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留學網(wǎng)小編為大家介紹留學美國獨自生活吃飯問題很棘手,希望對出國留學的同學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留學精彩內(nèi)容,出國留學網(wǎng)為你詳細解答。
基于地域經(jīng)濟因素,紐約的物價就是比別的城市要高,吃飯更是如此。一頓普通的美式快餐都要7塊左右,更別說想美美的吃頓中國餐了。還記得來紐約的第一個學期住宿舍,到期末的時候?qū)W校餐廳提供的美式食物簡直是深惡痛絕了。
先說說我們學校餐廳的情況吧,一共有兩個,分布南北。北邊的餐廳就位于我宿舍旁邊,提供自助餐。為了方便和便宜,我辦了學校提供的套餐服務(wù),每周可以免費吃14頓飯,超出的就需要另外付錢了。南邊的餐廳距離我的活動區(qū)域比較遠,只提供漢堡的套餐和壽司,且食物的費用不包含在我定制的套餐里面,我也就很少過去。
北邊的餐廳是一個獨棟的二層小樓,由捐款校友的名字命名,里面提供自助餐和自助飲料,主要供應(yīng)漢堡、熱狗、蔬菜沙拉、面條、烤雞什么的,完全不符合中國人的口味。餐廳同時還供應(yīng)飲料和水果。
剛進到這餐廳的時候很是興奮,覺得什么都好吃的樣子,一頓飯吃4個漢堡依然覺得香甜。當我對老生們說自己很喜歡這里的食物時,他們一副見多識廣的表情,說過幾天你就不這么想了。事實證明他們是對的,在我連著兩個星期頓頓漢堡之后,每次看到漢堡的區(qū)域我都會反胃,只是應(yīng)著做漢堡師傅喊我打籃球的熱情招呼,而全然不會去光顧了。接下去的時間里我就都是去吃中式面條了,做法很簡單,面條煮熟后澆上做好的湯,再放上點蔬菜什么的就齊活了。雖然味道不是多么的令人垂涎,但總歸是面條,配上點餐廳提供的辣醬就算是在請錯了廚師的中餐館就餐了。其他食物我倒也常吃,不過只能做副食,不能當主餐。其中的食物總是千奇百怪:雞很明顯是烤的,一道一道的烤糊的痕跡,而且從來不放鹽;牛排絕對的美國做法,一大塊肉只有邊上是熟的,來晚的話只能切到中間的部分,鮮紅的肉,刀一碰血流一盤子;不知道歐式的食物是不是都是這樣,面和醬黏黏糊糊的分不清,味道很刺鼻又說不上來什么感覺;像玉米蠶豆什么的,煮熟了就端上來了,一點作料都沒有……
住宿舍的最后幾個星期,到了吃飯的時間看見餐廳我都想繞過去,在里面一圈一圈的轉(zhuǎn)卻不知道想吃點什么。每每是我看到老美學生們一個個吃的是嘴角淌油,但是到飯菜真盛到自己盤子里,明明餓的不行卻連刀叉都懶得去碰,完全沒有胃口。所以有幾個星期的時間我通常是一天只吃一頓飯,一頓兩碗面條,猛加辣醬。對于二十幾年一直生活在父母身邊的我,已經(jīng)習慣了媽媽做飯的味道,這些在我看來的“旁門左食”,真的沒法進入我的日常菜單。所以我極為盼望自己能搬出去,買點米面肉菜,做點不那么麻煩的家常菜喂飽自己。
終于搬到校外住了,有了個不屬于自己卻可以使用的廚房。鍋碗瓢盆冰箱爐灶一應(yīng)俱全,我也就開始了我的做飯生涯。不瞞大家說,這之前我可是一點做飯的經(jīng)驗也沒有,有的只是吃飯的經(jīng)驗?,F(xiàn)在真要自己做了,還真不知道從哪里下手。給家里匯報了下情況,老媽就先傳授于我做番茄雞蛋和炒白菜的要點和程序。
首先要解決的是飯菜材料的問題。還好我現(xiàn)在是在紐約,中國城里的超市大多能提供做中餐的各種主料配料,像豬肉牛肉海鮮蔬菜什么的都能買到,鹽糖醬油醋的價格也能接受。在學校餐廳時吃飯,通常是早飯4塊中飯6塊晚飯8塊,而自己做一頓很豐盛的葷素結(jié)合的四菜一湯價格是不會超過5塊錢的。當然我是舉個例子,像我這樣在生活上馬馬虎虎的小伙子有個把合胃口的菜下飯就很滿足了。突然我也想到,那些去到美國中部或中國人不是那么多的城市的留學生們,想吃到頓像樣子的中國餐該是多么難上加難了。
然后可就是要來真的了。按照老媽的指示,第一頓飯就做的十分成功。用電飯鍋蒸的米飯,炒鍋炒的番茄雞蛋和素炒白菜,雖不豐富,卻隱約讓我又吃到了媽媽做飯的味道。突然發(fā)現(xiàn),當年對媽媽煮的飯不以為然的我,現(xiàn)在卻在以能吃到有媽媽做的飯的味道而激動不已。我很高興。
第一次做飯的成功,讓我產(chǎn)生了輕敵的思想,認為做飯也不過如此,決定下一頓做肉菜。準備工作妥當,開始正式炒了,卻忘記老媽“熱鍋涼油”的囑咐。當油在鍋中“滋滋”加熱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找不到鍋鏟子了。好不容易找到鏟子,把肉往鍋里一倒,瞬間鍋里就躥上來一米多的火苗,直接把我驚得往后挪了數(shù)步。在做飯上初出茅廬的我哪見過這陣勢,趕緊關(guān)上爐子把鍋挪開,還好很快火就熄滅了。半晌我緩過神來,肉雖然沒焦,我卻已經(jīng)不敢再繼續(xù)做了。后來問了老媽,才知道是油熱的太久,遇到水就會著火了。這也算個教訓,要我以后做飯的時候一定要小心注意。
日子一天天的過,飯也是一頓頓的做,我也從最開始的菜鳥學習鍛煉成了現(xiàn)在的“媽媽廚藝繼承人”。雖難登大雅之堂,自己做一桌子的菜已經(jīng)是不成問題了。這時我才明白為什么都說留學生的自理能力強,其實都是被逼出來的,像我過去那樣飯來張口的,又幾時能像現(xiàn)在這樣心隨意動的滿足自己的肚子呢?
每當做飯我都會想到自己的老媽,為我做了這么些年飯的老媽,是多么的不容易呢。不但要操心飯菜適合我的口味,還要變著花樣的來滿足我的百般挑剔,過去的我是多么的不懂事啊。和家里視頻的時候我自豪的對老媽說,我現(xiàn)在能自己做一桌子的菜了,等回去做給你吃。老媽笑著說,能吃上兒子做的飯該多么開心啊,一臉的幸福。
基于地域經(jīng)濟因素,紐約的物價就是比別的城市要高,吃飯更是如此。一頓普通的美式快餐都要7塊左右,更別說想美美的吃頓中國餐了。還記得來紐約的第一個學期住宿舍,到期末的時候?qū)W校餐廳提供的美式食物簡直是深惡痛絕了。
先說說我們學校餐廳的情況吧,一共有兩個,分布南北。北邊的餐廳就位于我宿舍旁邊,提供自助餐。為了方便和便宜,我辦了學校提供的套餐服務(wù),每周可以免費吃14頓飯,超出的就需要另外付錢了。南邊的餐廳距離我的活動區(qū)域比較遠,只提供漢堡的套餐和壽司,且食物的費用不包含在我定制的套餐里面,我也就很少過去。
北邊的餐廳是一個獨棟的二層小樓,由捐款校友的名字命名,里面提供自助餐和自助飲料,主要供應(yīng)漢堡、熱狗、蔬菜沙拉、面條、烤雞什么的,完全不符合中國人的口味。餐廳同時還供應(yīng)飲料和水果。
剛進到這餐廳的時候很是興奮,覺得什么都好吃的樣子,一頓飯吃4個漢堡依然覺得香甜。當我對老生們說自己很喜歡這里的食物時,他們一副見多識廣的表情,說過幾天你就不這么想了。事實證明他們是對的,在我連著兩個星期頓頓漢堡之后,每次看到漢堡的區(qū)域我都會反胃,只是應(yīng)著做漢堡師傅喊我打籃球的熱情招呼,而全然不會去光顧了。接下去的時間里我就都是去吃中式面條了,做法很簡單,面條煮熟后澆上做好的湯,再放上點蔬菜什么的就齊活了。雖然味道不是多么的令人垂涎,但總歸是面條,配上點餐廳提供的辣醬就算是在請錯了廚師的中餐館就餐了。其他食物我倒也常吃,不過只能做副食,不能當主餐。其中的食物總是千奇百怪:雞很明顯是烤的,一道一道的烤糊的痕跡,而且從來不放鹽;牛排絕對的美國做法,一大塊肉只有邊上是熟的,來晚的話只能切到中間的部分,鮮紅的肉,刀一碰血流一盤子;不知道歐式的食物是不是都是這樣,面和醬黏黏糊糊的分不清,味道很刺鼻又說不上來什么感覺;像玉米蠶豆什么的,煮熟了就端上來了,一點作料都沒有……
住宿舍的最后幾個星期,到了吃飯的時間看見餐廳我都想繞過去,在里面一圈一圈的轉(zhuǎn)卻不知道想吃點什么。每每是我看到老美學生們一個個吃的是嘴角淌油,但是到飯菜真盛到自己盤子里,明明餓的不行卻連刀叉都懶得去碰,完全沒有胃口。所以有幾個星期的時間我通常是一天只吃一頓飯,一頓兩碗面條,猛加辣醬。對于二十幾年一直生活在父母身邊的我,已經(jīng)習慣了媽媽做飯的味道,這些在我看來的“旁門左食”,真的沒法進入我的日常菜單。所以我極為盼望自己能搬出去,買點米面肉菜,做點不那么麻煩的家常菜喂飽自己。
終于搬到校外住了,有了個不屬于自己卻可以使用的廚房。鍋碗瓢盆冰箱爐灶一應(yīng)俱全,我也就開始了我的做飯生涯。不瞞大家說,這之前我可是一點做飯的經(jīng)驗也沒有,有的只是吃飯的經(jīng)驗?,F(xiàn)在真要自己做了,還真不知道從哪里下手。給家里匯報了下情況,老媽就先傳授于我做番茄雞蛋和炒白菜的要點和程序。
首先要解決的是飯菜材料的問題。還好我現(xiàn)在是在紐約,中國城里的超市大多能提供做中餐的各種主料配料,像豬肉牛肉海鮮蔬菜什么的都能買到,鹽糖醬油醋的價格也能接受。在學校餐廳時吃飯,通常是早飯4塊中飯6塊晚飯8塊,而自己做一頓很豐盛的葷素結(jié)合的四菜一湯價格是不會超過5塊錢的。當然我是舉個例子,像我這樣在生活上馬馬虎虎的小伙子有個把合胃口的菜下飯就很滿足了。突然我也想到,那些去到美國中部或中國人不是那么多的城市的留學生們,想吃到頓像樣子的中國餐該是多么難上加難了。
然后可就是要來真的了。按照老媽的指示,第一頓飯就做的十分成功。用電飯鍋蒸的米飯,炒鍋炒的番茄雞蛋和素炒白菜,雖不豐富,卻隱約讓我又吃到了媽媽做飯的味道。突然發(fā)現(xiàn),當年對媽媽煮的飯不以為然的我,現(xiàn)在卻在以能吃到有媽媽做的飯的味道而激動不已。我很高興。
第一次做飯的成功,讓我產(chǎn)生了輕敵的思想,認為做飯也不過如此,決定下一頓做肉菜。準備工作妥當,開始正式炒了,卻忘記老媽“熱鍋涼油”的囑咐。當油在鍋中“滋滋”加熱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找不到鍋鏟子了。好不容易找到鏟子,把肉往鍋里一倒,瞬間鍋里就躥上來一米多的火苗,直接把我驚得往后挪了數(shù)步。在做飯上初出茅廬的我哪見過這陣勢,趕緊關(guān)上爐子把鍋挪開,還好很快火就熄滅了。半晌我緩過神來,肉雖然沒焦,我卻已經(jīng)不敢再繼續(xù)做了。后來問了老媽,才知道是油熱的太久,遇到水就會著火了。這也算個教訓,要我以后做飯的時候一定要小心注意。
日子一天天的過,飯也是一頓頓的做,我也從最開始的菜鳥學習鍛煉成了現(xiàn)在的“媽媽廚藝繼承人”。雖難登大雅之堂,自己做一桌子的菜已經(jīng)是不成問題了。這時我才明白為什么都說留學生的自理能力強,其實都是被逼出來的,像我過去那樣飯來張口的,又幾時能像現(xiàn)在這樣心隨意動的滿足自己的肚子呢?
每當做飯我都會想到自己的老媽,為我做了這么些年飯的老媽,是多么的不容易呢。不但要操心飯菜適合我的口味,還要變著花樣的來滿足我的百般挑剔,過去的我是多么的不懂事啊。和家里視頻的時候我自豪的對老媽說,我現(xiàn)在能自己做一桌子的菜了,等回去做給你吃。老媽笑著說,能吃上兒子做的飯該多么開心啊,一臉的幸福。