經(jīng)連續(xù)9年擔任聯(lián)邦勞工關系局(Canada Labour Relations Board)主席,任上肆意費公款、引起巨大民憤,并于1998年被當時聯(lián)邦勞工部部長Lawrence MacAulay解職
幾年很快過去了,有關加國的資料從無到有,但那些奇怪感覺卻消失殆盡。要保留幾年前那些感覺,就只剩下了一條途徑:與源源不斷來到加國的大陸同胞密切接觸。2010年10月13日,是中加建交40周年紀念日,在此前后有多冊有關楓葉國的書籍出版,私心甚喜,也萌生出一個念頭:將我和我那些新移民朋友都有過的奇怪感覺,記錄下來。
留學趣聞1.加航:沒有仙女般的小姐
70年代后期,樓上的人還在打肚皮官司、爭論該搞還是不該搞的時候,膽大妄為的溫州人早就開始跑單幫了;為求活路的安徽小崗村人,也已經(jīng)豁出去分田單干了。直到樓上贊同搞的人說了算以后,老實巴交、對樓上忠心耿耿的各地人,才像溫州人和小崗村人那樣干了起來。
這一干不得了,前幾年還在餓肚子、愁穿用的人們,一下子溫飽了,還有些人富起來了。過去主要是為官員和洋人服務的民航機,一下子涌進了不少普通人。亞東的一曲《向往神鷹》,道出了許多人對乘坐飛機的向往。歌中還唱道:‘仙女般的空中小姐翩翩而降…..’,給這個向往涂上了一抹玫瑰色彩。
我不敢說人們乘飛機是沖著仙女而去的,但我敢說,有一部分乘客在作交通工具選擇時,‘仙女般的空姐’肯定是影響因素之一。不管怎么說吧,藍天-白云-美女-飛機,已經(jīng)定格在我們這些乘客的大腦皮層,一直到登上加拿大航空公司的班機之前。
90年代末,我第一次進出加拿大,也第一次乘坐加航的飛機。在機艙進口處迎接我們的,是幾位上了年歲的女士。其中有一位,如在中國的話,應當是退休在家含飴弄孫,或搓麻將,或每天跳舞、打太極拳的了。我們吃驚的發(fā)現(xiàn),仙女般的空中小姐不見了,有的只是慈眉善目的空嫂、空婆。飛行途中,與空嫂、空婆一道送水送食的,還有一位先生,短袖體恤衫上套著一件駝絨背心。這位空大爺?shù)拇┓?,讓我們這群來自大陸的西裝客大跌眼鏡。我也萬萬沒想到,幾年以后,我也常常是像這位空大爺一樣地奇特打扮。
那時,北極航線還沒有開通,從上海到溫哥華要在東京轉機,飛行時間要10幾個小時。長時間呆在座位上,人很難受,我一有機會就離座到處走走,或者在大家入睡時,到空姐工作間旁的座位上,就著微開的窗戶暗板漏進的光看書。我的舉動,被收起了笑容的全日空‘仙女般的空中小姐’、也被美聯(lián)航嚴肅的空嫂,所嚴厲制止。只有在加航的航班上,我才有此離座自由。加航的空嫂、空婆、空大爺,不僅不干涉我,還會親切地問我需要什么幫助,有時還會坐下來同我聊上幾句。
留學趣聞2.消失的西裝革履
與新中國一道成長的這幾代人,不僅與這塊多災的大地一道興奮、一道糊涂、一道饑餓過,也一道瘋狂、一道驚醒、一道驕傲過,還與這塊多難的大地一道迷惑、一道流行過。
流行大翻領、雙排扣的列寧裝時,他們還太小或還未出生。流行‘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補丁裝時,他們中有些人趕上了。而綠軍裝的流行,則是通過他們中的不少人來實現(xiàn)的。這沒有綴帽徽、領章的綠軍裝,后來換成了西裝和領帶,并配上了錚亮的皮鞋,讓這時髦的流行歷久不衰。
這真資格的舶來品,出現(xiàn)在了不同膚色人雜處的國宴上,也出現(xiàn)在普通人家的餐桌旁。它們成了國家走出封閉狀態(tài)的標志,也成了青年乃至老年人開明進取的象征。一句話,著西裝革履,就是有型、有格。哪怕打皺,哪怕材質(zhì)粗劣,那也是有型有格的身份表現(xiàn)。
有了如此的全民共識,這舶來品就有了超過其他裝束的持久力,也有了人民代表也比不過的廣泛性。也因而在我們的想象中,它們是穿之四海而皆帥的好東東。當在毫無懸念的屬于西方的加航機艙里,猛然看到短袖體恤衫外套背心的空大爺時,我們理所當然地大吃一驚。不過,古怪的,不僅在飛機上。踏上這個美國鄰居的土地后,種種怪怪的感覺,就沒有離開過我們這群自以為是入鄉(xiāng)隨俗的西裝客。
我們來自一個井然有序的國家。這井然有序,又是和制服聯(lián)系在一起的。除國家層面的軍隊和警察有統(tǒng)一的制服而外,還有城管、工商、稅務和興旺發(fā)達的保安等等制服大軍。在西裝革履越來越成為官式業(yè)務和經(jīng)濟活動包裝的同時,制服大軍也日益壯大。這支醒目的制服大軍,已無處不在,我們不能設想:社會如沒有這支制服大軍,會是怎樣的一種局面??闪钗覀兗{悶的是,在加國這個種族齊全、經(jīng)濟發(fā)達、犯罪率很低的國家,竟然難得看見穿西裝的人,更難得看見穿執(zhí)法制服的人。
在加10來年時間,說來難以令人相信,我僅有三次見過穿軍服的人。一次是在尼亞加拉大瀑布區(qū),恰逢紀念二戰(zhàn)的國殤日,一群早已退伍的老兵,穿著那個年代的軍裝、胸佩獎章游行。還有兩次看見的是同一個人——我在加國認識的一位朋友:一次是他參軍不久后到我家來,全身戎裝給我一個驚喜;一次是在他家聚會時,他換上軍裝與大家合影。
至于工商和稅務,申辦公司,只需交幾十元查詢名稱是否重復,無須注冊資金,不到一個小時就可搞定,沒看見誰穿了那表現(xiàn)權威的制服。而繳稅,是通過郵件或網(wǎng)上來完成的,至今沒見過稅務官員。而警察,大概是在加國見得最多的制服人,也無法同我親愛祖國的大城市相比 ——沒有紅綠燈故障、沒有交通的突然壅塞,是難得見到他們的。當然,如果你發(fā)生車禍或其他意外,他們也會很快出現(xiàn)在你面前。
在家鄉(xiāng)普及化的西服,在這個地地道道的西方國家里,奇怪的是,也居然成了稀有之物,變得扎眼起來。旅游鞋加休閑裝,居然是大多數(shù)人上下班的通裝。如果要看西裝革履的人,據(jù)說一是上金融街,那里的白領上班著統(tǒng)一西裝;二是到旅游點,首次到加國來的祖國同胞,可以滿足你的窺視要求。我所在的公司,也只見過大經(jīng)理一人穿過西裝,那也是在平均一個月不到一次的對外活動中。我一位很富態(tài)的朋友,一行從國內(nèi)短期來訪,除睡覺而外,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他們都西裝革履不離身。當朋友打扮如此莊重地出現(xiàn)在我打工的公司時,還被人誤會為是上門來的客戶代表。
土氣啊,加拿大人確實太土。在加拿大生活幾年后,我和家人也在不知不覺中回歸本來的土了。一回國,就有特別親近的親朋好友,悄悄提醒我們可否換換裝束,改變改變實在太土了的形象。老婆的妹妹甚至不客氣地說她姐姐,穿得還不如大街上的民工。在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qū),那里有從世界各地留學后歸國的創(chuàng)業(yè)者。我從前的同事們告訴我,他們能一眼就看出其中哪些人是從加拿大回去的——因為這些人的穿著打扮,實在是太跟不上祖國同胞的進步步伐!而我聽著他們的指點,只能發(fā)燒著臉點頭稱是。
留學趣聞3.鄉(xiāng)巴佬之國
我祖國的同胞們,用土氣來概括加拿大人,是很準確、很有眼光的。
‘土氣’,據(jù)說源于成天與土地打交道的種莊稼農(nóng)民。與之相對應的,是‘洋氣’。那是享受農(nóng)民與土地打交道的成果,而自己不用沾泥帶土的城里人的專利。我和我來自大陸的伙伴們,探討過西方七大工業(yè)國之一的加拿大,為何它的居民,土氣到穿著休閑服和旅游鞋,走過四季、走遍世界。我們的共識是:加拿大整個就是一個鄉(xiāng)村。用成都話說,生活在加拿大,就是生活在鄉(xiāng)壩頭。鄉(xiāng)壩頭的人,就是鄉(xiāng)巴佬,鄉(xiāng)巴佬不土氣,那才是怪事。
人們常說,是環(huán)境決定人的性格、決定人的行為。也許正是加拿大的鄉(xiāng)村環(huán)境,決定了在這塊土地上呆久了的人,讓我們的城市同胞,一眼就看出他們都是那么土不啦嘰的。
渥太華和北京,是加、中兩國各自的首都,但二者是根本無法相比的。隨便拿北京的哪一個區(qū),都會蓋過渥太華——不管是繁華程度、城建規(guī)模,還是人口數(shù)量方面,渥太華在北京面前,最多算得上是??h小城,休想像北京那樣車水馬龍、熱鬧得要排輪子才能上街。
多倫多和上海,同是加國和中國各自的第一大城市,但這兩個第一的差距實在太大。上海人口已將近2000萬,但多倫多才250多萬,把周邊城市算上的‘大多倫多’人口也不過500多萬,僅與上海的‘外來人口’差不多。(注 2)拿房屋的高度、高層建筑的數(shù)量來比,多倫多輸?shù)靡凰?。只有倒過來,用沒有建筑物的空地來比,多倫多才可能是贏家。那些夏天長草長樹、冬天盛雪結冰的空地,不正是讓人變土的農(nóng)村景象嗎?
并且,加拿大人的心態(tài),還在日益鄉(xiāng)野化,注定了他們不僅現(xiàn)在土,將來一定會更土。熬到冬去春來的日子,政府設立的堆肥場定時向公眾開放。此堆肥,并非我們在中國時所說的農(nóng)家堆肥。它們是從各家各戶收集的廚房垃圾和花園垃圾,經(jīng)集中處理后變成的肥料。每到開放日,汽車一早就排起了長龍。自覺自愿做農(nóng)工的人們,興高采烈地將這些免費肥土鏟進自備的袋里、桶里,然后拉回家。春夏秋三季,從事花園農(nóng)活的兼職農(nóng)民隨處可見。即便是公寓樓的住戶,沒有私家花園,也有充任兼職農(nóng)民的。他們是通過向政府申請一塊免費公地,去享受耕種的歡樂。農(nóng)貿(mào)市場上那些鮮活的產(chǎn)品,有些就是出自這些兼職農(nóng)民之手。
留學趣聞4.一土到底 捆綁城市
保持加拿大的鄉(xiāng)野景色、爭當兼職農(nóng)民,成為加拿大人把土氣進行到底的鄉(xiāng)愿。這一土到底的鄉(xiāng)愿,也難免不受到工業(yè)化、商業(yè)化的擠壓。
多倫多西南側有一個叫密西沙加的地方,36年前建市時還只有15萬人,可現(xiàn)在約有73萬人,已是加國第6大城市、一個舉足輕重的工業(yè)重鎮(zhèn)和交通樞紐。昔日的綠野,被房屋、公路等占領;過往的寧靜,被車流、人流和機械的喧囂替代,可愛的鄉(xiāng)村美景,被城市這頭怪獸無情地撕碎。
懷抱一土到底鄉(xiāng)愿的加拿大人,被城市怪獸的快速擴張所震驚。他們不能容忍自己的綠色家園,任由鋼筋混凝土侵占。他們匯入了始于歐洲的綠色環(huán)保潮流,執(zhí)意要通過立法,構筑起一個強而有力的綠色地帶(Greenbelt),將城市這頭不斷膨脹的怪獸捆綁起來,以遏制它的為所欲為。
當然,也并非所有加拿大人都那么冥頑不化、非要一土到底不可。特別是這對‘土’的執(zhí)著追求,傷害到他們發(fā)財?shù)臋C會時,他們理所當然地要站出來,竭力阻止設立綠帶法案的通過。例如部分農(nóng)場主,等著城市發(fā)展提升他們土地的價格,可綠帶法案通過后,勢將阻斷他們的發(fā)財夢(他們的擔憂被后來的事實所證明:綠帶設立后,綠帶內(nèi)的地價下降了30%)。還有地產(chǎn)商,他們本來就是靠著城市擴展而賺錢發(fā)財?shù)模跄苋萑套约旱呢斅繁欢氯?BR> 但是,他們沒有成功。他們雖然很有錢,可在這個廣袤的土地上,錢并不是決定一切的。錢要與權結合起來形成勢力,特別是要買到民意,是太難太難了。民調(diào)顯示,安大略省有90%以上的人支持綠帶法案,散居于不同社區(qū)中,擁有法案廢立權的政客,逆民意就可能在下次選舉中下臺,不愿拿自己的政治前途開玩笑的他們,不得不跟從民意。2005年,綠帶法案通過,在南安省劃出了一塊180萬英畝的綠帶(Greenbelt)。
留學趣聞5. 傻乎乎不顧國家臉面
在我們的語匯里,土氣和傻氣往往是一家子。年復一年的春晚,壓軸節(jié)目通常是趙本山的小品。逗得觀眾笑翻了的趙氏小品,有人說是專拿農(nóng)民開涮的,熒屏上他們的土氣和傻氣,讓上億人樂了,也讓趙氏公司發(fā)了。此說是否中肯,不是俺的興趣所在。俺覺得有趣的,是地球另一面的加拿大人,他們的土氣和傻氣也是聯(lián)在一起的。
初到加國時,不管走進哪一家洋人開的書店,里面都有舒適的顧客座位。舍不得付買書錢,坐在那里不掏一個子兒地看書,想來是個不壞的主意。不過如此一來,買書的人數(shù)是否會大打折扣呢?也許我的同胞傾向于這種思維,所以同在多倫多,在華人的書店里就找不到顧客座位。這類商業(yè)上的傻冒行為,當然不會是孤例。走出商業(yè)領域,傻例就更多了。
前年(2010)夏天,G8-G20峰會,相繼在安大略省風景如畫的小鎮(zhèn)亨茨威爾和加國第一大城市多倫多召開。加拿大第一次舉辦如此高規(guī)格的全球峰會,而且是全球少有的同時舉辦兩大峰會。世界富國、大國的頭頭腦腦都來了,就像奧運、世博會對中國一樣,那絕對是加拿大很拿臉的事。按說,對這種關乎國家臉面的大事,各報紙、電臺、電視臺都應當為此盛會高唱贊歌,所有加拿大人都應當臉泛紅光、無比自豪??善婀值氖牵襟w不出來為國家面子撐腰,納稅人竟也不買國家面子的賬。
媒體不僅盯著峰會的內(nèi)容是否有益世界,還死死地盯著會議的開支是否合理、有沒有浪費納稅人的錢等。會還沒開,媒體上就沸沸揚揚地指責新聞中心的人工湖和人工景是多此一舉,批評會場區(qū)域設立隔離帶是擾民。保安費公諸于世后,更是像炸鍋一樣的抨擊聲浪鋪天蓋地于媒體。峰會期間,反貧組織、環(huán)保團體,甚至同性戀群體,還組織了規(guī)模不小的示威游行活動。示威中曾幾度與警方發(fā)生沖突,一些人在沖突中被捕。
示威組織者和峰會會場所在地的居民,不僅不從國家臉面的大局出發(fā)去思考問題,竟然還將警方和峰會組織者的政府告上法庭。不附屬于政府,也不從屬于任何政治團體的法庭,居然也判決其中部分屬警方和政府敗訴。人不得不放,還得對勝訴人經(jīng)濟賠償。
傻乎乎的加拿大人,有一個納稅人聯(lián)盟,為了讓國民知曉并抨擊三級政府的揮霍浪費行為,聯(lián)盟創(chuàng)設了‘泰迪政府浪費獎’(Teddy Government Waste Awards)
【注】。2月8日,聯(lián)盟在國會山煞有介事地舉行了第13屆頒獎典禮?;ㄓ?0億保安費用的G8/G20峰會,獲選為聯(lián)邦政府最浪費項目。安省政府獲泰迪獎,是因為付出5600萬元解雇金給一批沒有真正失去工作的稅務官員。他們不過是將名片上的PST收稅官改為HST收稅官,就因此人平獲得4.5 萬元。多倫多2010年在任的市長苗大偉,獲頒浪費上的終身成就獎,則是因多市的營運預算增加了44%(28億元),將市府債務增加了10億元,而每年的物業(yè)稅增加多于通脹。完全不給代表國家的政府和政府官員的面子!
更令人奇怪的是,這個示威比峰會熱鬧、政府永遠挨罵而得不到贊揚、媒體對公權力只會挑剔而不會歌頌的國家,居然不見上訪鳴冤叫屈的人;良好的社會治安,居然不需要高墻鐵欄和保安大軍來維持;不同種族、不同信仰、不同政見、不同來源地的人們,也居然可以相安無事地和諧相處。
【注】加拿大納稅人聯(lián)盟的“泰迪政府浪費獎”(Teddy Government Waste Awards)始創(chuàng)于1999年,至今已經(jīng)連續(xù)頒發(fā)了13屆。每年,納稅人聯(lián)盟都會審查各級政府的花費狀況,并評出在浪費納稅人金錢方面的“佼佼者”。然后,該機構還會煞有介事地舉辦頒獎典禮,并由盛裝的司儀宣布獲獎名單,并頒發(fā)“金肥豬獎杯”。這個獎杯的外形是鍍成金色的小母豬(golden sows),用來諷刺某些政府官僚好吃懶做、揮霍稅銀。這個“獎項”以前聯(lián)邦自由黨政府的官僚泰德。韋德利(Ted Weatherill)命名。他曾經(jīng)連續(xù)9年擔任聯(lián)邦勞工關系局(Canada Labour Relations Board)主席,任上肆意費公款、引起巨大民憤,并于1998年被當時聯(lián)邦勞工部部長Lawrence MacAulay解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