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在我國古代是一種用來作為代步工具的動物,也是速度的象征,古代的詩人們常常都樂于描寫這種動物,因?yàn)樗鼈兎浅8叽蠖彝洌o人一種氣勢的感覺和雄偉的感覺。今天出國留學(xué)網(wǎng)的小編就給大家?guī)韼灼獌?yōu)秀的描寫馬的詩句,希望大家喜歡。更多內(nèi)容請?jiān)L問出國留學(xué)網(wǎng)(http://tool.liuxue86.com/shici/)
描寫馬的詩句
篇一
送友人
朝代:唐代 作者: 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來自:唐詩三百首,全唐詩:卷177_3
譯文
青山橫亙在城郭的北側(cè),護(hù)城河環(huán)繞在城郭的東方。
我們即將在這里離別,你就要像飛蓬一樣踏上萬里征程。
空中的白云飄浮不定,像你從此游蕩各地,我無法與你重逢;即將落山的太陽不忍沉沒,亦似我對你的依戀之情。
我們揮手告別,從這里各奔前程,友人騎的那匹載他遠(yuǎn)離的馬,好像不忍離去,蕭蕭的嘶叫著,增加了我的離愁別緒。
注釋
①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種外墻。
②白水:明凈的水,護(hù)城河 。
③一:助詞,加強(qiáng)語氣。為別:分別。
④蓬:古書上說的一種植物,蓬草枯后根斷,又名“飛蓬”,常隨風(fēng)飛旋,這里比喻即將孤身遠(yuǎn)行的朋友。
⑤征:遠(yuǎn)征,遠(yuǎn)行。
⑥浮云:飄動的云,這里就像友人的行蹤,從此山南水北,任意東西。(把落日比作自己,抒發(fā)作者對友人的難舍難分)
⑦游子:離家遠(yuǎn)游的人。
⑧茲 :現(xiàn)在
⑨蕭蕭:馬的嘶叫聲。
⑩班馬:離群的馬。這里指載人遠(yuǎn)離的馬。
篇二
錢塘湖春行
朝代:唐代 作者: 白居易 類型:記時(shí)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來自:全唐詩
譯文
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剛與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
幾處早出的黃鶯爭著飛向陽光溫暖的樹木上棲息,誰家新來的燕子銜著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繽紛的春花漸漸要迷住人的眼睛,淺淺的春草剛剛能夠遮沒馬蹄。
我最喜愛西湖東邊的美景,總觀賞不夠,尤其是綠色楊柳蔭下的白沙堤。
注釋
1.孤山寺:南北朝時(shí)期陳文帝(559~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時(shí)改名廣化。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間,因與其他山不相接連,所以稱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2.賈亭:又叫賈公亭。西湖名勝之一,唐朝賈全所筑。唐貞元(公元785~804年)中,賈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錢塘湖建亭。人稱“賈亭”或“賈公亭”,該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漲。初:在古漢語里用作副詞,常用來表示時(shí)間,是指剛剛。
4.云腳低:白云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說“云腳低”。點(diǎn)明春游起點(diǎn)和途徑之處,著力描繪湖面景色。多見于將雨或雨初停時(shí)。
云腳:接近地面的云氣,多見于將雨或雨初停時(shí)。“腳”的本義指人和動物行走的器官。這里指低垂的云。
5.早鶯:初春時(shí)早來的黃鸝。鶯:黃鸝,鳴聲婉轉(zhuǎn)動聽。
6.爭暖樹:爭著飛到向陽的樹枝上去。暖樹:向陽的樹。
7.新燕:剛從南方飛回來的燕子。
8.啄:銜取。燕子銜泥筑巢。春行仰觀所見,鶯歌燕舞,生機(jī)動人。側(cè)重禽鳥。
9.亂花:紛繁的花。漸:副詞,漸漸地。欲:副詞,將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繚亂。
10.淺草:淺綠色的草。才能:剛夠上。沒:遮沒,蓋沒。春行俯察所見,花繁草嫩,春意盎然。側(cè)重花草。
11.湖東:以孤山為參照物。
12.行不足:百游不厭。足,滿足。
13.陰:同“蔭”,指樹蔭。
14..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稱沙堤、斷橋堤,在西湖東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時(shí)所筑白堤在錢塘門外,是另一條。詩人由北而西而南而東,環(huán)湖一周,詩則以湖東綠楊白堤結(jié)束,以“最愛”直抒深情。白堤全長1000米。
篇三
馬
朝代:唐代 作者: 李賀 類型:動物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dāng)金絡(luò)腦,快走踏清秋。
譯文
平沙萬里,在月光下像鋪上一層白皚皚的霜雪。連綿的燕山山嶺上,一彎明月當(dāng)空,如彎鉤一般。
何時(shí)才能受到皇帝賞識,給我這匹駿馬佩戴上黃金打造的轡頭,讓我在秋天的戰(zhàn)場上馳騁,立下功勞呢?
注釋
燕山——山名,在現(xiàn)河北省的北部。
鉤——彎刀,是古代的一種兵器,形似月牙。
金絡(luò)腦——用黃金裝飾的馬籠頭,說明馬具的華貴。
篇四
望江南
朝代:五代 作者: 李煜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
還似舊時(shí)游上苑,
車如流水馬如龍。
花月正春風(fēng)。
來自:姜葆夫、韋良成選注《常用古詩》
譯文
昨天晚上的那個(gè)夢勾起我多少亡國之恨啊!我夢見了和過去出游上苑時(shí)一樣的熱鬧場面。車如流水,絡(luò)繹不絕;馬似游龍,奔騰跳躍。月光明媚,春風(fēng)拂面,花兒正紅。
注釋
⑴憶江南:此詞調(diào)名于《花草粹編》中注云:“一名‘夢游仙’‘夢江南’‘江南好’。”又名“望江南”。《全唐詩》《詞譜》等均作“憶江南”。
⑵夢魂:古人認(rèn)為在睡夢中人的靈魂會離開肉體,故稱“夢魂”。唐代劉希夷《巫山懷古》中有句:“頹想臥瑤席,夢魂何翩翩。”
⑶還似:《花間集補(bǔ)》中作“還是”。上苑:古代供帝王玩賞、打獵的園林。這里指南唐的御花園。
⑷車如流水馬如龍:意思是車子接連不斷像流水一樣馳過,馬匹絡(luò)繹不絕像一條龍一樣走動。形容車馬絡(luò)繹不絕,十分繁華熱鬧。語出袁宏《后漢紀(jì)·孝章皇帝紀(jì)》上記載:“建初二年(馬)太后詔曰:‘吾萬乘主,身服大練,食不求甘,左右旁人無香熏之飾,衣但布皇,如是者欲以身率服眾也。……前過濯龍門,見外家車如流水馬如龍。吾亦不譴怒之,但絕其歲用,冀以默愧其心。……’”
⑸花月:花和月,泛指美好的景色?;ㄔ抡猴L(fēng),意思是形容春天鮮花怒放,春夜月光明朗,春風(fēng)微拂的情景,描繪春光的明媚。
篇五
出塞
朝代:唐代 作者: 王昌齡 類型:邊塞
秦時(shí)明月漢時(shí)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來自:唐詩三百首,全唐詩卷143_15 姜葆夫、韋良成選注《常用古詩》
譯文
秦漢時(shí)的明月,秦漢時(shí)的邊關(guān),(互文的修辭手法)至今依然如故,而戰(zhàn)爭卻一直不曾間斷,已有無數(shù)將士血灑疆場,又有多少戰(zhàn)士仍然戍守著邊關(guān),不能歸來。只要鎮(zhèn)守龍城的飛將軍李廣還在,就不會讓匈奴的騎兵跨過陰山,侵犯我中原。
注釋
1、但使:只要。
2、龍城:是匈奴人祭祀祖先、天地和鬼神的神圣場所。衛(wèi)青第一次出塞便直搗龍城,將其付之一炬,在心理上,給敵人以沉重打擊。
3、飛將:指漢朝的飛將軍李廣,資治通鑒和史記均有記載。
4、陰山:昆侖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橫貫綏遠(yuǎn)、察哈爾及熱河北部,是我國北方的屏障。
詩 | 詩句 | 詩詞鑒賞 | 詩詞 | 散文詩 | 現(xiàn)代詩 | 打油詩 |
詩 | 詩句 | 詩詞鑒賞 | 詩詞 | 散文詩 | 現(xiàn)代詩 | 打油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